姜雯
摘 要:一位音樂家說過“音樂是不能用語言解釋的,而是需要感覺。”這里的感覺其實就是樂感能力的潛在意識。在學習過程中,要想辦法讓學生對音樂的自然情感上升為理性的情感,要讓學生的心理盡快地被音樂所感染,盡快地進入音樂的情景之中,并把這些東西表現出來,使音樂教學變得有靈氣,有動感,有樂感。
關鍵詞:樂感;培養;教學
音樂是最有感染力的藝術之一。音樂教育已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潤物細無聲”的特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尤其是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情感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審美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等等,這正是“良好的樂感”最好的詮釋。那么,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樂感能力呢?
一、調動感官培養學生的樂感興趣
首先是聽覺能力的培養。通過音調、音色、力度、時值等讓學生去感知和認識聲音,進而聽旋律、聽和聲、聽辨各種人聲和各種樂器的聲音,提高學生聽覺的選擇性和敏感性。如: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聽一些鋼琴上的單音,通過音色低沉或尖銳的變化,讓他們分辨音的高低,在鞏固單音的基礎上再進行聽雙音、進而進行聽旋律的訓練。而對于那些有一定音樂基礎的學生來說,在鞏固前面知識的前提下,可以讓他們在不同的調上聽一條相同的旋律,并讓他們用紙筆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加強他們對音調的認識。
其次是視唱能力與唱歌技巧的培養。在發聲練習、視唱中就初步要求學生視譜歌唱了,在教師的帶領下逐步學會自己跟著鋼琴獨立唱譜。在進行發聲練習時,有很多技巧性的東西。
這條發聲練習就是一條非連音的練習,采用的呼吸方法是急吸急呼的呼吸方法。這種呼吸方法在唱一些比較跳躍或情緒較激動的歌曲時運用十分廣泛。
視唱能力的提高是日積月累的。在平時教唱歌曲時,就應教學生有正確的咬字、呼吸,以及對歌譜的視唱。
視唱曲譜是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能為學生進一步感受和學習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無疑是授他們以“漁”。曲譜的視唱單調乏味,學生容易產聲厭煩情緒,為此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唱譜積極性:
1.先念節奏,再視唱曲譜。
2.先唱歌詞,再視唱曲譜。
3.先解決部分難點,再整體視唱。
在教學中還應特別注重講練結合、學用一致,幫助學生把知識轉化為技能,逐步具有識譜、唱歌的能力。
教師應做到講一點,練一點,切莫只講不練。如講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樂句,應把識譜能力的培養貫穿到整個唱歌教學中。
二、喚起想象,培養學生的樂感意識
在平時的欣賞教學中就應更多地注重樂感的培養。樂感的培養是從興趣開始的,激發學生進行積極的聯想、想象,引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共鳴,以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用音樂的自身來陶冶學生的性情。
欣賞教學以聆聽為主,對一些主題層次感較強的作品,輔之以視唱,以熟練視唱主題為基礎再聽賞全曲時,猶如手握一根主線將樂曲貫穿起來,既易于區分出樂曲的其它部分,又易于對全曲結構的把握。如果將之與討論、評價、寫作、繪畫、表演等手段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中來,學生良好樂感的培養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欣賞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第四樂章時,讓學生放松心情、閉著眼睛聽,然后描繪出感受到的音樂語言,學生這樣描述:“大風吹著,雨不停下著狂風卷著沙石滔天的洪水侵蝕著人類的家園”,分組合作,根據音樂自由創作,設計出了“久旱盼雨的農民”、“暴風雨中的海燕”、“抗洪救災的軍民”、“捕魚”等情節,并上臺即興表演,其中有的片段還配了詩朗誦,在這個“聯想——豐富的想象—— 創造性的表演”的過程中,學生領悟到了音樂形象、發展了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無形中學生“良好的樂感”已經具備,這有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樂感意識。
三、激發創造力,培養學生的樂感能力
一位音樂家說過“音樂是不能用語言解釋的,而是需要感覺。”這里的感覺其實就是樂感能力的潛在意識。
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根據作品的內容,引導學生從旋律、節奏、風格等方面入手,在牢固掌握音樂基本知識的同時,利用以學知識對作品進行分析,如樂句樂段、調式調性、曲式、作品風格等。這種分析音樂作品的本領就是理解能力。在理解的過程中,慢慢地把音樂轉化為自己的東西,進而可以用你的方式去表現這段音樂。何為音樂的表現能力,如何把一首歌(曲)正確而完美地唱出來,需要積極培養學生歌唱的基本功。如正確的呼吸、準確的咬字吐字、準確的音高和節奏、恰到好處的力度、自然而美好的聲音、真切的感情等等,從而把歌(曲)所表達的形象充分地再現。
我們在學習《當兵的人》時,首先讓學生完整的聆聽一遍全曲,讓他們對這首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有一個整體的概念,第二步可以先讓他們粗略的學習這首歌,等他們大致會了以后,教師歌曲的旋律走向、風格,以及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學生理解以后再教學生唱這首歌曲時,讓學生在這些基礎上帶上自己真實的情感,用自然美好的聲音把它完整的表現出來。
四、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樂感創造力
歌唱活動在校園里,是一種喜聞樂見的,參與性強的,適合全體學生集體參加的活動。這是學生施展才藝,培養和提高學生樂感的好機會。活動中一方面是展示學生高水平的揚演唱和表演的同時,也是展示學生樂感水平。
教師要善于抓住這樣的機會,讓學生的樂感得到提升。比如,唱國歌和校歌,要求學生把握進行曲的風格,要唱得威武雄壯、鏗鏘有力;齊唱,要整齊,有節奏感,音高要統一。在學校的歌唱活動中,要求學生有良好的樂感,是一個學校的學生良好素質的表現,代表一個整體的素質。我們現在實行素質教育,音樂素質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們更要加強對學生樂感的培養。
這樣,可以使他們學會欣賞音樂,體驗音樂,聆聽音樂,使學生在美的旋律中,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