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顯良等
摘 要:從經濟性狀和生物學特性的角度分析了花生新品種航花2號在陽江市各縣區的示范表現情況,得出該品種具有高產穩產、抗逆性強、廣適性好等優良性狀,適合在陽江市大力推廣種植,有望成為該市花生生產的當家品種;并總結出與該品種相配套的高產栽培技術,以供陽江市各縣區農技推廣工作者和種植農戶參考。
關鍵詞:花生;航花2號;示范表現;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5.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1-48-02
花生是陽江市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經濟作物之一。陽江市種植花生歷史悠久,是廣東省重要的花生生產區,全市花生常年種植面積約2.4萬hm2,種植面積僅次于水稻、水果、蔬菜作物。長期以來,陽江市花生生產一直存在著良種覆蓋率低、單產水平低和高效栽培技術欠缺等問題,因此引進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花生新品種及研究其配套栽培技術顯得十分迫切。針對上述情況,陽江市農林科所根據近幾年的廣東省春植花生區域試驗數據,篩選出產量高、抗逆性好的花生新品種航花2號在陽江市各縣區進行了示范,通過在陽江市各縣區的示范,以明確其在陽江地區的適應性,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 品種示范表現
航花2號屬珍珠豆型花生常規品種,是廣東省農科院作物所從粵油13太空誘變株系選育而成的優質高產花生新品種,并于2012年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1]。該新品種示范于2013年春、秋季在陽江市花生主產區陽東縣塘坪鎮、新洲鎮和江城區白沙街道辦事處進行,核心示范面積為3.33hm2,設汕油523或當地農家種為對照品種。
1.1 特征特性 在陽東縣塘坪鎮示范點,于收獲前5d經實地采樣,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田塊采用5點取樣法,各取示范品種和對照品種10株進行室內考種。該品種主要的經濟性狀和生物學性狀詳見表1和表2。從表1可以看出,航花2號在株高、總分枝數、有效分枝數、收獲時青葉數、單株結果數和飽果率等性狀方面,均比對照品種汕油523好,表現出良好的經濟性狀,從而為高產、穩產奠定基礎。從表2可以看出,航花2號和對照品種汕油523在生長勢、抗倒性、抗旱性和耐澇性等方面都表現出強的優良特性,但航花2號在抗青枯病方面優勝于對照品種。因此,該品種在青枯病高發區也適合推廣種植。
1.2 品種產量表現 經現場觀察和實地測產驗收,航花2號在陽江市各縣區的產量示范表現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該品種在塘坪示范點春植的產量最高,每667m2達到280.80kg,比對照品種汕油523增產43.84kg,增幅達到18.5%;在白沙示范點秋植的產量最低,每667m2為238.42kg,但比對照品種當地農家種仍增產72.62kg,增幅達到43.8%,產量明顯優于對照品種。可見,該品種在不同季節、不同土質和不同地力的田塊上都表現出高產、穩產的特性。
綜上所述,該品種具有高產、穩產、抗逆性強、廣適性好等優點,適合在陽江市各縣區大力推廣種植,尤其在青枯病高發地區,有望成為陽江市花生生產的當家品種。
2 高產栽培配套技術
2.1 曬種、選種 播種前2~3d將種子曬約12h,然后選擇健壯、無病、無損的籽粒進行種植,如確需用上弱小種子,大、小種子應分級播種,以利于栽培管理。
2.2 精細整地,合理密植 播種前要深耕土地,通過多犁多耙使土壤疏松細碎,然后起畦播種。畦寬一般要求1.4m(包溝),畦面寬1m;播種規格,春植或土壤肥力較好的以20cm×26.4cm,秋植或土壤肥力較差的以20cm×23.1cm為宜。雙粒/穴植,種子質量好,在保證全齊的情況下也可單粒/穴植,單粒/穴植時可密植,以保證單位面積苗數。播種前后要及時開好“三溝”,保證易排易灌,特別要開好排溝,做到“雨后田干”,為花生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2.3 適期播種,確保全苗 在陽江地區花生播種適期,春植花生應在“雨水”前后,同時掌握在地溫穩定在15℃以上,“冷尾暖頭”的時間播種為宜;秋植花生宜在8月初(“立秋”前后)播種。為確保全苗,播種時要注意土壤濕度,適宜的土壤濕度為60%左右,即以抓捏成團,落地易散開為度。此外,播種前采用多菌靈或適樂時拌種,可減少苗期病害,提高全苗率。
2.4 施足基肥,早追苗肥,巧施花肥 根據花生是早花作物這一生育特點,施足基肥,早追苗肥,更有利于壯苗,有利于花芽分化,以達到花多、果多、高產的目的。基肥一般667m2用農家肥500~1 000kg,過磷酸鈣30~40kg,混合堆漚腐熟(約25~30d)后施用。苗肥宜3~4葉期施用,一般667m2施尿素10kg+硫酸鉀或氯化鉀5kg,或施相當此肥量的復合肥。施肥后注意“掃葉”,避免鉀肥灼傷葉片。花肥一般于始花期667m2施用石灰25~30kg,最好加草木灰20~25kg,可促花生莢果充實,提高產量和質量。
2.5 中耕除草,結合培土 花生在開花下針期,要及時采取中耕除草,結合培土進行,可有效地縮短果針下地距離,使果針早入土、易入土,并促使高節位的果針能夠正常入土,提高花生單產。
2.6 控制徒長,預防倒伏 該品種生勢強,中后期雨水較多或高水肥條件下容易徒長,發生倒伏現象,遇此情況,可噴施多效唑予以控制。噴施時間最好在花生盛花末期(始花后30~40d),667m2用15%多效唑粉劑30~50g(具體用量視花生旺長情況確定),兌水45~60kg均勻噴施。噴施后,可使花生節間縮短,植株矮化,同時葉片增厚,葉色加深,抗旱能力與光合作用增強,養分向莢果運輸比例增大,莢果發育迅速,飽滿充實。此外,噴施多效唑還能殺菌抑草,防治花生銹病、葉斑病等病害,因而是一項重要的防倒、增產措施。
2.7 及時排灌,防旱防漬 陽江地區春旱年份較多,春植花生播種后往往受干旱影響,造成出苗參差不齊,生長不平衡,故播種后遇旱要及時灌水,保證出苗整齊;后期易受“龍舟水”的影響,往往造成田間積水,導致“斷吊”、爛果、地下發芽等,故此期遇雨要特別注意排清田間漬水。秋植花生則前期易漬,影響苗期生長,后期易旱,影響莢果充實,故要及早排灌,落實防旱防漬措施。
2.8 病蟲害防治 花生生長前中期以防蟲為主,中后期以防病為主。害蟲主要有蚜蟲、薊馬、斜紋夜蛾等,其中蚜蟲、薊馬可用3 000倍25%吡蚜酮藥液噴霧防治,斜紋夜蛾可用800倍核型多角體病毒藥液噴霧防治。苗期還應特別注意防治地老虎,防治上可用1 000倍50%辛硫磷乳油藥液于幼蟲孵化時噴施,或用鮮草(菜葉)毒餌誘殺,毒餌配制按90%敵百蟲1份配鮮草(菜葉)100份混勻,于傍晚撒于田間進行誘殺。病害主要有葉斑病和銹病,防治可用3 000倍的30%苯甲·丙環唑乳油噴施,于花生盛花期和落針盛期各噴藥一次[2]。同時栽培上實行水旱輪作,或選用抗病品種,可大大減輕病害的發生;切忌與豆科作物連作,否則病害加重。此外,花生芽枯病在陽江市發生也較重,此病由病毒引起,主要是通過薊馬傳播,因此,該病防治上主要是防治好薊馬,可大大減輕發病。
2.9 適時收獲 當大部分莢果硬化,網紋清晰,果殼內則呈褐色斑片,或植株下部葉片脫落,上部葉片變黃時即可收獲。若過早收獲,較遲下針入土部分莢果尚未充實,會造成秕果多,飽果少;若過遲收獲,下針入土較早部分莢果過熟,易“斷吊”,地下發芽,甚至爛果,影響花生的產量和質量。
參考文獻
[1]陳云鷗,姜先芽,朱敏記. 愛苗防治花生后期病害及其產量效應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09(9):124-125.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從經濟性狀和生物學特性的角度分析了花生新品種航花2號在陽江市各縣區的示范表現情況,得出該品種具有高產穩產、抗逆性強、廣適性好等優良性狀,適合在陽江市大力推廣種植,有望成為該市花生生產的當家品種;并總結出與該品種相配套的高產栽培技術,以供陽江市各縣區農技推廣工作者和種植農戶參考。
關鍵詞:花生;航花2號;示范表現;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5.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1-48-02
花生是陽江市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經濟作物之一。陽江市種植花生歷史悠久,是廣東省重要的花生生產區,全市花生常年種植面積約2.4萬hm2,種植面積僅次于水稻、水果、蔬菜作物。長期以來,陽江市花生生產一直存在著良種覆蓋率低、單產水平低和高效栽培技術欠缺等問題,因此引進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花生新品種及研究其配套栽培技術顯得十分迫切。針對上述情況,陽江市農林科所根據近幾年的廣東省春植花生區域試驗數據,篩選出產量高、抗逆性好的花生新品種航花2號在陽江市各縣區進行了示范,通過在陽江市各縣區的示范,以明確其在陽江地區的適應性,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 品種示范表現
航花2號屬珍珠豆型花生常規品種,是廣東省農科院作物所從粵油13太空誘變株系選育而成的優質高產花生新品種,并于2012年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1]。該新品種示范于2013年春、秋季在陽江市花生主產區陽東縣塘坪鎮、新洲鎮和江城區白沙街道辦事處進行,核心示范面積為3.33hm2,設汕油523或當地農家種為對照品種。
1.1 特征特性 在陽東縣塘坪鎮示范點,于收獲前5d經實地采樣,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田塊采用5點取樣法,各取示范品種和對照品種10株進行室內考種。該品種主要的經濟性狀和生物學性狀詳見表1和表2。從表1可以看出,航花2號在株高、總分枝數、有效分枝數、收獲時青葉數、單株結果數和飽果率等性狀方面,均比對照品種汕油523好,表現出良好的經濟性狀,從而為高產、穩產奠定基礎。從表2可以看出,航花2號和對照品種汕油523在生長勢、抗倒性、抗旱性和耐澇性等方面都表現出強的優良特性,但航花2號在抗青枯病方面優勝于對照品種。因此,該品種在青枯病高發區也適合推廣種植。
1.2 品種產量表現 經現場觀察和實地測產驗收,航花2號在陽江市各縣區的產量示范表現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該品種在塘坪示范點春植的產量最高,每667m2達到280.80kg,比對照品種汕油523增產43.84kg,增幅達到18.5%;在白沙示范點秋植的產量最低,每667m2為238.42kg,但比對照品種當地農家種仍增產72.62kg,增幅達到43.8%,產量明顯優于對照品種。可見,該品種在不同季節、不同土質和不同地力的田塊上都表現出高產、穩產的特性。
綜上所述,該品種具有高產、穩產、抗逆性強、廣適性好等優點,適合在陽江市各縣區大力推廣種植,尤其在青枯病高發地區,有望成為陽江市花生生產的當家品種。
2 高產栽培配套技術
2.1 曬種、選種 播種前2~3d將種子曬約12h,然后選擇健壯、無病、無損的籽粒進行種植,如確需用上弱小種子,大、小種子應分級播種,以利于栽培管理。
2.2 精細整地,合理密植 播種前要深耕土地,通過多犁多耙使土壤疏松細碎,然后起畦播種。畦寬一般要求1.4m(包溝),畦面寬1m;播種規格,春植或土壤肥力較好的以20cm×26.4cm,秋植或土壤肥力較差的以20cm×23.1cm為宜。雙粒/穴植,種子質量好,在保證全齊的情況下也可單粒/穴植,單粒/穴植時可密植,以保證單位面積苗數。播種前后要及時開好“三溝”,保證易排易灌,特別要開好排溝,做到“雨后田干”,為花生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2.3 適期播種,確保全苗 在陽江地區花生播種適期,春植花生應在“雨水”前后,同時掌握在地溫穩定在15℃以上,“冷尾暖頭”的時間播種為宜;秋植花生宜在8月初(“立秋”前后)播種。為確保全苗,播種時要注意土壤濕度,適宜的土壤濕度為60%左右,即以抓捏成團,落地易散開為度。此外,播種前采用多菌靈或適樂時拌種,可減少苗期病害,提高全苗率。
2.4 施足基肥,早追苗肥,巧施花肥 根據花生是早花作物這一生育特點,施足基肥,早追苗肥,更有利于壯苗,有利于花芽分化,以達到花多、果多、高產的目的。基肥一般667m2用農家肥500~1 000kg,過磷酸鈣30~40kg,混合堆漚腐熟(約25~30d)后施用。苗肥宜3~4葉期施用,一般667m2施尿素10kg+硫酸鉀或氯化鉀5kg,或施相當此肥量的復合肥。施肥后注意“掃葉”,避免鉀肥灼傷葉片。花肥一般于始花期667m2施用石灰25~30kg,最好加草木灰20~25kg,可促花生莢果充實,提高產量和質量。
2.5 中耕除草,結合培土 花生在開花下針期,要及時采取中耕除草,結合培土進行,可有效地縮短果針下地距離,使果針早入土、易入土,并促使高節位的果針能夠正常入土,提高花生單產。
2.6 控制徒長,預防倒伏 該品種生勢強,中后期雨水較多或高水肥條件下容易徒長,發生倒伏現象,遇此情況,可噴施多效唑予以控制。噴施時間最好在花生盛花末期(始花后30~40d),667m2用15%多效唑粉劑30~50g(具體用量視花生旺長情況確定),兌水45~60kg均勻噴施。噴施后,可使花生節間縮短,植株矮化,同時葉片增厚,葉色加深,抗旱能力與光合作用增強,養分向莢果運輸比例增大,莢果發育迅速,飽滿充實。此外,噴施多效唑還能殺菌抑草,防治花生銹病、葉斑病等病害,因而是一項重要的防倒、增產措施。
2.7 及時排灌,防旱防漬 陽江地區春旱年份較多,春植花生播種后往往受干旱影響,造成出苗參差不齊,生長不平衡,故播種后遇旱要及時灌水,保證出苗整齊;后期易受“龍舟水”的影響,往往造成田間積水,導致“斷吊”、爛果、地下發芽等,故此期遇雨要特別注意排清田間漬水。秋植花生則前期易漬,影響苗期生長,后期易旱,影響莢果充實,故要及早排灌,落實防旱防漬措施。
2.8 病蟲害防治 花生生長前中期以防蟲為主,中后期以防病為主。害蟲主要有蚜蟲、薊馬、斜紋夜蛾等,其中蚜蟲、薊馬可用3 000倍25%吡蚜酮藥液噴霧防治,斜紋夜蛾可用800倍核型多角體病毒藥液噴霧防治。苗期還應特別注意防治地老虎,防治上可用1 000倍50%辛硫磷乳油藥液于幼蟲孵化時噴施,或用鮮草(菜葉)毒餌誘殺,毒餌配制按90%敵百蟲1份配鮮草(菜葉)100份混勻,于傍晚撒于田間進行誘殺。病害主要有葉斑病和銹病,防治可用3 000倍的30%苯甲·丙環唑乳油噴施,于花生盛花期和落針盛期各噴藥一次[2]。同時栽培上實行水旱輪作,或選用抗病品種,可大大減輕病害的發生;切忌與豆科作物連作,否則病害加重。此外,花生芽枯病在陽江市發生也較重,此病由病毒引起,主要是通過薊馬傳播,因此,該病防治上主要是防治好薊馬,可大大減輕發病。
2.9 適時收獲 當大部分莢果硬化,網紋清晰,果殼內則呈褐色斑片,或植株下部葉片脫落,上部葉片變黃時即可收獲。若過早收獲,較遲下針入土部分莢果尚未充實,會造成秕果多,飽果少;若過遲收獲,下針入土較早部分莢果過熟,易“斷吊”,地下發芽,甚至爛果,影響花生的產量和質量。
參考文獻
[1]陳云鷗,姜先芽,朱敏記. 愛苗防治花生后期病害及其產量效應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09(9):124-125.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從經濟性狀和生物學特性的角度分析了花生新品種航花2號在陽江市各縣區的示范表現情況,得出該品種具有高產穩產、抗逆性強、廣適性好等優良性狀,適合在陽江市大力推廣種植,有望成為該市花生生產的當家品種;并總結出與該品種相配套的高產栽培技術,以供陽江市各縣區農技推廣工作者和種植農戶參考。
關鍵詞:花生;航花2號;示范表現;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5.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1-48-02
花生是陽江市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經濟作物之一。陽江市種植花生歷史悠久,是廣東省重要的花生生產區,全市花生常年種植面積約2.4萬hm2,種植面積僅次于水稻、水果、蔬菜作物。長期以來,陽江市花生生產一直存在著良種覆蓋率低、單產水平低和高效栽培技術欠缺等問題,因此引進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花生新品種及研究其配套栽培技術顯得十分迫切。針對上述情況,陽江市農林科所根據近幾年的廣東省春植花生區域試驗數據,篩選出產量高、抗逆性好的花生新品種航花2號在陽江市各縣區進行了示范,通過在陽江市各縣區的示范,以明確其在陽江地區的適應性,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 品種示范表現
航花2號屬珍珠豆型花生常規品種,是廣東省農科院作物所從粵油13太空誘變株系選育而成的優質高產花生新品種,并于2012年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1]。該新品種示范于2013年春、秋季在陽江市花生主產區陽東縣塘坪鎮、新洲鎮和江城區白沙街道辦事處進行,核心示范面積為3.33hm2,設汕油523或當地農家種為對照品種。
1.1 特征特性 在陽東縣塘坪鎮示范點,于收獲前5d經實地采樣,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田塊采用5點取樣法,各取示范品種和對照品種10株進行室內考種。該品種主要的經濟性狀和生物學性狀詳見表1和表2。從表1可以看出,航花2號在株高、總分枝數、有效分枝數、收獲時青葉數、單株結果數和飽果率等性狀方面,均比對照品種汕油523好,表現出良好的經濟性狀,從而為高產、穩產奠定基礎。從表2可以看出,航花2號和對照品種汕油523在生長勢、抗倒性、抗旱性和耐澇性等方面都表現出強的優良特性,但航花2號在抗青枯病方面優勝于對照品種。因此,該品種在青枯病高發區也適合推廣種植。
1.2 品種產量表現 經現場觀察和實地測產驗收,航花2號在陽江市各縣區的產量示范表現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該品種在塘坪示范點春植的產量最高,每667m2達到280.80kg,比對照品種汕油523增產43.84kg,增幅達到18.5%;在白沙示范點秋植的產量最低,每667m2為238.42kg,但比對照品種當地農家種仍增產72.62kg,增幅達到43.8%,產量明顯優于對照品種。可見,該品種在不同季節、不同土質和不同地力的田塊上都表現出高產、穩產的特性。
綜上所述,該品種具有高產、穩產、抗逆性強、廣適性好等優點,適合在陽江市各縣區大力推廣種植,尤其在青枯病高發地區,有望成為陽江市花生生產的當家品種。
2 高產栽培配套技術
2.1 曬種、選種 播種前2~3d將種子曬約12h,然后選擇健壯、無病、無損的籽粒進行種植,如確需用上弱小種子,大、小種子應分級播種,以利于栽培管理。
2.2 精細整地,合理密植 播種前要深耕土地,通過多犁多耙使土壤疏松細碎,然后起畦播種。畦寬一般要求1.4m(包溝),畦面寬1m;播種規格,春植或土壤肥力較好的以20cm×26.4cm,秋植或土壤肥力較差的以20cm×23.1cm為宜。雙粒/穴植,種子質量好,在保證全齊的情況下也可單粒/穴植,單粒/穴植時可密植,以保證單位面積苗數。播種前后要及時開好“三溝”,保證易排易灌,特別要開好排溝,做到“雨后田干”,為花生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2.3 適期播種,確保全苗 在陽江地區花生播種適期,春植花生應在“雨水”前后,同時掌握在地溫穩定在15℃以上,“冷尾暖頭”的時間播種為宜;秋植花生宜在8月初(“立秋”前后)播種。為確保全苗,播種時要注意土壤濕度,適宜的土壤濕度為60%左右,即以抓捏成團,落地易散開為度。此外,播種前采用多菌靈或適樂時拌種,可減少苗期病害,提高全苗率。
2.4 施足基肥,早追苗肥,巧施花肥 根據花生是早花作物這一生育特點,施足基肥,早追苗肥,更有利于壯苗,有利于花芽分化,以達到花多、果多、高產的目的。基肥一般667m2用農家肥500~1 000kg,過磷酸鈣30~40kg,混合堆漚腐熟(約25~30d)后施用。苗肥宜3~4葉期施用,一般667m2施尿素10kg+硫酸鉀或氯化鉀5kg,或施相當此肥量的復合肥。施肥后注意“掃葉”,避免鉀肥灼傷葉片。花肥一般于始花期667m2施用石灰25~30kg,最好加草木灰20~25kg,可促花生莢果充實,提高產量和質量。
2.5 中耕除草,結合培土 花生在開花下針期,要及時采取中耕除草,結合培土進行,可有效地縮短果針下地距離,使果針早入土、易入土,并促使高節位的果針能夠正常入土,提高花生單產。
2.6 控制徒長,預防倒伏 該品種生勢強,中后期雨水較多或高水肥條件下容易徒長,發生倒伏現象,遇此情況,可噴施多效唑予以控制。噴施時間最好在花生盛花末期(始花后30~40d),667m2用15%多效唑粉劑30~50g(具體用量視花生旺長情況確定),兌水45~60kg均勻噴施。噴施后,可使花生節間縮短,植株矮化,同時葉片增厚,葉色加深,抗旱能力與光合作用增強,養分向莢果運輸比例增大,莢果發育迅速,飽滿充實。此外,噴施多效唑還能殺菌抑草,防治花生銹病、葉斑病等病害,因而是一項重要的防倒、增產措施。
2.7 及時排灌,防旱防漬 陽江地區春旱年份較多,春植花生播種后往往受干旱影響,造成出苗參差不齊,生長不平衡,故播種后遇旱要及時灌水,保證出苗整齊;后期易受“龍舟水”的影響,往往造成田間積水,導致“斷吊”、爛果、地下發芽等,故此期遇雨要特別注意排清田間漬水。秋植花生則前期易漬,影響苗期生長,后期易旱,影響莢果充實,故要及早排灌,落實防旱防漬措施。
2.8 病蟲害防治 花生生長前中期以防蟲為主,中后期以防病為主。害蟲主要有蚜蟲、薊馬、斜紋夜蛾等,其中蚜蟲、薊馬可用3 000倍25%吡蚜酮藥液噴霧防治,斜紋夜蛾可用800倍核型多角體病毒藥液噴霧防治。苗期還應特別注意防治地老虎,防治上可用1 000倍50%辛硫磷乳油藥液于幼蟲孵化時噴施,或用鮮草(菜葉)毒餌誘殺,毒餌配制按90%敵百蟲1份配鮮草(菜葉)100份混勻,于傍晚撒于田間進行誘殺。病害主要有葉斑病和銹病,防治可用3 000倍的30%苯甲·丙環唑乳油噴施,于花生盛花期和落針盛期各噴藥一次[2]。同時栽培上實行水旱輪作,或選用抗病品種,可大大減輕病害的發生;切忌與豆科作物連作,否則病害加重。此外,花生芽枯病在陽江市發生也較重,此病由病毒引起,主要是通過薊馬傳播,因此,該病防治上主要是防治好薊馬,可大大減輕發病。
2.9 適時收獲 當大部分莢果硬化,網紋清晰,果殼內則呈褐色斑片,或植株下部葉片脫落,上部葉片變黃時即可收獲。若過早收獲,較遲下針入土部分莢果尚未充實,會造成秕果多,飽果少;若過遲收獲,下針入土較早部分莢果過熟,易“斷吊”,地下發芽,甚至爛果,影響花生的產量和質量。
參考文獻
[1]陳云鷗,姜先芽,朱敏記. 愛苗防治花生后期病害及其產量效應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09(9):124-125.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