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
七八年前,美國人薩爾曼·可汗為侄女輔導功課而制作的視頻,在一夜之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薩爾曼·可汗無意中向教海中投入的這顆石子所激起的漣漪迅速向四周擴散,并醞釀成陣陣波瀾。再后來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的化學教師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則把這陣陣波瀾推動為改革狂潮,他們把結合實時講解和PPT演示的視頻上傳到網絡,讓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把課堂的時間節省出來進行面對面的討論和作業的輔導。2011年,薩爾曼·可汗創辦了可汗學院,更是掀起了這種網絡教學的旋風,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人們把這種教學形式稱為“翻轉課堂”。
一、翻轉課堂及其優點
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課堂教學先教后學,先授課后鞏固的固有范式。教師把一個個知識要點做成一個個精短的教學視頻(一般不超過10分鐘),供學生在家里自學。第二天上課時,師生就前一天所學內容作深入的交流和探討。這種教學形式就是將所謂傳統教學的“課中環節和課后環節”顛倒為“課前環節和課中環節”所形成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實就是將原來的教學流程改變了一下順序。[1]目前,美國已有不少學校開展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改革實驗,并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的確,翻轉課堂的優點顯而易見。首先,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習慣來安排學習進度,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大大增強;其次,通過網絡及時的反饋,教師可以了解到學困生的困難所在,能夠做出更有針對性的輔導;其三,課堂上互動交流的時間大大增加,同伴之間的相互幫助和提醒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其四,美國的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升。
二、翻轉課堂的應用困惑
2012年,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被引進國內。2013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開展了第一屆中國微課大賽,從現有的翻轉課堂的教學資料來看,它更適合理科。特別是數學、物理、化學,因為這些學科的知識呈現方式是一個個教學點。教師通過教學視頻把抽象的東西具象化,加深了學生的理解。而語文、英語等文科則不然。特別是語文,它不是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術科”,而是用文選的形式來傳授知識的“學科”。選文不僅給學生提供素材、提供話題,還提供范例、提供精神的養料。它重感知、重體悟。有些語文教師據此斷言,翻轉課堂不適合語文課。
三、語文教學中的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真的不適合語文課嗎?
當然不是。
翻轉課堂在語文教學中可以有多種應用及呈現方式。
(一)從課型來看,復習課和專題課更適合采取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
復習課和專題課這兩種課型的教學內容相對獨立、完整。復習課,尤其是對某一個語文知識要點的復習,比如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判斷句、倒裝句、省略句、被動句;又如常見修辭手法的應用——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專題課也是如此,比如蘇教版“荷”、“廣告多棱鏡”等專題。
不僅復習課、專題課可以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新授課也可以“翻轉”,但是一般也只限于相對獨立的知識點。比如某一課的說明方法、論證方法等等。
(二)從文體來看,詩歌教學特別適合采取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
入選中學教材的詩歌,無論是古體詩還是現代詩,篇幅都不長。一般而言十分鐘是能夠講清楚的,而且,這種詩音畫的組合,特別適合學生在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里學習、感受。而家庭的書房,無疑是最佳的選擇。至于課堂,則可以進行師生討論,暢談各自對詩歌形象、意境的理解。所謂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詩歌尺幅千里,意境悠遠,課堂討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解讀能力。
除了詩歌教學外,說明文、議論文、文學作品中的散文、小說等也可以“翻轉”。譬如,對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完全可以用翻轉課堂的形式來教學。教師事先錄好PPT的講解視頻,抓住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從身份、地位、遭遇、結局這幾個向度進行講解,力求深入淺出。還可以留下探究的題目——作者對孔乙己的情感態度是怎樣的?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學習的時間、空間和方式,實現隨時、隨點隨情的自由學習,可以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和難度。第二天在課堂上就可以交流自己學習的感受、思考和困惑。教師則要借助技術的力量,通過云平臺對學生學習信息進行匯總處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制訂組織課堂交流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他們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知情權、選擇權、表達權和評價權,教師的策劃、引導、參與都必須圍繞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需求而展開。[2]這時的課堂才真正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場所。
(三)從語文教學內容來看,“聽說讀寫”都可以翻轉
即使是最難操作的寫作,也可以用翻轉課堂的形式組織教學。教師把寫作指導制作成視頻,學生在教師給出的寫作指導的引導下自主寫作。上課時討論如何對寫好的作文進行升格,形成佳作。學生的寫作水平參差不齊,此時,教師正好可以因材施教、因需試教,甚至可以提供私人定制式的教學輔導。
四、翻轉課堂的缺陷
相比傳統教學,翻轉教學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擴大了學生在知識建構過程中的自由空間。但是,翻轉教學的流程變革容易產生教師主導作用的缺失。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往往滲透著教師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教師人格的魅力,語文教師尤其如此。教師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對學生有著強烈的暗示作用。而隨著翻轉教學的流程變革,這些都被剪裁了。整個教學可能出現過于重視學而輕視教的現象,導致教師主導作用的缺失。
在教育領域,關于教學模式的討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其實,每一種模式都各有利弊,很難區別出誰好誰不好,關鍵是形成有效的知識建構。[3]無論什么教學模式,都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桿,只有取長補短,互相促進,才是教學模式變革的可取之路、正確之路。
注釋:
[1]趙興龍.翻轉教學的先進性與局限性[J].中國教育學刊,2013,(04).
[2]馬骉.“翻轉課堂”翻轉的是什么[J].上海教育,2013,(12期B刊).
[3]鮑東明,張苗苗.深化改革 推進基礎教育科學發展:中國教育學會第21次全國學術年會綜述[J].中國教育學刊,2009,(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