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淑玲
今年我省的“教學能手”評選活動市級賽教選拔賽已經結束。市級賽教模式與省級一樣,每位參賽老師都要經過以下程序:1、前一天抽取節次簽;2、在備課前十分鐘抽取課題簽;3、拿到課題后,在不能將手機、U盤、教參和其它教輔資料帶入備課室及備課室無聯網的情況下,在九十分鐘的備課時間內要寫出教案、說課稿以及制作出所需的教具;4、十分鐘的說課和答辯;5、三十分鐘的授課時間。筆者作為高中語文參賽選手也參加了此次市級賽教活動,自己賽后也與其他語文科參賽選手做了一些交流,感受頗多。
以往的語文賽教課帶給我最大的體會多是浮躁、造作、搞花架子。賽教者多追求教學環節的齊備、教學課件的精美、教學語言的精練,難免有作秀、表演之嫌。而這次的賽教課給人以很樸素、很真實的感覺。語文選手們無論是品語言、理思路,還是談方法、說技巧,都緊緊圍繞語文教學的本質要求進行,沒有追求標新立異,沒有追求盡善盡美,而是實實在在的在教語文。一節課學生是學有收獲,哪怕只是一點,也是實實在在的收獲。此次賽教,在開闊眼界的同時,給筆者帶來最大的感受是:吹盡狂沙始到金,洗盡鉛華還本色。
一、回歸課堂教學的原生態
大思想家教育家盧梭說過:“教育要回歸自然。”我們的語文課堂應是教學原初狀態的本色課堂,是真實、自然的常態課堂,是追求師生生命和諧發展、回歸教育本質的課堂,而不是師生虛假互動的課堂。本次語文賽教教師都非常注重讀課文,抓基礎,品語言,練表達。整個課堂上沒有花哨的音頻視頻,沒有完全兩張皮的讀寫結合,更沒有很泛的轟轟烈烈的小組討論。課堂上有對問題的預設,也有隨時問題的生成,更有師生智慧的火花碰撞。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如筆者教《項脊軒志》的一個片斷,講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一句時,大家感同身受,有些同學在課堂上竟然不由自主地唏噓不已,不用老師多講,同學們自然知道自己該怎么努力。
二、做到課件制作的簡潔化
課件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之一,以往的語文賽教課件多是精美異常、滿目春光。課件繽紛的色彩、多彩的畫面、炫目的視頻、生動的音頻完全沖淡了學生主體的思索,表面的熱鬧使學生忽略了本質的探求。賽教教師上課多是頻繁地操作課件,一節課很可能變成多媒體展示課,課件搶去了授課老師的風采,甚至老師一節課忙亂到忘記了板書的體現,也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別處,而把對文本的研讀放在了無足輕重的位置。只有一臺不能上網沒有課件模板的電腦,九十分鐘內還要備課寫教案,使此次上課用的課件只能是少而精,只能是根據文本、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設計。每張幻燈片上的字數不多,簡潔為要,非常直觀,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了課件為提高課堂效率服務的目的。
三、讓學生成為文本的再創造者
劉勰《文心雕龍》有,“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間,卷舒風云之色。”恰到好處地道出了語文學科想象藝術的特點?!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文本給學生提供的人物、形象、意境需要學生在對文本的解讀中加以再創造,然后創造出新的形象。葉圣陶先生說:“教師主要在于引導學生求得知識,也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苯處熞缪莺媒M織者、促進者、服務者的角色。在師生重點品評“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這三句時,筆者先聲情并茂地讀一遍,同學們邊聽邊體會,再讓學生朗讀語言,理解語言,感悟語言,升華情感。一學生說:“我覺得最后寫枇杷樹,睹物思人,懷念妻子,我覺得很凄慘。我那次到外婆家,外公已經不在世,看著他的遺像,我都要哭的?,F在文章這么寫,樹越是有生命,越是茂盛,作者就越想念。”最后師生生成動態語言“枇杷樹追憶亡妻一生情”、“籬笆墻隔斷諸父手足情”、“象牙笏凝聚祖母一片心”。這是真正地讓學生有所創造,有所發展。
四、展示教師的真素養
作為語文老師,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老師要既是專家,又是雜家,這樣才能在新課程背景下游刃有余。在這次賽教中,一是體現,在無任何參考和網絡的支持下備課,就需調動平時的知識儲備和經驗積累,而且要合乎新課程標準對備課的要求(“應創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策略”),把課備得規范、細致、工整。另外老師聲情并茂地范讀課文,對課堂突發問題的機智應變,和學生對話時的應對自如都考察了教師的基本功。這讓筆者意識到,老師自身的素質其實直接決定了一堂課的教學質量。
吹盡狂沙始到金,洗盡鉛華還本色。樸實的教學設計、厚實的課堂內容、扎實的語言品味,這才是真實的優質課堂。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