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娜
我是在教育戰線上辛勤工作了十幾年的老教師,小學階段的各個年級我都教過。認真鉆研教學大綱,掌握新課改精神,在語文教學中遵循科學的方法,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成績。為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多讀
要想寫好作文,必須積累資料,做到“胸有成竹”。怎樣才能讓學生積累大量的資料呢?那就是讓學生“多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首先要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不能光為了看熱鬧,瀏覽一遍就行了,讀后要有感,要有自己的想法。還要給學生推薦書目,不能亂讀、不能沒有取舍。像卡通動漫,武俠小說等就不贊成學生去讀了。
二、教會學生立意選材
一篇文章的中心就是文章的靈魂,如果立意不新穎,不鮮明,即使運用大量的寫作手法,加進許多華麗的詞語,也會讓人覺得“神散”。所以我要求學生在作文立意上要做到“新”“真”!“新”指的是立意的角度要新穎,不要走別人的老路子,不要一寫好事就寫“讓座”、“送老人過馬路”,一寫后悔的事就寫“打花瓶”。文章沒有生氣,抓不住讀者的眼球。“真”指的是要寫真實的、自己經歷的事情,這樣能寫出真情實感,能有可寫的東西。選材要緊緊圍繞立意,做到“不多不少”,“不胖不瘦”,避免無病呻吟、湊字數現象。
三、行文嚴謹,“點線面”結合
作文中,學生經常有重復的現象,總覺得自己沒說明白,一句話重復好幾遍。用詞也不琢磨,所以要求學生做到“常讀常改”,及時發現問題,使文章流暢起來。抓住一個“點”,即文章中心。讓內容圍繞這個“點”展開,做到不跑題。然后列好提綱,寫清楚先寫什么,然后寫什么,最后寫什么。確定哪一部分為文章的高潮,要重點來寫。這就形成了一條“線”。這條線確保了文章的層次清晰。然后再按這條線擴展開來,每一部分怎么來寫,加上合適的修辭,錘煉語句,把每一段豐實起來,鮮活起來。想好開頭和結尾,就誕生了一篇好文章。
四、多交流
草稿形成之后,要鼓勵學生們相互閱讀,讀后談出自己的感想,認為哪里寫得好,好在哪,哪里有問題,為什么。這樣同學們相互取長補短,在改進別人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這是我們平時經常忽視的一個環節。
總之,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培養學生善始善終,成文后多讀幾遍,認真修改。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們當教師的要做好文章的領寫、批改,表揚先進,鼓勵后進,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作文教學。教師還要多學習寫作知識,不斷充電,這樣才能不落伍,才能培養更多的優秀學生。
(山東省招遠市魁星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