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地方高專院校有一項重要職能即服務地方經濟。在地方區域經濟出現新的變化時,如何在教學上進行相應改變,改革原有落后人才培養模式是每一個地方高專院校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鎮江轉型發展對物流人才的需求
江蘇省鎮江市位于長江與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是全國主樞紐港口城市。2010年,鎮江港貨物吞吐量突破1億噸,成為江蘇省第6個、全國第22個億噸大港。據鎮江海關部門統計,2011年鎮江市年度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00億美元大關,達到100.7億美元,同比增長23.4%。港口業的蓬勃發展催生了鎮江對港口物流人才的可持續需求。
2013年,鎮江成為《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規劃》所定的五個示范區之一,面臨著重要的歷史機遇,即依靠創新驅動推進轉型發展、成為區域物流基地。2013年,北汽華東產業基地項目落戶鎮江,產生大量對生產物流、汽配物流人才的需求。而鎮江轉型中確定發展通用航空基地,又帶動了航空物流的發展。
據統計,我國物流行業每年新增就業人員中有85%是一線操作崗位,這正是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人才層次。面對鎮江轉型發展,改變原有人才培養模式迫在眉睫。
二、目前鎮江高專物流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鎮江高等專科學校是鎮江的市屬高校,承擔為鎮江地區輸送物流操作型人才的重任。鎮江高專物流專業于2007年開始招生,現有專職教師9人,兼職教師4人。校內實訓室4個,校外實訓基地有16個。目前其物流人才培養存在以下問題。
1.物流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指明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方向。在制定人才培養模式時,由于沒有對區域特色、社會需求等進行調研,使得目前的培養模式缺乏明確的方向性。支撐培養模式的課程在設置時基本按照物流要素劃分,延用本科院校的課程體系,培養的人才面對崗位極其寬泛,沒有針對性。課程使用的教材由任課教師自行選用,由于教師之間缺乏必要溝通,使得在不同課程中出現了重復的內容。教師傳授的還是以知識為主,技能為輔。
2.校企合作的力度遠遠不夠。雖然校外實訓基地有16個之多,但真正發揮著作用的并不多。物流專業在和企業進行校企合作時具有天然的難度。如目前合作的國際貨代企業,由于本身就是小型的公司,崗位有限,很難接納一個物流班人數學生的“廠中校”的學習。帶學生進入倉庫學習,也只能請有經驗的企業人員進行講解,對于一些物流設備的操作由于種種原因很難開展。另外,和某些企業的合作還流于表面,只是請熟悉的企業簽字、敲章,簽署一紙協議即算合作。這種合作沒有真正給學生帶來任何益處,這種質量的校企合作也是屬于低層次的合作。
3.師資隊伍建設缺乏。目前專職教師中物流科班出生、專門從事物流方面研究的教師很少。很多教師從管理、經濟、計算機等其他學科中轉行過來。教師授課教什么,備課時備什么,由于缺乏系統的專業知識,涉及到專業內容時,很難將知識點說透,更談不上傳授綜合應用知識的技能。真正的有企業工作經驗的“雙師”很少。
4.校內實訓基地利用率不高。物流實訓室投資巨大,但建成后使用率卻不高,實訓項目目前是分散到物流的各個課程中。學生對物流實訓室的應用還停留在認知階段,深入地學習物流實訓室的設備操作比較難。因為多數設備因為價格昂貴,只有一個工位,面對一個班級的學生,有限的工位很難使得每個學生的技能都得到充分訓練。
三、鎮江高專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法
1.根據鎮江地區物流需求明確物流人才培養目標。明確自己的服務職能,有針對性地做好人才培養工作。建立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在更加細致的人才需求預測基礎上,按照職業崗位要求進行。通過分析,應主要面向鎮江及周邊地區培養能在生產制造和商品流通領域從事倉管、生產物流、貨運代理、采購供應等工作,具有倉儲管理、采購供應、國際貨代、生產調度等職業崗位所需的基礎知識及專業技能,并具有較強綜合職業能力、“能勝崗、能轉崗”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進行深度校企合作。探索物流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在校企合作時,需要嘗試多種目前已有的模式,如“訂單式”、“工學交替”、“2+1”人才培養模式。但同時也必須看到,這些模式在應用到物流專業時有其局限性,如訂單式,在物流專業使用時,常常使得學生的技能局限于某一個方面。與企業合作時,需要深度合作。深度校企合作時可以考慮共建資源共享平臺,企業可以在高校直接借閱到專業書籍,校企人員可以共同研究課題。企業的工作場地、學校的實訓室都可以作為共享的資源。企業的人員可以進入學校授課,高校里的教師可以走進企業去掛職。
3.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引進物流專業畢業的人才,充實師資隊伍,培養有梯度的師資。教師要加強自身各方面的素養。學校應每年分批定期將教師送到企業去進行掛職,對掛職回來的教師進行多方面的考核,使得掛職不要成為一種形式。同時號召教師積極參加國內、省內的師資培訓、參加學術研討。
4.提高校內實訓基地利用率。探索提高校內實訓基地利用率的方法。以實訓室為單位,開發綜合實訓課程,不再采用以前分散在各個課程的小實訓項目方式。對整個實訓室進行重新設計,設計一個大的綜合的實訓項目。在實訓時間內,不再是一個學生輪流操作某一個設備,而是每個學生有自己的崗位,在崗位上操作著各自的設備,幾個學生共同完成一個工作任務。另外,校內實訓基地還可以作為培訓企業人員的場地。[基金項目:本文系2012年度鎮江市社科聯研究科研課題:面向鎮江地區物流人才需求的高專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SKYB-07)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鎮江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