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存山
摘要:課堂教學信息獲取與處理,是一門教學藝術,是教師的一種教學基本功。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通過設計提問,課堂練習,交流談心,問卷調查,察言觀色來獲取信息。教師根據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教學內容、進度、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獲??;信息;反饋;能力;效益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7-0020-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07
化學教學系統由化學教師、學生以及化學教學媒體、化學教學內容等諸要素組成的一個復雜的組合體?;瘜W教學系統運行過程事實上就是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過程。當然主要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傳遞信息的過程,包括信息的加工、輸出、輸入使用與反饋等。所謂教學中的反饋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雙向活動中的信息交流,師生間都作為反饋的主體,向對方發出信息,并彼此相互接受信息的雙向反饋。由此可見,反饋信息在教學系統里的運行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獲取與處理反饋信息隨時調控課堂教學
教學信息的反饋是協調整個教學系統的活動,保證它的有效性和連續性不可缺少的工作。教學信息的反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作用。
1. 激勵學生學習的動機
通過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相互反饋練習,就能及時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感和意向活動水平,幫助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教師從來自學生的信息反饋,也可以感受到教學的成功,從而激起教學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師生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悅。
2. 檢測教學效果
檢測是為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引起一系列指向教學目標的教學行為,而且對當前教師的教學活動的變化做估價,并預測下一步教學活動的結果。教學活動的檢測,是通過師生間的雙向信息反饋來實現的,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判斷學生學習的績效,同時也檢驗了自己的教學效果,并對教學做出預測。學生從來自教師的反饋信息,可以分析自己的學習效果,調整學習策略,彌補不足之處。
3. 調控教學活動
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科學的調控,必須通過教學中的反饋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心理狀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整自身的教學,使其朝著預定的目標推進,學生對自己學習行為的調整與控制,也往往以教師的反饋信息為主要依據。
教師要改變教學的觀點,提高獲取與處理教學反饋信息的水平,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激發教與學的自信心,提高課堂效益。
二、獲取反饋信息的有效途徑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輸出信息后,學生的接受情況可通過觀察、提問、學生練習、實驗等途徑提供信息反饋,以便據此信息調整教學方案,以達到教與學的高度和諧,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教學中獲取的信息,反饋的途徑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設計提問
實踐證明,經過精心設計的提問,可使信息反饋更具有真實性,并起到節約時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體現了學生主體參與學習,主動積極回答問題,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中。
從教學的具體程序來看,問題設計是提問前期工作?;瘜W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巧設既能獲取反饋信息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體現了提問藝術的一個方面。提問構成的要素有:
⑴引入問題。教師用簡明的語言告訴學生,即將提問以及提問的目的,作為問題的開始,以集中學生的注意,促使學生產生解答問題的動機。
⑵提出問題。教師陳述所提問題,在陳述時語言要清晰,速度不要過快,措詞適合學生的理解水平,表達要簡練,讓學生理解你所提出的問題,而動腦思考。
⑶稍作停頓。提出問題后要做適當的停頓,讓學生接受信息,有思考和準備表達的時間,學生可由教師所停頓的時間的長短體會到問題的復雜程度,當然教師也利用停頓觀察學生的反應,了解學生介入的程度。
⑷合理分布。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調動他們學習、思考的積極性。教師可將不同類型、不同水平的問題分別讓不同學習狀態的學生回答,讓學生通過正確回答問題享受成功的歡樂,激發學習的熱情。特別不要忽視坐在后排和兩邊的學生,也要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也要設法讓他們收獲成功。
⑸檢查引導。當學生回答問題出現困難時,可能是思維不清,答不準確、不完整或是思維受阻,無法回答,教師應做適當的引導,而不要輕易終止學生回答。教師的檢查引導,有時是給學生提示;有時是對跨度大、難度大的問題設置一系列難度小的問題,構成知識的階梯讓學生思考。
⑹反應評價。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做出反應和評價,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回答所達到的水平。教師反應評價以肯定和鼓勵為主,指出學生不足,并給出正確的答案。
2. 提問的藝術
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采用不同的方式提問,學生感到通過自己的努力而解答出來,有一種成就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自信心,這就是提問的藝術。
⑴舉一反三。當學生對問題感到困難時,教師不便立即講出答案,而是有啟發性的補充問題,或舉一個與其相似的例子做比較。例如當提問CO的化學性質時,學生回答感到有點難,可讓學生回憶氫氣的化學性質,氫氣具有還原性和可燃性。教師提醒CO與H2具有相似之處,但它也有獨特之處,學生很快會回答出來,CO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另外,CO有毒,而H2無毒。
⑵定向點撥。學生對問題感到無從下手時,教師采取漸次點撥的方式引導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質量為a g的KClO3與MnO2的混合物中的MnO2的質量占m%,經充分加熱后MnO2的質量占固體混合物質量的n%。使用簡便方法推算生成氧氣的質量(不用化學方程式計算)endprint
因為題中沒有具體數量,學生可能會感到比較抽象,對提出“不用化學方程式計算”,學生可能會感到無從下手。
教師用系列問題可以點撥,但“核心是質量守恒定律”。
① 在反應中MnO2的作用是什么?反應前后MnO2的質量有沒有改變?
② 反應后固體物質的總質量比反應前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③ 反應后固體混合物的質量如何表示?
④ 如何運用已知數據表示生成氧氣的質量?
學生會很快得出原固體質量為a g,其中MnO2的質量為a·m%,
反應后固體的質量為a·m%÷n%=(已知部分求整體)
生成氧氣的質量為a-=a(1-)
⑶化整為零。當學生對綜合性問題感到理不出頭緒時,可將大問題化為小問題,引導學生逐個解決,再進行綜合。
例:有一份白色固體是氯化鈉和硝酸鉀的混合物,可用什么方法將它們分離開?
學生可能會因為這兩種物質都可溶于水而感到分離起來很困難。
實際上,學生知道從某兩種物質的溶液中得到此種物質,有加熱蒸發水或降溫結晶兩種方法。
教師啟發學生如何從NaCl溶液中得到NaCl,如何從KNO3溶液中得到KNO3,當學生確認了應當用加熱蒸發的方法,得到NaCl,而且降溫結晶的方法得到KNO3后,教師引導學生明確為什么二者方法不同,當弄清其中的道理后,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如何從NaCl與KNO3的固體混合物將兩種物質分離出來。學生經過思考、討論,會提出正確的分離方法。
⑷舉一反三。當學生對問題回答感到困難時,教師不急于講解,而是提出有啟發性的補充問題,或舉一個與其相似的例子做比較。
例如:NH4Cl溶液與Na2SiO3溶液混合會出現什么現象?并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
教師以學生學過的泡沫滅火器中的反應原理(硫酸鋁鈉溶液與碳酸氫鈉溶液反應產生的CO2)為例,讓學生回憶、分析,當學生明確是因兩種鹽水解后的溶液酸堿性相反,相混合后溶液各自水解趨于完全的結果后,引導學生考慮,NH4Cl與Na2SiO3的性質,學生就能從水解的角度進行分析,做出推斷。
⑸情感激發。當提問后學生對能否正確回答沒有把握而出現冷場時,教師以充滿期待和信任的態度鼓勵學生回答問題,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木炭、鎂條、氫氣都能在氧氣中燃燒,其變化的本質和現象有不少共同之處,如反應都需要加熱,生成物都是氧化物,請你再歸納出它們的三個共同點。
學生會寫出這三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題中提示的三個反應的共同點已從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的角度進行了歸納,還有哪些共同點呢?有的學生從化學反應類型及角度歸納,都是化合反應,應即時給予鼓勵,還有兩點,我相信只要大家想一想,從三個反應的現象等角度去歸納,一定找到答案。學生通過鼓勵,一會兒就歸納出三個共同點:①都是化合反應,②反應都發光放熱,③反應都有氧氣參加(或都屬于氧化反應,都發生化學變化,都能將化學能轉變為光能和熱能等)。
⑹聯系遷移,當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感到困難或答非所問時,說明學生對問題所涉及的知識理解還不夠,教師采用轉換遷移的方式,引導學生將某種思路和方法用于對所提問題的解決。
例 某同學幫父親去一家肥料公司購買化肥,該公司化肥售價如下:
他知道自己家的莊家生長不茂盛,葉莖細小,也出現了倒伏情況。能夠買化肥的錢只有300元,該同學稍加思考,變選購了兩個品種的化肥。而且花錢最少,夠得所需的營養元素總的含量最多,試問:
①該同學家的莊家缺兩種營養元素,它們是
(填“N”、“P”、“K”或“微量元素”)。
② 該同學除了買碳酸氫銨化肥外,還買的另一份化肥是 。
解答此類試題,知識比較綜合,首先引導學生聯系N、P、K三種化肥的主要作用,學生很快找到答案,氮肥可以促進植物莖葉生長,鉀肥能促進植物生長健壯,莖稈粗硬,增強莊家對病蟲害和倒伏的抵抗力。當該同學買了碳酸氫銨化肥后,剩下的錢是固定的,怎樣才能購買最多的鉀肥,把知識遷移到元素的含量上去,鉀肥有兩種K2SO4和KCl。K2SO4鉀的含量為39/87,KCl中鉀的含量為39/74.5,且硫酸鉀的價錢是每噸800元,而KCl每噸650元,當然購買KCl合算。
答案學生很快就能準確地做出①N、K②KCl。
三、獲取課堂信息反饋的方法
1. 察言觀色
課堂上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不僅形式多樣,而且停留的時間一般也比較短。化學教師應善于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其主要方法就是察言觀色。
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善于捕捉學生情緒的微妙變化,從洞悉學生思維狀態,間接獲取課堂教學效果的信息入手。如在講授化學概念、原理或計算時,學生面帶微笑,眼睛發亮。并不時點頭,這表明學生對教師輸送的信息出于最佳接受狀態。如在講到溶解度的計算題的時候,學生鄒眉頭、搖頭、咂嘴、嘆息,甚至開小差,或干脆不聽,表明教學節奏太快,關鍵的地方沒有交代清楚,教師要設法降低速度,重點、難點的溶解度概念要講清楚,在一定溫度下,100克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溶解溶質的克數,要進一步強化。另外,在復習課教學中,若學生表現得漫不經心,目光滯呆,說明教師在炒冷飯,沒有輸出新知識;在教學中學生若小聲交談或做其他事情,可能是教師輸出的知識信息過于淺顯雜亂,學生認為沒有接受的必要性或難以接受,對此,教師應隨時調整教學內容,變換講授角度,以適應新情況,使課堂教學始終處于良好狀態。當學生情緒松懈,四處顧盼時,可能是學生已經聽懂了,而教師還在聲情并茂,導致學生不領情,精力分散,教師可適當深入,拓展延伸內容或加快速度。
當教師書寫板書后,學生交頭接耳,指指點點,可能是板書有誤或某個字母寫錯了,教師此時要再檢查一遍板書的情況,若有錯誤應即時糾正,若自己發現不了,可就近問一個學生,讓他輕輕告訴你,即時糾正錯誤。
2. 談心活動
這是了解教學效果以及對教學效果評價建議的重要信息反饋途徑。談心的形式有多樣,可以師生個別談,可以召開各種類型的座談會,可以邊跑邊談。師生之間 真誠坦率的對話,不但可以使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還可以獲得學生對自己的教學評價、建議、要求等寶貴信息,對改進今后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大有益處。
3.設計練習
經過精心設計的課堂練習,能有效地反饋教學信息。學生知識掌握得怎樣,通過練習情況反饋,一目了然,便于及時解決問題。泰興洋思初中的教學模式,先學后教,當堂鞏固,就是當堂通過練習反饋教學。當然練習不一定是試卷 ,可以是提問,可以是相互討論,也可以是實驗,通過多樣由淺入深的練習,可對各層次的學生進行考查,教師依據這些反饋信息,對典型共性問題進行講解,第個別問題個別輔導。
4. 問卷調查
教師可根據所要了解的內容,精心設計問卷進行調查。如:①在總復習中你最喜歡哪種復習方式?a.講授法,b.討論法,c.實驗法,d.習題法,e.講練評法,f.測驗法。②課堂教學中,你希望老師請你:a.回答問題,b.實驗操作,c.板演,d.質疑,e.糾正錯誤。問卷調查時,可不讓學生署名,宜當場集中收卷。此法在實踐中雖不多用,但一學年使用1-2次,從信息反饋的情況看,針對性、真實性很強,對教師教學有較大的幫助。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即時地獲取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是有效地調控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基礎,是一門教學的藝術,教師要認真掌握好這門藝術,使課堂信息隨時雙向反饋,使教與學高度和諧,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提高教與學的自信心,提高課堂效益,發展學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于浩. 中學化學創新教學法 [M]. 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8endprint
因為題中沒有具體數量,學生可能會感到比較抽象,對提出“不用化學方程式計算”,學生可能會感到無從下手。
教師用系列問題可以點撥,但“核心是質量守恒定律”。
① 在反應中MnO2的作用是什么?反應前后MnO2的質量有沒有改變?
② 反應后固體物質的總質量比反應前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③ 反應后固體混合物的質量如何表示?
④ 如何運用已知數據表示生成氧氣的質量?
學生會很快得出原固體質量為a g,其中MnO2的質量為a·m%,
反應后固體的質量為a·m%÷n%=(已知部分求整體)
生成氧氣的質量為a-=a(1-)
⑶化整為零。當學生對綜合性問題感到理不出頭緒時,可將大問題化為小問題,引導學生逐個解決,再進行綜合。
例:有一份白色固體是氯化鈉和硝酸鉀的混合物,可用什么方法將它們分離開?
學生可能會因為這兩種物質都可溶于水而感到分離起來很困難。
實際上,學生知道從某兩種物質的溶液中得到此種物質,有加熱蒸發水或降溫結晶兩種方法。
教師啟發學生如何從NaCl溶液中得到NaCl,如何從KNO3溶液中得到KNO3,當學生確認了應當用加熱蒸發的方法,得到NaCl,而且降溫結晶的方法得到KNO3后,教師引導學生明確為什么二者方法不同,當弄清其中的道理后,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如何從NaCl與KNO3的固體混合物將兩種物質分離出來。學生經過思考、討論,會提出正確的分離方法。
⑷舉一反三。當學生對問題回答感到困難時,教師不急于講解,而是提出有啟發性的補充問題,或舉一個與其相似的例子做比較。
例如:NH4Cl溶液與Na2SiO3溶液混合會出現什么現象?并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
教師以學生學過的泡沫滅火器中的反應原理(硫酸鋁鈉溶液與碳酸氫鈉溶液反應產生的CO2)為例,讓學生回憶、分析,當學生明確是因兩種鹽水解后的溶液酸堿性相反,相混合后溶液各自水解趨于完全的結果后,引導學生考慮,NH4Cl與Na2SiO3的性質,學生就能從水解的角度進行分析,做出推斷。
⑸情感激發。當提問后學生對能否正確回答沒有把握而出現冷場時,教師以充滿期待和信任的態度鼓勵學生回答問題,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木炭、鎂條、氫氣都能在氧氣中燃燒,其變化的本質和現象有不少共同之處,如反應都需要加熱,生成物都是氧化物,請你再歸納出它們的三個共同點。
學生會寫出這三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題中提示的三個反應的共同點已從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的角度進行了歸納,還有哪些共同點呢?有的學生從化學反應類型及角度歸納,都是化合反應,應即時給予鼓勵,還有兩點,我相信只要大家想一想,從三個反應的現象等角度去歸納,一定找到答案。學生通過鼓勵,一會兒就歸納出三個共同點:①都是化合反應,②反應都發光放熱,③反應都有氧氣參加(或都屬于氧化反應,都發生化學變化,都能將化學能轉變為光能和熱能等)。
⑹聯系遷移,當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感到困難或答非所問時,說明學生對問題所涉及的知識理解還不夠,教師采用轉換遷移的方式,引導學生將某種思路和方法用于對所提問題的解決。
例 某同學幫父親去一家肥料公司購買化肥,該公司化肥售價如下:
他知道自己家的莊家生長不茂盛,葉莖細小,也出現了倒伏情況。能夠買化肥的錢只有300元,該同學稍加思考,變選購了兩個品種的化肥。而且花錢最少,夠得所需的營養元素總的含量最多,試問:
①該同學家的莊家缺兩種營養元素,它們是
(填“N”、“P”、“K”或“微量元素”)。
② 該同學除了買碳酸氫銨化肥外,還買的另一份化肥是 。
解答此類試題,知識比較綜合,首先引導學生聯系N、P、K三種化肥的主要作用,學生很快找到答案,氮肥可以促進植物莖葉生長,鉀肥能促進植物生長健壯,莖稈粗硬,增強莊家對病蟲害和倒伏的抵抗力。當該同學買了碳酸氫銨化肥后,剩下的錢是固定的,怎樣才能購買最多的鉀肥,把知識遷移到元素的含量上去,鉀肥有兩種K2SO4和KCl。K2SO4鉀的含量為39/87,KCl中鉀的含量為39/74.5,且硫酸鉀的價錢是每噸800元,而KCl每噸650元,當然購買KCl合算。
答案學生很快就能準確地做出①N、K②KCl。
三、獲取課堂信息反饋的方法
1. 察言觀色
課堂上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不僅形式多樣,而且停留的時間一般也比較短?;瘜W教師應善于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其主要方法就是察言觀色。
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善于捕捉學生情緒的微妙變化,從洞悉學生思維狀態,間接獲取課堂教學效果的信息入手。如在講授化學概念、原理或計算時,學生面帶微笑,眼睛發亮。并不時點頭,這表明學生對教師輸送的信息出于最佳接受狀態。如在講到溶解度的計算題的時候,學生鄒眉頭、搖頭、咂嘴、嘆息,甚至開小差,或干脆不聽,表明教學節奏太快,關鍵的地方沒有交代清楚,教師要設法降低速度,重點、難點的溶解度概念要講清楚,在一定溫度下,100克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溶解溶質的克數,要進一步強化。另外,在復習課教學中,若學生表現得漫不經心,目光滯呆,說明教師在炒冷飯,沒有輸出新知識;在教學中學生若小聲交談或做其他事情,可能是教師輸出的知識信息過于淺顯雜亂,學生認為沒有接受的必要性或難以接受,對此,教師應隨時調整教學內容,變換講授角度,以適應新情況,使課堂教學始終處于良好狀態。當學生情緒松懈,四處顧盼時,可能是學生已經聽懂了,而教師還在聲情并茂,導致學生不領情,精力分散,教師可適當深入,拓展延伸內容或加快速度。
當教師書寫板書后,學生交頭接耳,指指點點,可能是板書有誤或某個字母寫錯了,教師此時要再檢查一遍板書的情況,若有錯誤應即時糾正,若自己發現不了,可就近問一個學生,讓他輕輕告訴你,即時糾正錯誤。
2. 談心活動
這是了解教學效果以及對教學效果評價建議的重要信息反饋途徑。談心的形式有多樣,可以師生個別談,可以召開各種類型的座談會,可以邊跑邊談。師生之間 真誠坦率的對話,不但可以使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還可以獲得學生對自己的教學評價、建議、要求等寶貴信息,對改進今后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大有益處。
3.設計練習
經過精心設計的課堂練習,能有效地反饋教學信息。學生知識掌握得怎樣,通過練習情況反饋,一目了然,便于及時解決問題。泰興洋思初中的教學模式,先學后教,當堂鞏固,就是當堂通過練習反饋教學。當然練習不一定是試卷 ,可以是提問,可以是相互討論,也可以是實驗,通過多樣由淺入深的練習,可對各層次的學生進行考查,教師依據這些反饋信息,對典型共性問題進行講解,第個別問題個別輔導。
4. 問卷調查
教師可根據所要了解的內容,精心設計問卷進行調查。如:①在總復習中你最喜歡哪種復習方式?a.講授法,b.討論法,c.實驗法,d.習題法,e.講練評法,f.測驗法。②課堂教學中,你希望老師請你:a.回答問題,b.實驗操作,c.板演,d.質疑,e.糾正錯誤。問卷調查時,可不讓學生署名,宜當場集中收卷。此法在實踐中雖不多用,但一學年使用1-2次,從信息反饋的情況看,針對性、真實性很強,對教師教學有較大的幫助。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即時地獲取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是有效地調控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基礎,是一門教學的藝術,教師要認真掌握好這門藝術,使課堂信息隨時雙向反饋,使教與學高度和諧,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提高教與學的自信心,提高課堂效益,發展學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于浩. 中學化學創新教學法 [M]. 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8endprint
因為題中沒有具體數量,學生可能會感到比較抽象,對提出“不用化學方程式計算”,學生可能會感到無從下手。
教師用系列問題可以點撥,但“核心是質量守恒定律”。
① 在反應中MnO2的作用是什么?反應前后MnO2的質量有沒有改變?
② 反應后固體物質的總質量比反應前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③ 反應后固體混合物的質量如何表示?
④ 如何運用已知數據表示生成氧氣的質量?
學生會很快得出原固體質量為a g,其中MnO2的質量為a·m%,
反應后固體的質量為a·m%÷n%=(已知部分求整體)
生成氧氣的質量為a-=a(1-)
⑶化整為零。當學生對綜合性問題感到理不出頭緒時,可將大問題化為小問題,引導學生逐個解決,再進行綜合。
例:有一份白色固體是氯化鈉和硝酸鉀的混合物,可用什么方法將它們分離開?
學生可能會因為這兩種物質都可溶于水而感到分離起來很困難。
實際上,學生知道從某兩種物質的溶液中得到此種物質,有加熱蒸發水或降溫結晶兩種方法。
教師啟發學生如何從NaCl溶液中得到NaCl,如何從KNO3溶液中得到KNO3,當學生確認了應當用加熱蒸發的方法,得到NaCl,而且降溫結晶的方法得到KNO3后,教師引導學生明確為什么二者方法不同,當弄清其中的道理后,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如何從NaCl與KNO3的固體混合物將兩種物質分離出來。學生經過思考、討論,會提出正確的分離方法。
⑷舉一反三。當學生對問題回答感到困難時,教師不急于講解,而是提出有啟發性的補充問題,或舉一個與其相似的例子做比較。
例如:NH4Cl溶液與Na2SiO3溶液混合會出現什么現象?并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
教師以學生學過的泡沫滅火器中的反應原理(硫酸鋁鈉溶液與碳酸氫鈉溶液反應產生的CO2)為例,讓學生回憶、分析,當學生明確是因兩種鹽水解后的溶液酸堿性相反,相混合后溶液各自水解趨于完全的結果后,引導學生考慮,NH4Cl與Na2SiO3的性質,學生就能從水解的角度進行分析,做出推斷。
⑸情感激發。當提問后學生對能否正確回答沒有把握而出現冷場時,教師以充滿期待和信任的態度鼓勵學生回答問題,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木炭、鎂條、氫氣都能在氧氣中燃燒,其變化的本質和現象有不少共同之處,如反應都需要加熱,生成物都是氧化物,請你再歸納出它們的三個共同點。
學生會寫出這三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題中提示的三個反應的共同點已從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的角度進行了歸納,還有哪些共同點呢?有的學生從化學反應類型及角度歸納,都是化合反應,應即時給予鼓勵,還有兩點,我相信只要大家想一想,從三個反應的現象等角度去歸納,一定找到答案。學生通過鼓勵,一會兒就歸納出三個共同點:①都是化合反應,②反應都發光放熱,③反應都有氧氣參加(或都屬于氧化反應,都發生化學變化,都能將化學能轉變為光能和熱能等)。
⑹聯系遷移,當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感到困難或答非所問時,說明學生對問題所涉及的知識理解還不夠,教師采用轉換遷移的方式,引導學生將某種思路和方法用于對所提問題的解決。
例 某同學幫父親去一家肥料公司購買化肥,該公司化肥售價如下:
他知道自己家的莊家生長不茂盛,葉莖細小,也出現了倒伏情況。能夠買化肥的錢只有300元,該同學稍加思考,變選購了兩個品種的化肥。而且花錢最少,夠得所需的營養元素總的含量最多,試問:
①該同學家的莊家缺兩種營養元素,它們是
(填“N”、“P”、“K”或“微量元素”)。
② 該同學除了買碳酸氫銨化肥外,還買的另一份化肥是 。
解答此類試題,知識比較綜合,首先引導學生聯系N、P、K三種化肥的主要作用,學生很快找到答案,氮肥可以促進植物莖葉生長,鉀肥能促進植物生長健壯,莖稈粗硬,增強莊家對病蟲害和倒伏的抵抗力。當該同學買了碳酸氫銨化肥后,剩下的錢是固定的,怎樣才能購買最多的鉀肥,把知識遷移到元素的含量上去,鉀肥有兩種K2SO4和KCl。K2SO4鉀的含量為39/87,KCl中鉀的含量為39/74.5,且硫酸鉀的價錢是每噸800元,而KCl每噸650元,當然購買KCl合算。
答案學生很快就能準確地做出①N、K②KCl。
三、獲取課堂信息反饋的方法
1. 察言觀色
課堂上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不僅形式多樣,而且停留的時間一般也比較短?;瘜W教師應善于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其主要方法就是察言觀色。
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善于捕捉學生情緒的微妙變化,從洞悉學生思維狀態,間接獲取課堂教學效果的信息入手。如在講授化學概念、原理或計算時,學生面帶微笑,眼睛發亮。并不時點頭,這表明學生對教師輸送的信息出于最佳接受狀態。如在講到溶解度的計算題的時候,學生鄒眉頭、搖頭、咂嘴、嘆息,甚至開小差,或干脆不聽,表明教學節奏太快,關鍵的地方沒有交代清楚,教師要設法降低速度,重點、難點的溶解度概念要講清楚,在一定溫度下,100克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溶解溶質的克數,要進一步強化。另外,在復習課教學中,若學生表現得漫不經心,目光滯呆,說明教師在炒冷飯,沒有輸出新知識;在教學中學生若小聲交談或做其他事情,可能是教師輸出的知識信息過于淺顯雜亂,學生認為沒有接受的必要性或難以接受,對此,教師應隨時調整教學內容,變換講授角度,以適應新情況,使課堂教學始終處于良好狀態。當學生情緒松懈,四處顧盼時,可能是學生已經聽懂了,而教師還在聲情并茂,導致學生不領情,精力分散,教師可適當深入,拓展延伸內容或加快速度。
當教師書寫板書后,學生交頭接耳,指指點點,可能是板書有誤或某個字母寫錯了,教師此時要再檢查一遍板書的情況,若有錯誤應即時糾正,若自己發現不了,可就近問一個學生,讓他輕輕告訴你,即時糾正錯誤。
2. 談心活動
這是了解教學效果以及對教學效果評價建議的重要信息反饋途徑。談心的形式有多樣,可以師生個別談,可以召開各種類型的座談會,可以邊跑邊談。師生之間 真誠坦率的對話,不但可以使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還可以獲得學生對自己的教學評價、建議、要求等寶貴信息,對改進今后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大有益處。
3.設計練習
經過精心設計的課堂練習,能有效地反饋教學信息。學生知識掌握得怎樣,通過練習情況反饋,一目了然,便于及時解決問題。泰興洋思初中的教學模式,先學后教,當堂鞏固,就是當堂通過練習反饋教學。當然練習不一定是試卷 ,可以是提問,可以是相互討論,也可以是實驗,通過多樣由淺入深的練習,可對各層次的學生進行考查,教師依據這些反饋信息,對典型共性問題進行講解,第個別問題個別輔導。
4. 問卷調查
教師可根據所要了解的內容,精心設計問卷進行調查。如:①在總復習中你最喜歡哪種復習方式?a.講授法,b.討論法,c.實驗法,d.習題法,e.講練評法,f.測驗法。②課堂教學中,你希望老師請你:a.回答問題,b.實驗操作,c.板演,d.質疑,e.糾正錯誤。問卷調查時,可不讓學生署名,宜當場集中收卷。此法在實踐中雖不多用,但一學年使用1-2次,從信息反饋的情況看,針對性、真實性很強,對教師教學有較大的幫助。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即時地獲取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是有效地調控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基礎,是一門教學的藝術,教師要認真掌握好這門藝術,使課堂信息隨時雙向反饋,使教與學高度和諧,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提高教與學的自信心,提高課堂效益,發展學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于浩. 中學化學創新教學法 [M]. 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