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
摘要:作者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把學習障礙理論和化學計算錯誤的研究結合起來,編制了化學計算知識掌握情況調查卷和化學計算學習情況調查問卷,并結合調查進行了個案訪談。通過對問卷的統計整理,歸納出初中生化學學習存在的主要障礙有:情感障礙、閱讀障礙、記憶障礙、思維障礙和學習適應性障礙。這些障礙極大地影響了初中生化學計算的學習。
關鍵詞:初中生;化學計算;學習障礙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7-0067-04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25
化學計算是初中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蘇州市中考的重要內容,學生在化學計算學習的過程中,能逐步培養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化學計算的學習是一個綜合理解和應用化學概念、原理的過程,并非單純的數學運算,也并非簡單的方法技能復制。化學計算是初中化學學習的一個主要難點,學生面對化學計算時常感到束手無策,出現學習障礙的現象。
一、研究設計與實施
1. 研究設計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化學計算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對化學計算學習的感受,總結出學生在學習化學計算時存在的主要障礙;利用個案訪談補充問卷調查的不足。
關于化學計算的分類,華東師范大學王祖浩教授認為,根據教學內容,可將化學計算分為有關溶液的計算、有關金屬或非金屬化合物的計算、涉及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計算、酸堿反應的計算等幾類。這種分類方法是從化學計算的內容角度出發的,化學計算也可根據簡易復雜程度和計算構成的類型進行分類。本文把化學計算分為“計算準備”、“基本計算”、和“綜合計算”三大類。化學計算不是純粹的數據計算,所有的化學計算都是基于化學反應的基本規律和客觀事實之上的。計算準備就是指對有關化學計算的基本概念、專業用語、符號、定律等的學習與掌握,是熟練進行化學計算的前提。例如,正確書寫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就是正確進行化學計算的前提條件。基本計算是指根據化學概念、化學定律、化學原理進行的單一的樣式計算。基本計算只需要根據定義代入計算公式或只涉及一對定量關系列出比例式就可以完成,計算難度不高。例如,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只需要掌握其定義,進行簡單的代數運算就可以完成。基本計算是綜合計算的前提,綜合計算是基本計算的升華。綜合計算是指綜合運用化學概念、化學定律、化學原理進行的相對復雜計算。綜合計算涉及兩對或兩對以上定量關系,數據關系交織,需要通過識別、判斷、加工,提煉出有效信息,再進行列式計算,計算難度較大。例如,根據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的化學方程式計算。結合王祖浩教授的分法,將初中化學計算涉及的知識點涵蓋到這三類計算中,這樣就符合由簡到難地逐步展開化學計算教學的實際情況。根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定的有關“化學計算”的內容標準,參考備課組多名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的寶貴意見,編制了“化學計算知識掌握情況調查問卷”。該問卷涵蓋了初中化學計算中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元素質量分數、質量守恒定律、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相關計算(表1),共10題,其中第1-7題為選擇題,第8-10題為解答題。
以化學學習障礙和化學計算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參考何釗對化學學習障礙的分類,根據研究假設及化學計算知識掌握情況的調查,結合平時教學觀察與經驗的累積,編制了“化學計算學習情況調查問卷”。該問卷共20題,均為選擇題(表2)。
由于教學進度安排、實測時間等因素的限制,問卷一、二選取的問題總量較少。為了感性直觀地了解學生對化學計算學習的感受、尋找學生化學計算學習困難的原因,同時彌補調查問卷題量少、不夠直觀的弊端,筆者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選取4位典型學生進行了訪談。選取的4位學生為2男2女,每個班級男女生各一位。他們的平時成績在班級中處于較低水平,上課專注度不夠;課后作業的錯誤情況較多,特別是遇到有計算題的時候,錯誤率明顯增大并出現空白不做的情況;上課提問,也經常無法表述出自己的解題思路。通過教學和平時的觀察,這些學生在化學計算學習中的表現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此選為訪談對象,以進一步了解他們出現化學計算學習困難的原因。訪談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了解學生對于化學計算的態度和看法,二是了解他們在化學計算中最大的困難是什么,三是聽取學生在問卷一中某一題的解題思路和錯誤原因。
2. 研究的實施
本研究的對象是筆者所任教的江蘇省常熟市外國語初級中學初三年級2個班的104位學生。本校共有47個班級,其中初三年級有15個班,都是平行班,每個班級之間的差異性很小,歷次考試平均成績相差不大。這樣選擇也能比較真實地反映出初三學生整體上在化學計算學習中存在的障礙。
選取一節課在課堂上以“化學計算測試”的形式下發問卷一,學生用時40分鐘完成,共發放104份,回收104份,其中有效卷102份(2張為空白卷,學生未做解答),有效率約為98.1%。另選一節課在課堂上下發問卷二,教師朗讀指導語后,學生用15分鐘的時間完成,共發放104份,回收104份,其中有效卷104份,有效率100%。調查結果采用Excel表格進行統計分析。
在問卷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平時表現,以及課后有關計算的作業完成情況,綜合學生的化學考試成績,選取4位學生,利用中午時間在辦公室進行了訪談。這些學生身體狀況良好、智力發育正常,主要表現為平時化學計算作業經常出現錯誤、考試中成績處于較低水平。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 化學計算錯誤知識點分析
對各知識點錯誤情況統計分析(圖1)后發現化學式、化學方程式書寫、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質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計算和溶質質量分數的基本計算掌握情況較好。相對其他知識點而言,這些知識點難度較低,大部分學生較易掌握。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根據化學式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以及溶液稀釋、溶質質量分數的應用掌握情況一般,這些知識點涉及抽象概念的理解及應用,難度有所增加,導致錯誤人數增加。產生明顯錯誤的知識點是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及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可能原因有:計算內容相對枯燥繁瑣,學生存在厭煩心理;知識點難度較大,對學生能力水平要求較高;學生對難題存在畏難心理,一但解題過程某一環節出現障礙,就容易放棄;化學計算的教學方法有待改進。endprint
2. 化學計算類型錯誤分析
從調查發現,化學式的掌握情況好于化學方程式的掌握情況(圖1),總的計算準備知識的錯誤率為16.2%(圖2)。這些學生對基礎化學用語的掌握存在問題,其中涉及元素化合價以及化學方程式書寫原則等相關知識點。說明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掌握還不夠,這必將影響到化學計算的學習。有26.9%學生由于未能很好掌握、理解相對原子質量、質量守恒定律、溶質質量分數等抽象概念,導致基本計算出現錯誤。調查顯示,學生對各知識點間的聯系缺乏認識,16.2%的學生對于基本概念都未能掌握,更談不上融會貫通的運用。同時,30.5%的學生缺乏數據分析能力和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尚需通過良好的學習方法和一定的練習訓練進行改進和提高。
3. 化學計算學習情況調查分析
通過調查了解到初中生化學計算學習障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情感障礙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來源,學習化學計算同樣需要興趣。調查發現有50.0%的學生學習化學計算完全是出于無奈,是課程內容安排,不得不學。有68.3%的學生覺得化學計算學習有困難,有時會不知道怎么下手,有8.7%的學生覺得很困難,只有9.6%的學生感到簡單。缺乏學習興趣和適當的解題方法,加上化學計算的相對難度較大的特點,導致學生對化學計算的學習興趣減低甚至沒有興趣。當遇到解題困難時,大部分同學能夠通過各種途徑來克服困難,選擇放棄的學生較少,約占14.4%,這個數據說明,部分學生缺乏克服困難的堅定意志力,存在一定程度的畏難心理。因此,在以后的化學計算教學中多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同時也要在課堂和課后加強培養學生不畏艱難的良好品質。
(2)閱讀障礙
在化學計算學習中,閱讀是獲取信息的第一步,能否正確的閱讀,從中提取信息,決定著進行化學計算是否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有61.5%的學生能在審題過程中仔細讀題,標出關鍵字詞,說明這些學生有較好的讀題習慣;另有12.5%的學生在讀不懂題目意思后會選擇放棄,這些學生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不愿積極主動克服困難。9.6%的學生在閱讀提取有效信息的環節產生了障礙,還有15.4%的學生表示能讀懂題目,但知識點沒形成系統的結構網絡,導致提取知識的環節產生障礙。在教學中需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閱讀方法指導,例如,在讀題時圈出關鍵詞,讀題過程中在邊上寫出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等。
(3)記憶障礙
在進行化學計算的過程中需要用到較多的化學知識,化學知識的記憶情況會影響到化學計算的進行。調查發現,只有6.7%的學生通過結構圖等有效的方法記憶化學知識,有28.8%的學生是通過死記硬背來記憶,43.3%的學生通過做題加深記憶,還有21.2%的學生沒有任何方法。這些數據表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記憶存在機械的、死記硬背的現象,記憶效率極其低下,導致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增加了化學計算學習的難度。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多滲透有效的記憶策略,如理解記憶、趣味記憶等來幫助學生改進記憶方法和效率。
在對化學知識點看法的調查中,有36.5%的學生認為聯系比較松散,6.7%的學生認為沒有聯系,7.7%的學生甚至沒有印象;學生對各化學用語的看法也是認為復雜、不太喜歡的占多數,還有13.5%的學生討厭學習化學用語。說明這些學生對化學各知識點之間的認識是零散沒有聯系的,組織、整合各類信息的能力較低。可能原因在于學生對每堂課上所學的分散孤立的知識點沒有及時進行有機的聯系。因此,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及時梳理知識、構建有效的知識網絡的習慣。
(4)思維障礙
化學計算的過程是一個大腦思維運作的過程。調查發現,37.5%的學生在進行計算解題時思維方式單一,只是簡單套用例題或公式,說明這些學生仍處于形象思維的階段,尚未達到抽象思維的階段。能否正確提取知識庫中的信息是決定思維有效性的一個關鍵環節。數據表明,5.8%的學生不能有效提取知識,可能這些學生的知識庫內容量少,也可能學生平時缺乏對各知識進行獨立地應用。從完成作業情況的調查中發現,大約38.5%的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完成作業,而18.3%的學生思考后做不出就選擇了不做,這樣就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鍛煉。此外,約8.7%的學生沒有掌握如何學習化學計算的方法,導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長期處于漫無目的的狀態。在以后的教學中,一方面在一定的訓練下,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化學計算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應多加強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為靈活應用各知識解決化學計算作準備。
(5)學習適應性障礙
每個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習慣。調查發現學生在化學計算學習習慣上也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55.8%的學生沒有較好的課前預習習慣,47.1%的學生課堂效率不高,課后作業做不出放棄甚至不做的學生共約23.1%,只有11.5%的學生會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整理。同時,學生對化學計算的重視程度也不夠,約有30.8%和26.9%的學生課后不做或很少做輔導練習。在化學計算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方法,也要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化學計算學習習慣,同時讓學生對化學計算學習多加關注和重視。
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學生是這個過程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只有教學互相合作,才能取得較高的教學效率。在本次調查中發現,約91.3%的學生對老師的授課方式都能基本適應;對于提高化學計算解題能力上,58.7%學生認為老師應該講一些具體的解題思想方法,23.1%的學生希望對一些典型例題精講多練。在以后的計算教學中,我們應秉承學生能使用的教學風格,多傳授解題思想方法而不局限于就題論題,授之以“漁”,同時對一些典型例題進行精講,使學生領會解決這類計算題的方法,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使他們在遇到一些略有變化的題目時也能靈活運用。
4. 對典型學生訪談的分析
進行訪談的4位學生在平時的作業和考試中會出現化學方程式寫錯、基本概念不清等現象,但也并不是對基礎知識一無所知,他們的共同特征是都存在化學基礎知識薄弱的問題。從訪談中了解到,這些學生對化學計算學習的感受是困難,不容易學會,缺乏興趣,但有些學生表示,如果自己覺得化學計算很有趣,就不會感到有多困難。從學生報告解題思路的過程中了解到,他們大多缺乏良好的化學計算的學習方法,上課老師講解計算的時候能聽的懂,能跟隨老師的思路進行解題,但自己在解題時就會出現無從下手,理不清思路,不會分析問題的情況;課后對錯誤題目能自己訂正,但還是較多地依賴于老師的講解或其他同學的幫助,對于錯題不能及時主動整理。他們對所學的知識缺乏整理、加工的習慣,沒有把這些知識變成自己學習化學計算的工具,同時由于長期依賴于他人的幫助,缺乏對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的鍛煉,導致遇到化學計算就覺得束手無策。有的學生由于經常性地無法克服化學計算所帶來的困難而產生畏難心理,一看到計算題目比較長,問題比較復雜,或從沒見過的題型,就感到驚慌失措。對于畏難心理比較嚴重的學生,遇到化學計算題就會選擇空著不做。
三、結論與展望
導致以上化學計算學習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在化學計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按照指定步驟和格式機械完成計算過程、學生在進行化學計算時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等。調查結果說明,教師在進行化學計算教學時,應該從學生的特點出發,了解學生的情感狀態和認知結構,注重培養學生優良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等。總之,初中生化學計算學習是一個可持續研究的課題,希望今后能通過深入的研究更好地培養學生化學計算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祖浩編著.化學教育心理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7:270
[2] 何釗.高中化學學習障礙調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
[3] 梁瑩.高中生化學計算能力發展的因素分析及調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endprint
2. 化學計算類型錯誤分析
從調查發現,化學式的掌握情況好于化學方程式的掌握情況(圖1),總的計算準備知識的錯誤率為16.2%(圖2)。這些學生對基礎化學用語的掌握存在問題,其中涉及元素化合價以及化學方程式書寫原則等相關知識點。說明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掌握還不夠,這必將影響到化學計算的學習。有26.9%學生由于未能很好掌握、理解相對原子質量、質量守恒定律、溶質質量分數等抽象概念,導致基本計算出現錯誤。調查顯示,學生對各知識點間的聯系缺乏認識,16.2%的學生對于基本概念都未能掌握,更談不上融會貫通的運用。同時,30.5%的學生缺乏數據分析能力和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尚需通過良好的學習方法和一定的練習訓練進行改進和提高。
3. 化學計算學習情況調查分析
通過調查了解到初中生化學計算學習障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情感障礙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來源,學習化學計算同樣需要興趣。調查發現有50.0%的學生學習化學計算完全是出于無奈,是課程內容安排,不得不學。有68.3%的學生覺得化學計算學習有困難,有時會不知道怎么下手,有8.7%的學生覺得很困難,只有9.6%的學生感到簡單。缺乏學習興趣和適當的解題方法,加上化學計算的相對難度較大的特點,導致學生對化學計算的學習興趣減低甚至沒有興趣。當遇到解題困難時,大部分同學能夠通過各種途徑來克服困難,選擇放棄的學生較少,約占14.4%,這個數據說明,部分學生缺乏克服困難的堅定意志力,存在一定程度的畏難心理。因此,在以后的化學計算教學中多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同時也要在課堂和課后加強培養學生不畏艱難的良好品質。
(2)閱讀障礙
在化學計算學習中,閱讀是獲取信息的第一步,能否正確的閱讀,從中提取信息,決定著進行化學計算是否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有61.5%的學生能在審題過程中仔細讀題,標出關鍵字詞,說明這些學生有較好的讀題習慣;另有12.5%的學生在讀不懂題目意思后會選擇放棄,這些學生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不愿積極主動克服困難。9.6%的學生在閱讀提取有效信息的環節產生了障礙,還有15.4%的學生表示能讀懂題目,但知識點沒形成系統的結構網絡,導致提取知識的環節產生障礙。在教學中需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閱讀方法指導,例如,在讀題時圈出關鍵詞,讀題過程中在邊上寫出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等。
(3)記憶障礙
在進行化學計算的過程中需要用到較多的化學知識,化學知識的記憶情況會影響到化學計算的進行。調查發現,只有6.7%的學生通過結構圖等有效的方法記憶化學知識,有28.8%的學生是通過死記硬背來記憶,43.3%的學生通過做題加深記憶,還有21.2%的學生沒有任何方法。這些數據表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記憶存在機械的、死記硬背的現象,記憶效率極其低下,導致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增加了化學計算學習的難度。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多滲透有效的記憶策略,如理解記憶、趣味記憶等來幫助學生改進記憶方法和效率。
在對化學知識點看法的調查中,有36.5%的學生認為聯系比較松散,6.7%的學生認為沒有聯系,7.7%的學生甚至沒有印象;學生對各化學用語的看法也是認為復雜、不太喜歡的占多數,還有13.5%的學生討厭學習化學用語。說明這些學生對化學各知識點之間的認識是零散沒有聯系的,組織、整合各類信息的能力較低。可能原因在于學生對每堂課上所學的分散孤立的知識點沒有及時進行有機的聯系。因此,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及時梳理知識、構建有效的知識網絡的習慣。
(4)思維障礙
化學計算的過程是一個大腦思維運作的過程。調查發現,37.5%的學生在進行計算解題時思維方式單一,只是簡單套用例題或公式,說明這些學生仍處于形象思維的階段,尚未達到抽象思維的階段。能否正確提取知識庫中的信息是決定思維有效性的一個關鍵環節。數據表明,5.8%的學生不能有效提取知識,可能這些學生的知識庫內容量少,也可能學生平時缺乏對各知識進行獨立地應用。從完成作業情況的調查中發現,大約38.5%的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完成作業,而18.3%的學生思考后做不出就選擇了不做,這樣就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鍛煉。此外,約8.7%的學生沒有掌握如何學習化學計算的方法,導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長期處于漫無目的的狀態。在以后的教學中,一方面在一定的訓練下,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化學計算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應多加強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為靈活應用各知識解決化學計算作準備。
(5)學習適應性障礙
每個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習慣。調查發現學生在化學計算學習習慣上也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55.8%的學生沒有較好的課前預習習慣,47.1%的學生課堂效率不高,課后作業做不出放棄甚至不做的學生共約23.1%,只有11.5%的學生會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整理。同時,學生對化學計算的重視程度也不夠,約有30.8%和26.9%的學生課后不做或很少做輔導練習。在化學計算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方法,也要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化學計算學習習慣,同時讓學生對化學計算學習多加關注和重視。
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學生是這個過程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只有教學互相合作,才能取得較高的教學效率。在本次調查中發現,約91.3%的學生對老師的授課方式都能基本適應;對于提高化學計算解題能力上,58.7%學生認為老師應該講一些具體的解題思想方法,23.1%的學生希望對一些典型例題精講多練。在以后的計算教學中,我們應秉承學生能使用的教學風格,多傳授解題思想方法而不局限于就題論題,授之以“漁”,同時對一些典型例題進行精講,使學生領會解決這類計算題的方法,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使他們在遇到一些略有變化的題目時也能靈活運用。
4. 對典型學生訪談的分析
進行訪談的4位學生在平時的作業和考試中會出現化學方程式寫錯、基本概念不清等現象,但也并不是對基礎知識一無所知,他們的共同特征是都存在化學基礎知識薄弱的問題。從訪談中了解到,這些學生對化學計算學習的感受是困難,不容易學會,缺乏興趣,但有些學生表示,如果自己覺得化學計算很有趣,就不會感到有多困難。從學生報告解題思路的過程中了解到,他們大多缺乏良好的化學計算的學習方法,上課老師講解計算的時候能聽的懂,能跟隨老師的思路進行解題,但自己在解題時就會出現無從下手,理不清思路,不會分析問題的情況;課后對錯誤題目能自己訂正,但還是較多地依賴于老師的講解或其他同學的幫助,對于錯題不能及時主動整理。他們對所學的知識缺乏整理、加工的習慣,沒有把這些知識變成自己學習化學計算的工具,同時由于長期依賴于他人的幫助,缺乏對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的鍛煉,導致遇到化學計算就覺得束手無策。有的學生由于經常性地無法克服化學計算所帶來的困難而產生畏難心理,一看到計算題目比較長,問題比較復雜,或從沒見過的題型,就感到驚慌失措。對于畏難心理比較嚴重的學生,遇到化學計算題就會選擇空著不做。
三、結論與展望
導致以上化學計算學習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在化學計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按照指定步驟和格式機械完成計算過程、學生在進行化學計算時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等。調查結果說明,教師在進行化學計算教學時,應該從學生的特點出發,了解學生的情感狀態和認知結構,注重培養學生優良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等。總之,初中生化學計算學習是一個可持續研究的課題,希望今后能通過深入的研究更好地培養學生化學計算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祖浩編著.化學教育心理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7:270
[2] 何釗.高中化學學習障礙調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
[3] 梁瑩.高中生化學計算能力發展的因素分析及調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endprint
2. 化學計算類型錯誤分析
從調查發現,化學式的掌握情況好于化學方程式的掌握情況(圖1),總的計算準備知識的錯誤率為16.2%(圖2)。這些學生對基礎化學用語的掌握存在問題,其中涉及元素化合價以及化學方程式書寫原則等相關知識點。說明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掌握還不夠,這必將影響到化學計算的學習。有26.9%學生由于未能很好掌握、理解相對原子質量、質量守恒定律、溶質質量分數等抽象概念,導致基本計算出現錯誤。調查顯示,學生對各知識點間的聯系缺乏認識,16.2%的學生對于基本概念都未能掌握,更談不上融會貫通的運用。同時,30.5%的學生缺乏數據分析能力和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尚需通過良好的學習方法和一定的練習訓練進行改進和提高。
3. 化學計算學習情況調查分析
通過調查了解到初中生化學計算學習障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情感障礙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來源,學習化學計算同樣需要興趣。調查發現有50.0%的學生學習化學計算完全是出于無奈,是課程內容安排,不得不學。有68.3%的學生覺得化學計算學習有困難,有時會不知道怎么下手,有8.7%的學生覺得很困難,只有9.6%的學生感到簡單。缺乏學習興趣和適當的解題方法,加上化學計算的相對難度較大的特點,導致學生對化學計算的學習興趣減低甚至沒有興趣。當遇到解題困難時,大部分同學能夠通過各種途徑來克服困難,選擇放棄的學生較少,約占14.4%,這個數據說明,部分學生缺乏克服困難的堅定意志力,存在一定程度的畏難心理。因此,在以后的化學計算教學中多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同時也要在課堂和課后加強培養學生不畏艱難的良好品質。
(2)閱讀障礙
在化學計算學習中,閱讀是獲取信息的第一步,能否正確的閱讀,從中提取信息,決定著進行化學計算是否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有61.5%的學生能在審題過程中仔細讀題,標出關鍵字詞,說明這些學生有較好的讀題習慣;另有12.5%的學生在讀不懂題目意思后會選擇放棄,這些學生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不愿積極主動克服困難。9.6%的學生在閱讀提取有效信息的環節產生了障礙,還有15.4%的學生表示能讀懂題目,但知識點沒形成系統的結構網絡,導致提取知識的環節產生障礙。在教學中需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閱讀方法指導,例如,在讀題時圈出關鍵詞,讀題過程中在邊上寫出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等。
(3)記憶障礙
在進行化學計算的過程中需要用到較多的化學知識,化學知識的記憶情況會影響到化學計算的進行。調查發現,只有6.7%的學生通過結構圖等有效的方法記憶化學知識,有28.8%的學生是通過死記硬背來記憶,43.3%的學生通過做題加深記憶,還有21.2%的學生沒有任何方法。這些數據表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記憶存在機械的、死記硬背的現象,記憶效率極其低下,導致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增加了化學計算學習的難度。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多滲透有效的記憶策略,如理解記憶、趣味記憶等來幫助學生改進記憶方法和效率。
在對化學知識點看法的調查中,有36.5%的學生認為聯系比較松散,6.7%的學生認為沒有聯系,7.7%的學生甚至沒有印象;學生對各化學用語的看法也是認為復雜、不太喜歡的占多數,還有13.5%的學生討厭學習化學用語。說明這些學生對化學各知識點之間的認識是零散沒有聯系的,組織、整合各類信息的能力較低。可能原因在于學生對每堂課上所學的分散孤立的知識點沒有及時進行有機的聯系。因此,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及時梳理知識、構建有效的知識網絡的習慣。
(4)思維障礙
化學計算的過程是一個大腦思維運作的過程。調查發現,37.5%的學生在進行計算解題時思維方式單一,只是簡單套用例題或公式,說明這些學生仍處于形象思維的階段,尚未達到抽象思維的階段。能否正確提取知識庫中的信息是決定思維有效性的一個關鍵環節。數據表明,5.8%的學生不能有效提取知識,可能這些學生的知識庫內容量少,也可能學生平時缺乏對各知識進行獨立地應用。從完成作業情況的調查中發現,大約38.5%的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完成作業,而18.3%的學生思考后做不出就選擇了不做,這樣就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鍛煉。此外,約8.7%的學生沒有掌握如何學習化學計算的方法,導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長期處于漫無目的的狀態。在以后的教學中,一方面在一定的訓練下,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化學計算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應多加強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為靈活應用各知識解決化學計算作準備。
(5)學習適應性障礙
每個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習慣。調查發現學生在化學計算學習習慣上也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55.8%的學生沒有較好的課前預習習慣,47.1%的學生課堂效率不高,課后作業做不出放棄甚至不做的學生共約23.1%,只有11.5%的學生會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整理。同時,學生對化學計算的重視程度也不夠,約有30.8%和26.9%的學生課后不做或很少做輔導練習。在化學計算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方法,也要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化學計算學習習慣,同時讓學生對化學計算學習多加關注和重視。
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學生是這個過程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只有教學互相合作,才能取得較高的教學效率。在本次調查中發現,約91.3%的學生對老師的授課方式都能基本適應;對于提高化學計算解題能力上,58.7%學生認為老師應該講一些具體的解題思想方法,23.1%的學生希望對一些典型例題精講多練。在以后的計算教學中,我們應秉承學生能使用的教學風格,多傳授解題思想方法而不局限于就題論題,授之以“漁”,同時對一些典型例題進行精講,使學生領會解決這類計算題的方法,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使他們在遇到一些略有變化的題目時也能靈活運用。
4. 對典型學生訪談的分析
進行訪談的4位學生在平時的作業和考試中會出現化學方程式寫錯、基本概念不清等現象,但也并不是對基礎知識一無所知,他們的共同特征是都存在化學基礎知識薄弱的問題。從訪談中了解到,這些學生對化學計算學習的感受是困難,不容易學會,缺乏興趣,但有些學生表示,如果自己覺得化學計算很有趣,就不會感到有多困難。從學生報告解題思路的過程中了解到,他們大多缺乏良好的化學計算的學習方法,上課老師講解計算的時候能聽的懂,能跟隨老師的思路進行解題,但自己在解題時就會出現無從下手,理不清思路,不會分析問題的情況;課后對錯誤題目能自己訂正,但還是較多地依賴于老師的講解或其他同學的幫助,對于錯題不能及時主動整理。他們對所學的知識缺乏整理、加工的習慣,沒有把這些知識變成自己學習化學計算的工具,同時由于長期依賴于他人的幫助,缺乏對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的鍛煉,導致遇到化學計算就覺得束手無策。有的學生由于經常性地無法克服化學計算所帶來的困難而產生畏難心理,一看到計算題目比較長,問題比較復雜,或從沒見過的題型,就感到驚慌失措。對于畏難心理比較嚴重的學生,遇到化學計算題就會選擇空著不做。
三、結論與展望
導致以上化學計算學習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在化學計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按照指定步驟和格式機械完成計算過程、學生在進行化學計算時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等。調查結果說明,教師在進行化學計算教學時,應該從學生的特點出發,了解學生的情感狀態和認知結構,注重培養學生優良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等。總之,初中生化學計算學習是一個可持續研究的課題,希望今后能通過深入的研究更好地培養學生化學計算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祖浩編著.化學教育心理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7:270
[2] 何釗.高中化學學習障礙調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
[3] 梁瑩.高中生化學計算能力發展的因素分析及調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