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云
摘要:文章從找準概念銜接切入點、挖掘思維銜接發展線、創設實踐銜接層次鏈三個方面討論了如何解決高一新生所掌握的基本化學素養與高中化學學習所需具備的技能要求相差較大的初高中銜接問題。
關鍵詞:課程改革; 實驗素養; 初高中銜接; 實驗教學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7-0075-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28
素養即平素修養,是個人修養所達到的程度及表現,是一個人思想、文化、道德和技能等各方面水平的一個整體表現。實驗素養則是實驗活動中個人修養所達到的專業程度及其表現,它可以說是學生在實驗活動中思想、態度、精神、知識、技能、方法、能力、品德、習慣和作風等諸方面的專業實際水平的綜合表現。當然,學生個體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實驗素養的水平不同;即使受教育的程度相同,由于學生個體素質的差異性,實驗素養的水平也不盡相同。在知識經濟和科學技術革命快速影響并推動著時代發展的進程的當今世界,科技革命要求現代人具有一定的科學素養,而作為基礎自然科學課程之一的中學化學教學,尤其是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則不僅是學生獲取與檢驗基本概念、原理及計算等化學知識的重要手段,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重要途徑和基本保障。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在軍事上又被稱為“以退為進”,是古人用兵的謀略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又被演繹成多種含義,推廣到生活中,即為“有付出才會有收獲”。要想在土地上取得大的收獲,就要在種子、化肥、耕作等方面先有所投入,這才能“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課堂是教學的肥沃土壤,每一名學生都是一顆品質優良的種子,作為教師,當你的學生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問題時,積極尋找解決方法,合理選擇肥料進行科學實施,是實現課堂效益的最大化的重要前提。隨著近幾年中考考試模式的改革,初中化學教學大綱對學生實驗方面的要求被一再降低,有些學校的化學教育甚至變成了粗淺的對化學常識與化學基本觀念的識記教育,這一改變適應中考試題的需求,卻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進入高中后出現無法適應,化學成績逐漸下降的現象。如何協調高一新生所掌握的基本實驗技能和基本實驗素養難以滿足高中化學學習所需具備的技能要求這一由來已久的初高中銜接,成為制約學生化學實驗素養發展的一個瓶頸問題,下面筆者從化學實驗教學的視角,對此問題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以期對有效提升高中生實驗素養的化學課堂教學提供一點參考。
一、 找準概念銜接切入點,理清知識與技能
所謂銜接,即是指用某種方法將兩個分開的事物按一定順序連接起來,因此知識的銜接并不只是教材實驗知識的補充,更應該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新舊知識之間既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又必然不會完全等同,而這種異同點就是新舊知識銜接的“切入點”。教學中需要注意這些初中實驗知識在高中的切入點,很多學生往往很難意識到這種似是而非的差別,以致知識概念辨析不清,這時教師就有必要在實驗教學中引導學生分別從初高中知識的外部特征、內在本質上進行對比分析,以舊的實驗知識做“鋪墊”去探索獲取新的實驗知識,同時把舊的實驗知識納入己有的知識結構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深化舊知識,接受新知識,真正弄清新舊知識之間的區別聯系、及其變化和因果關系,進而實現提高初高中知識間的銜接。
在高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凡是與初中化學有關聯的實驗知識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都可以根據教學實際,合理選擇銜接方式,在再現以前的實驗知識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重點,進而引出高中的相關知識點。如:在高中進行到電解質、非電解質以及離子反應等方面的實驗教學時,教師可靈活地穿插初三化學中的相關內容進行銜接:初中化學中將酸、堿、鹽等物質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與干電池、小燈泡組成串聯電路,用燈泡發亮的現象說明這類溶液具有導電性,并以此提出了電離這一概念,但由于初中的實驗教學并未深入地對不同濃度的相同物質或同濃度的不同物質間的導電能力進行比較,因而高中教師可以在實驗教學時可以進行如下銜接:先設問:“不管什么濃度的酸、堿、鹽溶液的導電能力都相同嗎”,再追問“是否只要濃度相同的任何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都相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觸發學生的興趣。在導入新課后,教師還可以通過實驗對這兩種情況的溶液的導電能力進行比較探究,讓學生有了感性認識之后,引出相關的概念、理論等。
二、挖掘思維銜接發展線,掌握過程與方法
新課程改革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強調三維目標的達成,提倡科學探究。做好初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銜接,不僅是實驗知識上的銜接,更是實驗方法的銜接。實驗方法是化學教學的重要工具,實驗探究活動是化學教學的出發點。科學探究的過程涉及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要素。初中化學偏重于對實驗現象初步觀察能力的訓練、對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而高中階段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探究性實驗內容進行討論,從不同角度、層次探索,通過探究不斷修正自己最初的設想,形成“發現問題——討論——獨立設計方案——實驗探究——解決問題——創新”的思維升華。
在高一教學階段,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好學生的學習習慣,并使之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在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時,我們可以在教學初期先講解初、高中化學內容的區別和學習方法上的差異,也可以利用“最近發展區”的教學理論,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與初中內容相關的實驗探究,讓學生產生一種跳起來就能摘到果實的成就感。例如在“空氣”的教學中,教師可設置探究空氣的存在的實驗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學生能夠依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知識設計出不同的實驗方案:如用吸管吸空的飲料瓶的話瓶子會變癟、用給氣球吹氣可使氣球膨脹,空氣的流動使蠟燭被吹滅等等。當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和思維探究增強自信后,學生會更加樂于學習化學。endprint
三、創設實踐銜接層次鏈,提升能力與素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新教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為依據課程標準與教材進行教學的教師,我們應該善于研究教材、活用教材,要以學生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實驗教學的關鍵是幫助學生通過已有化學知識,積極主動的探索并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并在實踐中積極構建知識體系,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在初中階段學生只接受了初步的實驗訓練,他們的實驗操作技能僅達到“練習”,或“初步學會”的水平,而高中階段一些實驗技能要求達到“學會”的層次,因此,高中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實驗教學方式,實現實驗操作上的初高中銜接,對于實現化學課程的目標,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中化學實驗教學要積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在探究中激發學習熱情、強化實踐操作、豐富知識內涵,體悟科學家解決問題的情境。教師可根據各校學生的基礎及各校的實際條件,靈活采用學生分組實驗、邊講邊做實驗等方式,盡量能創造條件讓學生結合己有的實驗知識和技能去進行實驗探究、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訓練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實踐的能力。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一些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的“實踐活動”、“家庭小實驗”等欄目設置實驗讓學生課后分組完成:例如要求學生利用生活材料馬鈴薯與淀粉去自己設計實驗驗證碘單質的特性,進一步用淀粉、食醋檢驗加碘鹽的成分,讓學生自行設置簡單裝置收集雨水并利用pH試紙測定其pH值等,這種注重學生實際參與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實踐操作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化學實驗素養的有效提升。
對學生來說,能否在高中階段培養出自主的探究能力與較高的科學素養,將直接影響其終身的發展。因此,搞好初高中實驗教學的銜接,是高中化學教學必須關注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未來能力發展的關鍵。新課程標準下,做好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不僅是學生在知識上的銜接,更是學習方法上,能力培養上的銜接。作為教師,我們只有依據學生在各方面的實際情況,才能制定出完善的教學策略,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瑞英. 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問題的思考和建議[J].化學教學,2009,(10)
[2] 王文磊. 初、高中化學實驗技能教學銜接研究[D].揚州大學,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