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東,王忠勇,周洪強
(1.山東農業大學體育與藝術學院,山東 泰安 271018,2.中國海洋大學體育系,山東青島 266000)
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上,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司長蔣志學在“促進體育科技創新,推動體育強國建設”的主題報告中指出,“體育科技創新是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加快我國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驅動力”[1]。“十二五”期間是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加快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實現重大跨越的關鍵階段。“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揮創新思維和體育科學技術的先導作用,體育專利對體育事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專利在很大意義上代表了科技的發展程度。有統計表明,雖然專利文獻在文獻資料總量中所占比例不足10%,但卻是科技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核心體現。因此,在促進體育科技創新,大力發展我國體育事業之際,必須高度重視體育發明專利對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作用。
1.1 體育發明專利授權量穩步提升
通過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庫的查閱可知,我國自1985年實行專利法開始到2012年為止,我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A63運動、游戲、娛樂活動的體育發明專利見圖1所示(按照體育發明專利的申請日統計)。
可以歸納得出,我國體育發明專利的發展可以劃分為3個階段[2],分別是:1985年到1991年的逐漸起步階段,1992年到2000年緩慢發展階段,2001以后的快速提升階段。總體來看,我國體育發明專利授權增長率基本與我國整體專利授權增長率持平,專利授權數量正在持續較快增長。從2001年到2010年10年期間,我國體育發明專利的授權量平均增長率為23.3%,同時期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SIPO)受理的專 利申請平均年增長率為23.9%[2]。

圖1 體育發明專利數量
1.2 我國體育發明專利項目分類和類別分布不合理
1.2.1 專利種類相對齊全,項目分布極不均衡
按照A63體育發明專利的進一步項目分類,將A63細分為 A63b、A63c、A63d、A63f、A63g、A63h、A63j、A63k等項,針對各項體育發明的情況和數量,進行了調查研究(見表1)。

表1 體育發明專利項目分類表
通過以上調查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我國體育發明專利分類的現狀是種類比較齊全,分布極不均衡,過于重視競技體育和專項肌肉力量的發展,輕視了大眾體育,不重視全民健身的推廣普及,特別是在適合全民健身項目上的體育發明專利比例很少。而我國體育發明專利分類相對集中,提高專業運動員運動成績的體育發明專利很多,增強人體的肌肉或關節生長的訓練器械很多,但是很少有為了解決運動場地受限或者某一項運動難度大,影響學習者入門的體育發明專利。如果這樣的體育發明專利比例提高會很好的促進全民健身的計劃的開展。
1.2.2 職務發明比例過小,體育院校、科研單位輸出較少
發明類型方面的現狀是,職務發明比例相對較小,體育院校和相關科研單位在體育發明專利上的輸出相對較少。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的比例直接關系到了專利的來源,而專利來源能較好地反映各社會職能部門的專利輸出量情況。不同的發明類型在專利轉化途徑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以下是綜合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知識產權網、中國專利數據庫的研究結果,我國各時期體育發明專利權人比例見表2。

表2 體育發明專利權人比例表(%)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體育院校和相關科研單位在體育發明專利上的輸出相對較小,缺少這些相關單位和國家相關部門的配合,直接降低了體育發明專利與我國國情的互相適用性,不利于全民健身發明專利的大量研發,也影響了專利的普及應用。
1.3 我國體育發明專利轉化率低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相對較低[3]。據文獻資料查閱和專家訪談、問卷顯示,我國體育發明專利轉化率遠低于我國的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率25%[4]。過度重視競技體育發展,強化體育大國建設,而輕視了大眾體育的發展,不利于發展大眾體育的相關發明專利的實施和轉化。體育發明專利的低轉化率不僅使大量的科研資金和資源白白浪費,也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社會資源的無效流失。體育發明專利得不到轉化,大量“沉睡專利”的存在也嚴重影響了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阻礙了“科技興體”和“專利戰略”的實行。
在體育發明專利申請、授權量均穩步提升的今天,促進體育發明專利的轉化和產業化成為“科技興體”的一個核心環節。體育事業的發展利國利民,在科技推動體育發展的道路上,我們不僅要看到體育產業帶來的商業性經濟效益,更應關注它的公益性。因此我們整個社會相關體育發明專利轉化的各個環節,必須在政府的主導下形成一個優化的系統,同時必須建立相關激勵措施,使系統更高效[5]。
2.1 加強政府轉化過程中統籌、引導作用的措施
2.1.1 完善資助和幫扶政策,加大補貼和資助
國家的相關政策和法規主導了很多投資家資金投放的方向和企業生產方面的決策,直接決定了體育發明專利轉化的命運,因此國家在體育發明專利轉化方面應該進一步進行法規和政策的制定和完善:第一,完善對體育專利產品生產企業的財政補貼,降低生產企業的稅務。體育專利產品的生產具有重要意義,而目前我國國情和居民消費水平限制了體育專利產品市場,市場的受限影響了企業的產品批量生產,進而抬高了體育產品生產成本,這樣又進一步制約了市場,限制了居民的購買量。在這方面,通過對生產企業進行補貼和稅收減免政策,一方面可以減少生產者壓力,降低產品市場價格,使更多居民可以購買和使用體育發明專利產品,促進體育發明專利的轉化。另一方面,國家政策的影響,會使得更多企業愿意進行體育產品的生產,減小了專利權人尋找合作企業的難度。第二,加大對中小型體育專利產品生產企業的扶持。在體育發明專利轉化過程中,部分專利權人在尋找其企業合作或者專利轉讓過程中遇到一定問題,也有一部分體育發明人在擁有專利權的那一刻就懷有強烈的自主創業夢想,他們當中一批人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但是在發展的初期會遇到各種困難和障礙,他們需要政府的幫扶;與此同時也有一部分中小型體育專利產品生產企業運行過程中困難重重,政府應該制定具體措施,通過提供貸款、科技支持、法律咨詢等幫扶這些中小企業快速發展。
2.1.2 建立相關機構部門,普及發明專利知識
要想實現體育發明專利的順利轉化,產品使用者的使用效果是核心,因此專利的科技價值成為專利轉化的重點。政府可以通過加強體育局和科技廳的合作,建立相關機構或者部門,負責體育發明專利的轉化和宣傳工作。定期進行發明知識和相關科技知識的講座,提高發明者的自身素質,為發明人特別是非職務發明人提供一定的科技知識或硬件支持,同時也可以對兒童進行熏陶,引發他們成為發明家的夢想。選擇性進行高校巡回演講,為從事高校體育科研工作的師生以及體育愛好者提供體育專利研發方面的幫助和啟發。
2.1.3 建立科技健身示范基地,鼓勵采用體育專利產品
建立科技健身示范基地,在各省份城市建立適當數量的科學健身社區,鼓勵大家主動去健身基地和社區體驗各種體育發明專利健身和訓練的效果和樂趣,通過各種宣傳途徑在全國范圍內掀起體育運動的熱潮,引發大家科學健身,主動購買體育專利產品。通過促進體育發明專利的轉化帶動大眾體育的發展。
2.1.4 鼓勵各級運動隊采用體育專利產品
由于各級運動隊在訓練時訓練器材的整體采購,使得體育發明專利在競技體育方面的產品長期面臨使用范圍小,推銷難度大的局面。政府應進一步鼓勵教練員大膽采用專利儀器,運用科技手段幫助運動員提升競技運動能力,提高運動成績。
2.1.5 建立專門的體育專利宣傳和轉化平臺
體育發明專利的宣傳是轉化過程中的重要工作,必須進一步完善體育發明專利宣傳途徑。現有的專利交易網站分類不清晰,體育發明專利混雜于各種專利之間難以被發現,建議建立專門的體育專利轉化網站。通過網站的宣傳和管理,第一,便于政府相關部門發現一部分急需體育產品并幫助一些體育發明專利的轉化;第二,便于相關體育產品生產企業需找自己感興趣的產品進行生產;第三,相關競技體育專利產品直接掛到網站,便于各運動隊和體育俱樂部進行選擇,為專利權人避免各個部門推銷的困境,為專利的轉化開通了道路。例如,2014年3月由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主辦,聊城市政府、聊城大學承辦的首屆全國體育儀器器材科技創新設計大賽就開創了體育專利宣傳、轉化的先河。
2.2 提高體育發明質量,加強企業對體育發明專利認可度的措施
2.2.1 建立體育發明專利質量評定系統
將體育發明專利建立評定系統,可以根據專利的技術指數、專利數量、經濟效益、當前影響指數、公益效益等因素給每個專利或者企業專利打分,最終給予綜合評定。國家有關部門定期進行評定打分,并公布評定結果。可以根據評定結果將專利適當分類,促進體育發明專利質量的提高,并淘汰一批單純為了擁有專利而申請的低價值體育發明專利。體育發明專利評定系統的建立,解決了專利轉化的重點問題,并且可以加強企業對體育發明專利的認識和許可度,主動尋找體育發明專利權人進行合作。
2.2.2 建立和完善獎酬政策
建立和完善獎酬政策可以分為兩方面:第一,通過體育發明專利評定系統和專利的社會影響力,對擁有重大體育發明創新專利,特別是在全面健身方面擁有突出貢獻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例如,2014年3月由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主辦的首屆全國體育儀器器材科技創新設計大賽上,大會分別設置了一等獎1名,獎金3萬元;二等獎2名,獎金1萬元;三等獎56名,獎金1000元的獎勵機制,為建立和完善獎酬制度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將體育發明專利與單位的職稱評定和評優政策進一步掛鉤,加大重大體育發明創新專利在職稱評定和評優中的分數。第二,建立完善的酬勞制度。當體育發明專利成功轉化或者轉讓后單位給予發明人報酬,體育發明專利進入市場之后,單位在前3~5年內,必須提取適當比例的利潤作為報酬給發明人。完善的獎酬政策不僅可以促進發明人的積極性,提高專利質量,更激勵發明人在專利研發更能以用戶為中心,進一步迎合市場需求并主動需找合作單位,促進體育專利轉化。
2.2.3 加強對體育科研機構和高校的要求與管理
體育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是體育科研的主要執行者,但是通過數據可以看出,他們的專利輸出量偏低,特別是體育院校體育發明專利數量卻極為有限。政府應該制定相關政策,加大對相關單位的管理,提高對他們的科研要求,促進相關單位體育科研能力進一步提升,加大影響力,促進相關科研單位和企業的合作交流。例如,中國海洋大學就明文規定給予職務發明專利補貼每項1萬元,實用新型專利0.4萬元。
2.2.4 優化專利申請程序,建立體育發明專利轉化機構
2.2.4.1 專利申請周期長一定程度影響了發明人的研發熱情和專利的轉化進程,阻礙了發明人和企業的合作關系,加大了專利申請的成本。應當優化體育發明專利申請程序,建立體育發明專利申請綠色通道。
2.2.4.2 長期以來我國法律政策和措施對專利“重保護而輕轉化”,專利申請授權之后并沒有相關機構咨詢或者幫助進行轉化,政府出資建立體育發明專利轉化機構,通過政策和科技的支持幫助專利的轉化,會極大地促進體育專利權人和企業的合作,促進專利大量轉化。
激勵和促進體育發明專利的轉化,對帶動大眾體育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更好的促進體育科技發展,實現體育強國夢,有必要學習國外專利管理經驗,調整政策,加強宣傳,與時俱進,建立促進體育發明專利轉化的“政用產學研”創新合作系統。實現以政府為主導建立促進專利轉化法制、幫扶政策和專利轉化機制;通過政策支持、財政補貼、提供獎勵、減免稅收、發放貸款等激勵措施改變專利“重保護輕轉化”的局面,激發發明人和企業專利轉化的熱情,引導體育發明專利高效轉化;以用戶為中心,進行體育發明專利研發設計時,充分考慮用戶的需求和消費情況等實際問題,設計出真正幫助科學健身的人性化產品,滿足用戶需求;以探尋適合企業生產的市場經濟模式為重點,采取政策幫扶,加強產學研的系統性和合作能力;以抓好教育科研工作為關鍵,加強對各高校特別是體育院校以及各體育科研機構的科研要求,采取各種激勵政策,鼓勵職務發明,提高發明質量,加強發明人實現專利轉化的內在動力。相信在以政府為主導建立的創新合作平臺之下,各方面形成良性互動,互相促進,體育發明專利的高效轉化將得到加強,產業化比例將不斷提高,科技興體和專利戰略將得以實現。
[1]蔣志學.促進體育科技創新,推動體育強國建設[J].體育科學,2012,32(1):3 -7.
[2]張建華,司虎克.我國體育院校專利信息分析與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2,28(3):46 -48.
[3]統計分析.我國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躍居世界第二.中國發明與專利,2011,7:36 -38.
[4]王若飛.淺談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原因和對策.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J].2012,(2):97-98.
[5]馮金華,黃少安.專利轉化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制度經濟學研究[J].2009,(4):29-47.
[6]司虎克,蔡梨,王興,等.我國現行體育管理體制對科技成果轉化的影響.上海體育學院學報[J].2007,31(4):12-17.
[7]司虎克.論體育科技成果轉化的規律和特征.體育科學[J].2003,23(3):52 -57.
[8]司虎克.論體育科技成果轉化的復合調節機制.體育科研[J].2004,25(4):7 -9.
[9]賴文興.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四大癥結淺析.福州黨校學報[J].2006(3)
[10]王培棠.對解決科技成果轉化深層次問題的思考.科技管理研究[J].1996(2):5-8.
[11]田麥久,柯犁,池健.20世紀末期我國實施科技興體戰略的基本構想.體育科學[J].1994(2):4-10.
[12]程云峰.淺談體育學院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J].1994(3):19.
[13]國家體育總局.關于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加速體育科技進步的意見.體育科學[J].19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