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瀟林
摘要:重慶市民辦高校音樂專業的發展已有十幾年了,那么它在重慶市乃至全國音樂專業中的地位如何,在辦學過程中又有哪些問題是亟待解決的?本文將從音樂專業及專業方向的定位與發展(自己的特色)、人才培養與教師的關系、辦學條件與培養人才的關系這三個方面展開討論,希望對重慶市民辦高校音樂專業未來的發展提供一些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民辦高校 音樂專業 發展 地域性
筆者作為重慶市民辦高校①的一名聲樂教師,不斷地對我國民辦高校音樂專業的發展給予了很多的關注,對重慶市民辦高校音樂專業的發展現狀做了大量的調查和研究。筆者認為重慶市民辦高校的音樂專業已經到了其發展的“瓶頸”期,那么對于制約和限制它發展的因素都有哪些呢?筆者結合重慶市音樂專業的實際發展情況,作了如下三個方面的考究與思量:
一、關于高校音樂專業及專業方向的定位與發展的思考
重慶市開設音樂專業的民辦高校有: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音樂學院、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音樂學院、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藝術學院、西南政法大學海聯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藝術系。其中,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有三個專業(音樂學、音樂表演、舞蹈學),學制有四年本科、三年制專科,專業方向較完善。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有兩個專業——音樂表演和音樂學(2013年開始招生),學制是四年制本科,專業方向較完善,其三年制專科2011年停止招生。其余兩所學院都沒有獨立的音樂院系,只有音樂表演一個專業,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藝術學院是只有四年制本科、西南政法大學海聯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藝術系只有三年制專科,且他們的專業方向比較單一。
目前,重慶市民辦高校音樂專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重慶市民辦高校的音樂專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其專業和專業方向的設置都還是學習和借鑒公辦高校音樂專業的辦學模式模式,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音樂表演專業是重慶市民辦高校的主要專業,約占總招生量的70%,這就造成人才培養的過剩,使得很多音樂專業學生被迫轉行。在這種沒有經過科學預測的情況下,就造成了音樂專業結構的比例失調和人才的浪費。
隨著社會的轉型呈現出明顯的發展趨勢,民辦高校音樂專業現在也已經到了從“外延發展到內涵發展,從擴大規模到提升質量的關鍵階段”②。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音樂專業的發展和專業方向的定位:
1.首先要提高意識,統一思想。我國民辦高校的起步雖然比較晚,但是民辦高校自身的特點,就決定了它辦學的靈活性,只要重慶市各民辦高校音樂專業客觀評價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按照社會需求培養音樂方面的稀缺人才,就能為本專業求得很好地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甚至趕超公辦院校。
2.要找適合自己的專業,擴充專業方向。應該根據的師資力量,制定適合自己的專業以及專業方向,且不能照搬公辦高校音樂專業的模式,處理好與公辦高校之間的關系。
3.“有為才有位”,民辦高校音樂專業要面向社會、面向市場不斷探索,切實調整學科與專業設置,培育出(有別于公辦高校所培養的音樂專業人才)有自己特色的高素質應用人才。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社會的認可和支持,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4.汲取國外私立高校和我國近代教育發展史上關于音樂專業的辦學經驗。進行認真的總結分析和研究,找到可供借鑒的措施和經驗為我所用。
二、關于辦學條件是培養人才的前提的思考
人才培養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和中心工作,辦學條件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其人才培養的質量。一般說來,辦學條件主要包括:教學基礎設施設備、師資隊伍、實踐教學條件以及相應的配套管理等。
民辦高校音樂專業的辦學條件主要取決于辦學主體——民營企業的經費投入。由于種種原因,重慶市民辦高校音樂專業在教學經費上投入不足,音樂專業的辦學條件有著明顯的差異,硬件設施較為薄弱。大部分院校的辦學條件及教學實訓條件急需補充和更新。這些硬件設施是保障音樂教學、人才培養的關鍵一環。
筆者認為,要完善民辦高校音樂專業辦學條件必須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1.一次性地投入一筆經費作為增添音樂專業教學設施設備的基金,對一些新的專業或專業方向進行一定的專項資助;
2.教育經費主要由民辦高校一方提供,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情況予以一定的補貼;
3.教育行政部門應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大對辦學主體在辦學條件上經費投入的監管,以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三、關于教師是人才培養的關鍵的思考
(一)關于盡快建設一支骨干教師隊伍的思考
教師是一所學校的文化主體,在民辦高校中教師要承擔起傳授知識、傳承文化、塑造學生品格和價值觀念的職責,必須靠文化的力量,形成學校教師群體的精神特質,形成學校的凝聚力。③教師就是教學得以順利完成,教學質量得以提高的必要條件,教師隊伍建設滯后已成為制約重慶市民辦高校音樂專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目前,重慶市民辦高校音樂專業的師資隊伍中,有一部分教師是由公立高校的教師兼任。這些教師中存在著年齡老化、知識結構老化等不利因素。另外,專職教師職稱低,骨干力量不夠,這些都是重慶市民辦高校音樂專業現存的實際問題。
在重慶市民辦高校音樂專業中,建設一支骨干教師隊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師資隊伍的建設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加大力度,實行優惠政策,吸引優秀的各大音樂學院的研究生或留學歸國的研究生,充實和提高教師的質量,優化教師資源;
2.定期選拔年輕教師到優秀的音樂院校進行專業和教學能力的進修和學習,著重培養一批骨干教師,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3.實行重慶市高校音樂教師互通制,即各高校之間的教師可以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充分利用教師資源。甚至可以與重慶市各高校音樂專業的教師建立連聘制,及時將有成就的教師聘為學校的兼職教師,活躍學術氣氛。
4.建立健全自己的音樂專業內部管理體制。由于重慶市各民辦院校的生源不同,因此從人才培養的定位,到教學大綱的修訂,從學生工作的嚴格管理,到教學質量的監控,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管理機制。另外,還要按照高效靈活市場機制運行的特點,在學院內部管理體制上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二)關于修訂教師職稱評定條件和提高教師待遇的思考
由于重慶市民辦高校音樂專業在我國起步較晚,在起步階段都是掛靠在公辦高校下面的,依托公辦院校的專業特色而進行“克隆”招生,很多專業課程也就有公辦院校的教師擔任,但是隨著不斷發展,它逐漸地脫離母體而自己發展,逐年地招錄剛畢業大學生或研究生來擔任本專業的專任教師。但是,教師的職稱評定仍舊沿用的公辦高校的職稱評定體系,這就造成了教師教學年限短,教師職稱低的現象。
筆者認為,要解決教師的職稱和待遇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打破公辦高校職稱評定體系,重新由重慶市教育行政部門成立民辦高校職稱評定委員會,并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鼓勵有為的青年教師更快的成長起來。
2.由學校出資,教育行政部門主辦形成固定的教師進修班,并制定相應的制度和體系,提倡和鼓勵青年教師加強專業進修和社會實踐。
3.投入更大的專項科研基金,用于教師的科研經費,鼓勵教師以教促研、以研強教、教研結合的科研之路。
4.形成由教育行政部門監管的公開透明的工資獎金發放和提高制度、養老保險制度,保障民辦高校教師的待遇。
四、結語
筆者認為,十幾年來,重慶市民辦高校音樂專業取得的成績也是顯著的,但存在的問題也是明顯的。在這些問題中,辦學條件的改善是首要任務,制度的健全是民辦高校音樂專業得以發展的重要保障。各民辦高校的音樂專業的辦學不應該是“利”字當頭,“快餐式”教學,批量生產。應該注重音樂厚積薄發的文化力量,遵循音樂的自身規律,為我國的教育和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它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有益補充,在這個各項事業都充滿生機和變遷的時代,民辦高校音樂專業更應該肩負教育的使命。其建設和發展更是要切合實際,走出一條適合自己而又合乎社會需要的道路,為我國的精神文化建設培養實用型的基層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永福.高師音樂專業招生現狀剖析及對策研究[J].人民音樂,2007,(11).
[2]劉文珺.江西省民辦高校音樂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中國教育發展研究,2009,(02).
[3]朱佳字.高校音樂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分析——河北省地方高校音樂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對策之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2,(06).
[4]王慶如,司曉宏.民辦高校發展面臨的“高原現象”探析——以陜西民辦普通高校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1,(11).
[5]王彥青.民辦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價值觀現狀及對策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6]許暉.廣州地區高校音樂專業學生人生價值觀現狀調查研究[J].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1).
注釋:
①民辦高校指的是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面向社會舉辦的高等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有一套較為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有較為穩定的行政管理人員。民辦高校的評估指標主要由辦學方向,辦學條件,教學管理,財務管理,辦學效益等若干大項組成。
②謝仁業:《從外延擴張轉向內涵發展》,《教育發展研究》,2011年第1期。
③小小二:《民辦高等教育成就廣闊前景(一)》,2013年1月18日http://jiaoyu.3158.cn/20130118/n5877270592696.html,2014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