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魏燕
摘要:合唱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在提高全民素質方面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合唱要達到和諧統一,必須先解決音高及音準的問題,音高、音準是合唱中最基本的條件之一。在這為大家介紹幾種有關解決音準的方法。
關鍵詞:合唱 變化音
隨著我國音樂事業的蓬勃發展,合唱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廣泛的群眾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和重視。合唱藝術既是眾多合唱隊員相互配合、相互協助的一種集體活動,也是利用合唱隊員及合唱隊各聲部相互之間的長處來創造整體音響,表達思想感情,塑造音樂形象的藝術形式。
合唱藝術講究和諧統一,排練中最棘手最難以解決的問題是音準問題。面對不具備專業基礎的中小學學生及非專業的合唱團體,如何解決音程上的音準問題呢?今天就以《山童》的變化音為例,向大家介紹幾個新辦法。
《山童》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合唱曲目,在全國合唱節上演出后,立即受到各地合唱團的歡迎,并很快成為各地合唱團的保留曲目,但是《山童》篇幅較長,中間有轉調,有多處的下滑音,更重要的是有多達幾十處的變化音。這對于沒有多少音樂基礎,沒有任何音高概念的中小學生來說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一、搭架橋梁法
搭架橋梁法就是在兩個不同高度的音符中間搭起一座橋梁——添加一些過度的音符加以鋪墊,使演唱者通過這座橋輕松自如,準確無誤地從第一個音過渡到第二個音。例如,十八小節處 從第二小節到第三小節為一個帶有一定難度的大三度,中間的四分音符的停頓,使難度加大,很難找到#1的音高。如何解決這樣一個難題呢?如果把四分音符0換成兩個八分音符2 3,并且在不改變音高的情況下把6的唱名換成do,那么,這一句就變成 因為添加的音符mi的音高與#1的音高相等,所以學生能夠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地唱準#1的音高。
二、改換唱名法
改換唱名法是把一些具有一定難度帶有升降記號的句子進行演唱。例如:第三部分第二聲部
從1到6均帶有較大難度的大跳音程,要實現大小音程準確轉換存在較大的困難。由于#1到6與3到ⅰ均為小六度,半音結構相同,而學生唱3 ⅰ的難度比唱#1 6的難度遠遠要低得多,所以,在不改變音高的情況下,不妨把 的唱名 換成mi do,這樣學生就感覺容易唱很多,輕松地實現大小音程的轉換。如下:
。
三、添加音符法
學生心中沒有固定的音高概念,在唱帶有升降記號的音符時,不是唱高了就是唱低了。如果讓學生在變化音的前面添加一個音符,這樣學生就不容易跑調了。
添加音符法1:在變化音的前面添加一個音符,并讓學生在唱的時候內心謹記該音音高,并通過該音去尋找變化音。
例如: 由于學生沒有固定的音高概念,內心聽覺沒有形成,對唱半音就很難把握。如果在1及#1的前面加上一個2,通過2來找1及#1就感到輕松很多。
添加音符法2:在變化音的前方添加一個新的音符作為臺階使大跳跨度縮小,并且通過添加音符來尋找變化音。
例如:在 的變化音前面添加2及6,如 通過這樣的辦法,能夠較好的唱準變化音。
四、內心帶唱法
內心帶唱法就是以易帶難,以內心唱準確的句子來帶領自己唱準確的句子。
例如: 及 這是兩個相似的句子。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一個音符是否帶低點。當學生唱第一句的時候不存在任何音準上的問題,而唱第二句#1的時候就偏高。因為學生在#1處就偏高了。為了解決學生的思想包袱,必須在唱第二句的時候想著第一句,唱#1的時候腦海里就有 的影子飄過。通過第一句來幫助第二句,這樣就能解決問題了。
五、自然聽唱法
并不是所有的變化音都是很高難度,有些變化音只須利用鋼琴或指導老師稍微一帶就能唱準確的。
例如:第三段開頭部分 又如
像這樣的變化音,由于旋律流暢,朗朗上口,只需鋼琴一帶就能不費吹灰之力唱好它,這樣的辦法,課稱為自然聽唱法。
影響歌唱音準的因素是很多方面的,音程的難易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解決音準的方法是很多的,有待老師們去探索,去創造。作為新時代的一名音樂教師,不但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功,更需具備有創新的能力。要勇于探索和嘗試新的方法,勇于超越自己及他人。
參考文獻:
[1]吳一帆,鄧偉民.合唱與指揮[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2]潘丹寧.跟我學唱歌[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