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秋



這家日本的百年老店,在大數據時代反應迅捷,已將大數據技術武裝到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
多年以來,從天上的衛星到海底的光纜,從遍布各處的傳感器到臺前幕后的計算和網絡軟硬件平臺,NEC編織了一張巨大的網絡。作為這家日本ICT(信息、通信和技術)行業百年老店的全球總裁,遠藤信博經常與大家討論的是城市化的挑戰。
去年,NEC制訂中期經營計劃時提出了重點發展的大方向——側重社會解決方案領域的發展,這包括安心安全、醫療養老、節能環保、交通物流等一系列業務。
這個中長期戰略的社會背景源于: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90億,增長30%;但由于全球的城市化進程,城市居民將達到67億,增長率高達80%。人口變化將會對人類社會帶來極大的挑戰——人們的能源需求將增長80%,糧食需求增長70%,水資源需求增長60%,而目前的社會發展方式無法支撐這樣高速增長的需求。
“我們需要打造一個與現在等同規模的社會解決方案,而在打造社會基礎設施過程中,ICT將發揮重要作用。” 遠藤信博說,“去年我們在社會解決方案領域的成長率是6%,今年是4%,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遠藤信博就任總裁之后,對NEC的業務領域進行了調整,陸續從半導體、手機和PC業務這3個領域中撤離出來,把業務重點放在云計算、軟件定義網絡和大數據分析引擎技術上。這也是NEC社會解決方案的核心技術支撐。
在中國,NEC以這些核心技術平臺作為基礎,與合作伙伴一起,在平臺之上把滿足各地客戶需求、符合各地文化和習慣的因素添加進去,共同打造社會解決方案。在諸多社會解決方案中,NEC在中國市場的重點是健康保健和安防。
血糖測試的無創時代
“無創的血糖儀終于出來了!”這是國內一位醫療設備行業人士在聽說NEC在中國展示了無創血糖測試儀——健糖寶后,在微博上的留言。
這個讓遠藤信博展露笑顏的健糖寶是一個手掌大小的橢圓形設備,不需要針刺取血和試紙,只要把手掌最厚的大魚際部位放在近紅外線傳感窗口上,幾秒內皮下血糖指數就會被測出來。
全球很多大企業和創新團隊都在開發血糖測試的無創技術,但測試準確度是一個難關。NEC在該技術上也已投入8年多的時間,如今在中國首發了這項技術。目前,健糖寶處于測試階段,預計今年底面市。
一旦該項技術正式商用,NEC將開啟血糖測量的“無創新時代”。按照糖尿病防治要求,糖尿病患者一天需要進行2~7次血糖監測。“無創新時代”將免除患者的各種痛苦和不便,也能根除有創測試一筆不小的耗材開支——現在一片試紙要3元~7元。
當然,在移動互聯時代,健糖寶從一問世起就是一個物聯網的數據采集終端。結合已經應用的健康云服務,它可以提供科學飲食、用藥提醒、父母健康狀況遠程監控以及疾病預防等健康管理服務。
除了無創血糖測試儀,在NEC中國研究院,感知技術研究部部長劉慧峰正在在從事“面向老人健康管理的步態收集和分析系統”的研發。
在老年人的一雙鞋上吸附一對小設備,就可以收集老人的步態數據,像跨步長度、步速、空中姿態、震顫情況等。“這個系統跟計步器可不同。”劉慧峰解釋說,它并不是一個計步、換算卡路里的系統,而是為一些疾病預測開發的。通過采集步態數據進行疾病征兆分析——如果系統分析出老人行走的步速越來越快、抬腳低、左右腳不均衡、步態不穩等狀況,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如果老人走路空中擺幅過大、伴隨震顫等狀況,則可能是帕金森的前兆。
這項技術的核心是運動感知算法。而通過民用傳感器獲得更精確的數據是整個業界都在關注的課題。目前,該技術的統計分析已經完成,基于醫學知識庫的分析正在開展中。
除了需要佩帶設備的步態收集系統外,NEC中國研究院還正在測試基于無線技術的無佩戴數據收集系統。
人臉識別的移動應用
在NEC日本從事視頻和圖像算法的郝佳拿著一款普通的安卓手機,幾秒之內完成了手機拍攝、檢索比對的人臉識別功能。
幾年前,NEC開始將在服務器端運行的人臉識別業務向移動設備上延伸。“在服務器端,每張人臉的信息提取量是5k或2.5k;在移動端,我們把它縮減到0.5K,非常輕盈。這樣普通手機也能完成人臉識別。”郝佳說。
NEC智慧城市解決方案UNIT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事業部第一營業部經理趙佳在接觸客戶時也感覺到了這項技術的吸引力。“國內有的客戶剛看到移動端人臉識別時都很驚訝,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在手機設備上實現拍照和比對。我們了解到,移動支付、智能穿戴設備,特別是警用維穩設備都需要這類技術。”
除了產品,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度,NEC將可以銷售移動設備人臉識別的相關計算引擎,合作伙伴可以把它嵌入到各種應用程序中,實現多樣化應用。
從2004年開始,NEC人臉識別技術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舉辦的人臉認證技術基準測試中,一直在檢索精度和檢索速度上保持第一。例如,2014年的數據檢索處理速度,NEC人臉識別技術每秒可檢索302萬張人臉圖像,約為第二名的1.8倍。
NEC的人臉識別技術也已被應用到新加坡、中國香港和澳門、南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關,幫助實現快速通關。在印度,公民ID管理部門利用該技術對全國10多億人口進行錄入管理。在巴西世界杯期間,組委會利用該技術對場館工作人員進行甄別和管理。在阿根廷,結合該技術的城市監控系統,用來提升城市的預警和應急能力。此外,該技術也用于多國犯罪搜查和鑒別。
除了在公共安全領域以外,人臉識別技術也應用到門禁考勤系統、考試、俱樂部和商場VIP服務系統甚至娛樂設施服務系統中。坐落于日本大阪的日本環球影城,人臉識別技術被用于年票購買者入場時的身份驗證,提高了游客的體驗。
“我認為,今后比傳感器技術更重要的是感知技術。比如,今后對海量視頻數據進行提取分析和感知,并以此為基礎可以打造各種解決方案,提供實時服務。”遠藤信博總結說。
核電站的大數據關聯性
在福島核電站發生重大核事故之后,核電站安全方案引人注目。該方案的核心是業界的熱門技術——大數據分析處理。
今年,日本的核電站使用了NEC的大數據解決方案。
在一座核電站中,一共安裝了3500~4000個傳感器,這些傳感器每秒采集100多條數據。“如果對單個傳感器進行追蹤處理,我們只能在發生巨大變化前30分鐘捕捉到這些變化的征兆。”遠藤信博說,“但當我們對大量傳感器的關聯性進行分析和處理后,就能把這個時間提前到六、七個小時。這樣,我們就能贏得更多處理變化、制定對策的時間。”
“幾年前,NEC在大數據處理分析方面開展了很多驗證試驗工作。”遠藤信博說,“最近,這些試驗的成果已經逐步顯現出來,大數據分析開始了實際應用。”
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核心是關聯性。日本核電站的數據關聯性分析技術是NEC人臉識別關聯性分析技術的延伸。
NEC在40年前就開始了生物信息識別技術的研發,像指紋識別、人臉識別和靜脈識別等。“我們把擁有的關聯性分析技術,加以延伸和變化,就得到了幾種不同的分析引擎。”遠藤信博說,“除了核電站使用的分析技術外,我們還有異構混合數據引擎,它可以對文本、不同傳感器傳遞來的不同類別信息做關聯性分析,從而實現對某些事物的預測。”
以往,NEC采取的是日本出口產品到中國的方式,今后它們將改變這種做法。NEC中國區總代表、NEC中國總裁日下清文強調說;“我們在中國從研發開始,著手加大力度,并利用研發出的新技術進行產品化生產,也將加大把握中國市場需求的力度。”
NEC中國研究院正在展開的一個計劃——利用數據關聯性分析方法,來做動態的大氣污染原因分析。
“我們希望根據地理位置、污染源、風向等多個因素,通過關聯計算引擎,實時分析出某地大氣污染的原因。” NEC中國研究院院長杜軍說,“這是政府和老百姓都非常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