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實霖
摘?要:本文遵循“實踐—認識—實踐”的規律,借鑒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學模式,在當前應用文寫作所采用的主要教學法的基礎上,提出了應用文寫作課堂教學“六步法”,并介紹了其實施步驟和效果。
關鍵詞:應用文寫作?課堂教學?六步法
一、應用文寫作課堂教學“六步法”提出的背景
應用文寫作能力是技能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應用文寫作是技工院校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2010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頒布《技工院校語文課程標準》。隨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材辦公室和廣東省職業技術教研室分別對部編、省編的語文教材進行了重新編寫。其中,應用文寫作內容受到重視,無論是部編教材還是省編教材,都將其單列成一冊。兩本教材的共同特點是:內容上,更加注重應用文寫作的實用性、實踐性、通用性和針對性;體例上,力求打破“知識—范文—習題”的知識中心模式,探索項目活動、任務引領、情景訓練等注重寫作技能培養的新模式。這無疑為應用文寫作課堂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動力。
2011年,筆者所在的學校出臺了《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學績效評價改革方案(試行)》,提出要“著力推進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盡快擯除滿堂灌、填鴨式、照本宣科、脫離實際的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積極推廣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和模擬教學等適合技工院校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這為筆者研究探索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在新標準、新教材、新方案的指引下,筆者在分析當前應用文寫作的主要教學模式之后,發現它們都是發乎一端而未能貫之教學全過程。因此,筆者研究應用文寫作課堂教學模式的想法應運而生,遵循“實踐—認識—實踐”的規律,借鑒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學模式,博采當前所采用的各種主要教學法之所長,筆者提出了應用文寫作課堂教學“六步法”。
二、目前應用文寫作主要教學方法探析
在提出應用文寫作課堂教學“六步法”之前,筆者對當前運用于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各種方式、方法都做了一定的梳理和研究。其中,有幾種較為成熟的教學方法值得探討和借鑒。
1.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最先由南通師范二附小的李吉林老師提出。他從語文教學改革入手,探索出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教學模式。情景教學法的理論出發點和實踐切入點是“情景”,以情感為紐帶,以情景為核心,讓學生置于特定的教學情景之中,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活思維,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實效。將其運用于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則可以使學生與應用文形成互動。教師設置模擬情景,引導學生把自己當成情景中的人物,設身處地地思考該怎么辦,該選用什么文體寫什么內容。這種方法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然而,情景設置之后如何組織開展教學,卻未有進一步的答案。
2.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動、以學生為主體”,其首要環節是“任務”目標的確定和“任務”內容的創建。在強烈的求知欲的驅動下,學生通過對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它大體涉及哪些知識、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并找出哪些是舊知識、哪些是新知識;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過程中,找出完成任務的方法,最后通過任務的完成實現意義的建構。將其運用于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學生能在任務的獲取、履行和完成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就感,激發求知欲望,自覺學習相關知識和借鑒范文模板,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但其有著與情景教學法相同的不足,即未對任務下達之后的教學組織活動做出進一步的策略設計。
3.案例教學法
源于哈佛大學的“哈佛模式”不僅在我國高校教學的改革發展中發揮了作用,也被廣泛運用于技工院校相關課程的教學中。案例教學法就是利用案例作為教學媒介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方法的教學模式是:理論—案例—理論,理論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又是落腳點,掌握理論需要分析案例,案例分析是為了掌握理論。將其運用于應用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寫作范例展示給學生,學生在與教師共同分析、品讀、評價例文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對文體的認識,逐漸增加對應用文文體和文字的駕馭能力。其不足是學生往往難以跳出案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4.分析修改法
根據“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思想和應用文寫作的特點,不少教師采用了分析修改法。即給學生提供內容上有錯誤、格式上有錯誤或不規范的例文,讓學生發現其中的錯誤,進行討論、糾正,并且重新改寫,從而使學生牢牢掌握寫作要領與技巧。由于學生處于把關的位置,是主體,這種教學方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活躍了課堂氣氛。其不足之處在于,寫作和修改有著本質區別,學生學習應用文寫作的首要能力目標應當是能準確選擇文體并撰寫第一手文章。
三、應用文寫作課堂教學“六步法”的實施
何謂應用文寫作課堂教學“六步法”?是指應用文寫作教學課堂里所采取的教學形式應以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為基礎,借鑒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遵循認識論,有機整合情景教學、任務驅動、案例教學、分析修改等各種教學法,按照“試一試”“評一評”“看一看”“學一學”“想一想”和“練一練”六個步驟串聯整個課堂,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1.“試一試”
“試一試”是教學情景設置環節,也是任務下達履行階段。教師應遵循情景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的要求,以現實生活、工作中的實際狀況為基礎,在向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時創設適當的任務情景,讓學生帶著任務置身情景中,扮演情景中的某一角色,以角色進行構思,嘗試履行任務。
有些教師質疑:“新課尚未學習,學生能試嗎?”筆者的回答是肯定的。這基于應用文的三個特點:一是技工院校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或多或少接觸過應用文,如通知、申請書等;二是應用文尤其是公文的格式和內容表達,大多有相同、相似、相通之處;三是參考借鑒范文模板是寫好應用文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在創設情境、下達任務之后,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進行復習或學習,對完成任務的內容進行分析梳理,對課本提供的范文模板進行借鑒。
筆者在講授“通知”一課時,發現兩種教材做了兩種處理。部編教材將“通知”內容放置在“請示”之后,筆者在上“通知”一課時就承接“請示”課習作——校學生會向校團委提交《關于舉辦優秀畢業生成長之路報告會的請示》,創設了校學生會在校團委批準后向各班發通知的情景。筆者引導學生復習“請示”的格式、內容以及如何遷移運用到“通知”上,讓學生體會上行文和下行文的區別以及內容、語氣的不同,然后讓學生著手嘗試撰寫《關于舉辦“優秀畢業生成長之路報告會”的通知》。省編教材則將“通知”放在“第二模塊行政公文”的“行政公文的行文規則與格式”之后,所以在讓學生“試一試”時,筆者則著重帶領學生復習公文格式,梳理通知內容,借鑒通知范文。
值得一提的是,在學生嘗試寫作的時候,教師應當進行巡堂指導,及時解決學生的疑問和出現的問題。
2.“評一評”
“評一評”是習作評點環節,也是分析錯漏階段。這個環節分為自評和互評兩種。自評是讓學生找出自己作文中的錯誤,分析錯誤原因;互評是學生之間交換作品,互相評點。這個時候,教師要充當主持人、裁判員,引導學生對照應用文的格式、要求、內容、模板、范文和課本中的知識點等方面來評點。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所寫的評點作出適當評價,指導學生迅速對自己的文章作出正確評價,幫助學生改進寫作中的一些錯誤。這個環節的時間彈性比較大,如果教師遇到一個活躍的班級,評論效果則可以預期;如果遇到一個較為沉悶的班級,評論情況則難以估計。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根據課堂情況合理調適好自評和互評的時間比例,并事先預設一些問題以及整合巡堂過程發現的問題,對學生加以引導。
3.“看一看”
“看一看”是案例教學環節,也是修改提升階段。看什么內容呢?一是看教師根據同一個“任務”擬寫的文章,二是看課本或者輔助教材為相同或相似“任務”所提供的例文。如果給出的“任務”是從學校甚至是學生身邊取材的,就難以從課本或輔助教材中找到有針對性的例文,教師根據“任務”事先擬寫好文章應該是不錯的選擇,既可以給學生的習作做參考,又可以拉近師生的距離。
在“看一看”的環節里,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該應用文的格式、內容表達、語段承接進行分析,要引導學生參考借鑒例文對比分析自己習作,還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筆者在上“通知”一課時,不但要對通知格式、內容進行分析,利用多媒體課件一點一點地將知識點標識出來,而且還要請學生對教師擬出的通知和課本例文進行討論,提出三個問題,即“有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課本例文、老師擬出的通知和學生自己寫的通知有什么異同?”和“你能根據實際,增加些其他內容嗎?”。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欲望,有意無意之間傳遞出“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好的公文作品也不例外”的寫作觀點。
4.“學一學”
“學一學”是理論知識學習的環節,也是實踐認識歸納的階段,著重對文體的概念、受文對象、種類、寫作要領、應用等知識進行學習了解,對文體的格式、內容表達等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和掌握,必要時歸納寫作模板。在“學一學”環節里,學的東西一定要堅持“夠用”原則,做到有的放矢。以“通知”一課為例,筆者只講授了通知的概念、適用范圍和分類,然后根據頒轉性、事務性和任免性三類通知,與學生一起討論分析每一類通知的功用、要領,并參考課本例文,歸納總結出模板。
5.“想一想”
“想一想”是解難答疑糾偏環節,也是知識的梳理完善階段。這一環節的空間比較大,教師既可以針對教學的重難點提問題,也可以針對教學設計的遺漏點提問題;既可以提出業界已經解決的問題,也可以提出業界尚未解決的問題;既可以針對本文體區別于其他文體之處提出問題,也可以針對本文體與相類似文體比較提出問題。這一個環節設置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深化學習印象、強化學習效果。
筆者在上“通知”一課時,針對上課中遺漏的知識點設置了兩個問題:“平時我們見到的一些通知或者擬寫通知的時候,標題直接寫‘通知二字,這樣的標題寫法對不對?”“平時我們班委會把通知寫到黑板上,沒有寫稱謂,這樣的寫法對不對?”學生通過對這兩個問題的思考和討論,進一步加強對“通知”這一文體的認識和掌握。
6.“練一練”
“練一練”是寫作技能訓練環節,也是知識鞏固落實階段。第一步“試一試”是起于寫作實踐,最后一步“練一練”又落腳于寫作實踐,但后者這個實踐卻大不相同,因為它是經歷了實踐、學習、思考、討論之后的再實踐,這正符合“實踐—認識—實踐”的規律。這時候,學生主要是對新學知識的鞏固和實踐,要求他們能根據約定俗成的格式和寫作規范有效處理信息,有條理地寫成文章。教師則要做好檢查、點撥和評價,通過師生有效互動,以“練”來更好地提升和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結語
應用文寫作課堂教學“六步法”仍有一些問題需加以進一步研究。比如:每個環節的時間分配、“試一試”環節“任務”的難易把握、“備學生”時如何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對待寫作的態度、“備教材”時如何對教材有效整合、教師如何提高應用文寫作能力等等。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孤立的和一成不變的,都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只要堅持教改的方向和理念,立足學生實際,積極改進教學方法,應用文寫作課就能在培養技能人才的過程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材辦公室.語文(下冊)應用文寫作[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0.
[2]廣東省職業技術教研室.應用文寫作[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1.
[3]伍玉靜,趙發賓.案例教學法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23(6).
[4]張恩華.任務驅動教學法初探[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3).
[5]張敏捷.高職院校應用文教學改革的探討[J].科技教育,2011(1).
(作者單位:廣東省粵東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