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洋
摘?要:中職學校學生文化課基礎極不平衡,專業種類較多,不同專業對政治課的要求差別也很大,這就給政治課的教學帶來了挑戰。中職學校政治課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通過靈活使用教材、激發學習興趣、強化師生交流、營造自主學習空間等多種方式來優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中職?政治教學?優化?自主學習
當前,以就業為導向已經成為中等職業學校辦學的基本指導思想。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把學生就業當做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來抓固然是正確的,但同時也對中職學校的日常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用于文化課教學的課時有限、學生的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學習習慣較差、厭學情緒嚴重等原因直接導致了學校日常教學工作難度加大,而其中政治學科的課堂教學更是難上加難。
怎樣開展政治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好學、樂學,并且學有所得,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素養全面和諧的發展,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成為目前多數職業學校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多年的政治課堂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讓中職生學好政治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直面現實,靈活創新使用教材
盡管目前適合中職學生使用的政治教材在編寫的時候已經針對學生實際降低了學習難度,但其主要內容還是和普通高中使用的教材沒有太大的差別。這樣的教材如果直接拿給基礎較差的學生學習,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中職學校的政治老師在選擇并使用教材的時候首先要直面現實學情,然后再靈活機動地創造性使用教材。在利用教材時,必須對課文內容融會貫通,同時,要對課文內容進行擴充與提煉,整合教育的資源,善于捕捉與挖掘教材內容的情感信息,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例如,在課堂上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把抽象的文字內容給轉化成更加感性的是圖片、音頻、視頻內容,因為政治課堂中的許多內容和時下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只要我們稍加留心整理,想做到課程內容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并不困難,關鍵是政治課老師是否用心去做。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政治課堂中,老師喜歡采用講解的方式進行傳授,這樣的課堂會顯得比較沉悶,學生聽課的興趣也不是太高,久而久之,老師也會覺得索然寡味,如此一來,學生不愿聽、老師不愿教,政治課就淪為課程體系中的“雞肋”課程。因此老師在上課時,一定要注意激發教學情境的創設,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可以通過向學生提供真實的感性材料,以創設問題情境,或者通過具體實驗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復習舊知識創設問題情境、在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創設情境等等。比如在講到政治制度時,可以結合當前國內時政熱點和動蕩的國際政治局勢,對比分析,讓學生理解生活在安定、法制的社會環境中該是多么的幸福。不管是哪種形式的情境創設,都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感覺親切,才可能接受。老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每一個學生都養成想問題、探究問題和延伸問題的習慣。如果一個教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他的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再能緊密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讓學生容易學以致用,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自然會高漲起來。
三、重視作業,強化師生雙向交流
政治作業大多以思考為主,教師批改的主要目的是督促、檢查和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目前,多數老師批改作業一般程序是先判明對錯,再給個簡明的等級,然后下發。師生彼此就題論題,難以得到習題以外的信息,交流缺乏親和性。事實上,以作業為媒介的交流,是師生一對一交流的重要途徑。如果運用得好,教師可以從中獲得更多個性化和真實的信息,教師給予學生的指導更具有針對性。筆者認為,在傳統作業的基礎上,可以給學生增加日記式的小結。小結中,學生可以暢所欲言,不拘形式,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教師視具體情況寫出適當的評語,與學生交流互動。
四、突破傳統,營造主動學習空間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記,學生獲得的知識大部分是在被動過程中實現的,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能力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新課程提倡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思維的積極參與,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使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盡量合理化、科學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給學生較多的思考探索、發現、創造的空間,使其能在教師的啟發下,引導獨立解決問題。要使得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盡量符合學生認知發展和心理活動的規律,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同時,現代教育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也為學生提供了開放式的教學課堂,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獲得大量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