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敏捷
摘?要:湖北省秭歸縣于2010年底將原人才交流中心合并到秭歸縣勞動就業管理局,統一命名為“秭歸縣勞動就業管理局”。通過資源整合、市場配置、職能合并、工作運行、業務磨合,該局積極有序地推動秭歸縣的就業、人才流動等各項工作,本文將針對機構合并工作、暴露的問題等談一些個人感受。
關鍵詞: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勞動就業管理局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湖北省有關機構大部制改革精神,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秭歸縣于2010年底將原人才交流中心合并到秭歸縣勞動就業管理局,統一命名為“秭歸縣勞動就業管理局”(以下簡稱:就業管理局),原人才交流中心相關職能、人員、財務也一并歸入。通過資源整合、市場配置、職能合并、工作運行、業務磨合,秭歸縣勞動就業管理局對積極有序推動全縣就業、人才流動各項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就機構合并工作情況、暴露的問題談幾點體會。
一、基本情況
作為秭歸縣唯一的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就業管理局承擔著全縣服務經濟、服務企業、服務民生的重要職責,也是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城鄉充分就業的重要保障部門。就業管理局的服務對象覆蓋全縣25萬農村勞動力資源、7000多名失業人員以及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等群體;共設24個服務窗口,集職業介紹、高校畢業生服務、就業登記、失業登記、人事代理、檔案管理、勞動保障事務代理、公共職業培訓等政府職能于一體,開展一站式服務。
二、機構整合合并后取得的成果
1.管理機制得以貫通,職能劃分更趨合理
合并后,秭歸縣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大力實施“就業優先、人才優先”戰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城鄉分割、身份分割、區域分割等多種問題,增強了人力資源市場功能和規劃,進一步統籌了城鄉就業體制,真正實現了勞動力資源和人才統一的就業服務格局,提高了人力資源市場管理與服務的效率,形成了以縣人力資源市場為中心、12個鄉鎮人社中心為支點、3家民辦職業介紹機構為補充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同時負責實施全縣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統籌城鄉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復員轉業退役軍人、返鄉農民工、失地農民的就業和再就業工作。
2.基本公共服務和人才服務得到了加強,服務體系實現全覆蓋
通過對公共就業人才機構職能的轉變,形成了功能更加齊全、完善的運行機制和工作格局。一是人力和人才資源得到進一步整合,真正形成了“大市場、大資源、大就業”規范統一的人力人才資源市場,打破了長期以來形成的工人和干部、學歷高低政策歧視,讓人人都能公平地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就業服務。二是人力人才資源市場把全縣各類人力、人才資源統一集中在一起,使崗位收集、信息發布、組織實施實現有機統一,使就業、培訓等方面融合成“一條龍”。三是整合后,人力資源市場內涵更豐富、內容更充實、服務手段更加靈活,人力資源交流合并成效更顯著。主要表現在原人力資源市場功能基礎上又增加了人才招聘、人才培訓、人事代理、人才引進等職能,四是服務網絡進一步優化。
3.檔案資源整合顯成效,服務群眾效率更便捷
秭歸縣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配備有標準的職工檔案管理室和檔案管理系統,大廳設有專門的檔案查詢窗口。由于原人才交流中心保管的檔案和就業局保管的檔案在服務對象和類型上都有很大區別,兩部門合并整合后進行了重新歸口,檔案統一歸口到就業局檔案管理辦公室進行管理,并設置專門部門和專門人員進行統一管理和服務。同時,兩部門檔案合并后,在管理體系、模式、服務方式等方面已達到一體化的運作狀態,有效實現了檔案資源的優化管理和利用,對于今后加強人才服務、檔案規范科學配置、集中管理具有深遠意義。
三、合并后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是服務方式相對落后,服務項目相對較少,服務質量有待提高。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在服務項目上還比較單一,服務方式仍以傳統現場招聘方式為主,求職成本高而成功率較低,缺乏個性化、精細化就業服務。
二是服務對象相對狹窄,服務覆蓋面不夠全面,有待進一步拓展。在提供公共服務時,主要還是等客上門,特別是高學歷人才、高技能人才還沒有真正納入到人力資源市場進行統一管理、服務。
四、建議及措施
繼續加強公共人才服務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拓寬服務對象,加強公共人力資源信息網絡建設,提高信息服務水平,提高服務效率,繼續實現就業精細化、均等化服務,建設成真正高效、公平、便捷的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型政府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