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政奎
摘 要 幼兒的認知特點決定了要以游戲的形式感受數學,學習數學,避免出現“小學化”的傾向。設置可行的教學內容,探索源于生活、具有趣味性、適合幼兒學習數學的心里特點以及適合學科特點的教學活動方法,才能使幼兒快樂地學習數學,體驗和感受數學的趣味,從而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對數學充滿興趣,為進入小學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幼兒園 小學化 數學活動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Kindergarten Math Activities Teaching
YANG Zhengkui
(Integrated Science Department, Tongren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Tongren, Guizhou 554300)
Abstract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decided to experience mathematics in the form of the game, learn math, to avoid the "primary" tendencies. Set feasible teaching content, exploring from life, with fun for children to learn math teaching method in mi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eatures of appropriate discipline in order to make children happy to learn math, math experiences and fun experience, thereby promoting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is full of interest,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entering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Key words kindergarten; primary; math activities; exploration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頒布,幼兒園教育的發展前景令人振奮,勢頭迅猛,公辦民辦并駕齊驅,方興未艾,幼兒園的發展進入了新時代。
1 幼兒園數學教學問題的分析
在應試教育的驅使下,很多家長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千方百計讓自己的孩子到幼兒園“多學些知識”。為了獲利,有的幼兒園喪失了教育立場,只是一味迎合家長的需求,不顧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接受能力局限而開設一些小學課程,向幼兒提出過高的學習要求。再加上社會上一些不良宣傳推波助瀾,家長們以“我的孩子很聰明”,“會10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了”為榮,要求幼兒園上數學計算課,甚至還教幼兒背誦乘法口訣,學習四則運算等,讓孩子整天趴在桌子上寫字、算題,把文化知識作為幼兒的主要學習對象,有的回家還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等等。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違背了教育規律,主要危害如下:第一,嚴重影響幼兒的身體發育。幼兒身體各個器官發育還不完善,過早地進行規范化學習,會導致幼兒近視、駝背,不利于幼兒骨骼、肌肉正常發育。腦的發育需要各種信息的刺激,單調、貧乏的刺激必然影響其智商。第二,不利于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兒的心理健康。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違背了幼兒的認知水平、認知能力和認知規律,超越了幼兒心理發展水平。第三,幼兒園教育“小學化”,搶先學習了小學低年級的部分知識,幼兒學得似懂非懂,到了小學系統學習這些課程的時候,容易因為“我已懂”而不專心聽課,不認真學習,不完成作業等,出現逆反心理,從而養成不良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后患無窮。
2 幼兒園數學教學內容的設置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幼兒園數學教育應當關注幼兒個體差異,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主要內容有以下方面:
集合概念,使幼兒感知集合的含義;10以內數的概念,使幼兒理解10以內基數、序數的概念和數的組成;10以內加減運算,使幼兒會進行10以內加減運算,會分析和解答加減口述應用題;量的概念,使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高矮,知道厚薄、寬窄、輕重;空間和幾何形體概念,使幼兒能認識常見幾何體的名稱和基本特征。
3 幼兒園數學教學方法的探索
3.1 利用自然資源開展數學活動
大自然是幼兒數學學習的廣闊天地,幼兒在大自然中輕松愉快地獲取數學知識與經驗。大自然不僅是幼兒感知科學知識的第一環境,也是激發幼兒思維力的源泉。大自然中數與量無處不在,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蘆葦地、莊稼地、灌木叢中無不蘊涵著數與量,這些都是可以為孩子感知和學習的數學材料。因此我們可以選擇帶領孩子走向自然,讓孩子在自然中感受數學、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的實際意義和數的運算。
如在小班學習點數時,可以引導孩子點數池塘里的蝌蚪、鯉魚,采摘野花、撿落葉,使孩子理解數的實際意義;通過摘桑子、猜田螺等游戲感知數的組成與加減,了解分類和排序的方法,從而使幼兒了解數與大自然界的關系;讓孩子觸摸、摟抱樹木、從中就讓孩子感知了圓柱的特征。
3.2 利用兒童經驗開展數學活動
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園周圍的生活環境,有意識地引導幼兒隨時注意觀察事物的數量變化,幫助幼兒積累數學經驗,運用已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使之輕松、自然、愉快地獲得數學知識和經驗,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城市美麗的公園、農村廣闊的田野和山川,數學無處不在,我們要善于利用這些教育資源,引導幼兒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懂得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
3.3 利用趣味活動開展數學活動
數學學習應有趣味性。當孩子對某一事物具有興趣時,往往可以激發起他們的主動性和潛在能力。
如在教學認識圓形的活動中,帶領孩子們去農戶家,看石磨、看簸箕、看篩子等圓形實物,再到村里的一塊沙地指導學生兩人一組牽著一條繩子畫圓,從中不自覺地感受到了圓的半徑和圓心,更加深刻地認識了圓。這樣,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活潑的游戲緊密結合起來,就可以使幼兒自發地應用數學,獲得有益的經驗。
又如:在田埂上利用田埂玩跳上跳下的游戲,了解了前后、左右的關系,知道了寬與窄……
3.4 利用生活事例開展數學活動
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就蘊涵著很多數學教育的時機。早上來園、晨間活動、區域活動、常規、教學活動中隨處有數學的影子,這時我們就要及時捕捉,為孩子所學。
教師很好地利用了幼兒做值日生的機會,對幼兒滲透數學教育,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明白了“怎樣發餐具才能讓每位小朋友都有”“為什么要數”等問題。幼兒學會和掌握了運用點數、群數、一一對應的方法計數物體數量和分配物品的能力。
在日常活動中,教師應隨機地引導幼兒學習數學,使幼兒在沒有思想負擔的情況下,自然 、輕松、愉快地獲得一些初淺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
3.5 利用各個領域滲透數學活動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也不是單一的,它可以和其它各個學科互相滲透。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的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農村幼兒園在這方面有獨到之處,如泥工活動可以在田間開展,幼兒可以獲得有關空間、形狀、對稱意識以及體積、重量等感性經驗。科學教育可以到地里去學習,幼兒能自然地運用測量、數數等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提高數學應用意識,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藝術活動可以在野外進行,教師讓孩子欣賞自然界中蘊含著數學美的物體,如花朵、蝴蝶、樹木等,使幼兒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和諧美、對稱美,感受數學魅力。
幼兒園數學教育源于生活、趣味化的數學活動還有很多,我們只要努力用心地去探索,就能發現不勝枚舉的使孩子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的教學資源。真正讓幼兒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 蒙臺梭利.蒙式數學[M].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13.6.
[2] 鄭慧英.幼兒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8.
[3] 王化敏.關于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狀況的調查報告[J].早期教育,2003(5).
[4] 陶芹.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村教育,2008(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