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
摘要:本文通過對鄭州旅游職業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會展旅游》課程改革的探索,總結出本課程的特色與創新,并提出今后的改革方向與途徑。
關鍵詞:高職;會展旅游;課程改革
會展旅游就是與會議、展覽、節事及獎勵旅游等活動緊密結合并以其為出行初衷的,涉及食住行游購娛等相關產業的綜合性旅游活動。會展旅游因其旅游者的群體數量大、人均消費檔次高、異地停留時間長等特點,發展前景尤為廣闊。為了滿足學生“廣基礎、寬口徑”就業競爭力的需要,鄭州旅游職業學院率先在全省開設了《會展旅游》課程,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對本課程的教學摸索出了一些經驗,希望能為高職課程建設提供一些思路。
一、同類課程比較
與同類課程比較,本課程具有以下特點:
(一)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課程思路。教學組成員在參觀著名國際會展,走訪著名會展旅游策劃和服務企業,對企業會展旅游策劃人員進行訪談并分析崗位說明書等資料的基礎上,結合職業教育課程教學要求,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把工作崗位要求轉換成《會展旅游》課程教學目標。本課程將“知識總結、能力訓練與素質培養”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構建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教學與社會用人單位相結合、人文素養和職業技能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全面體現了現代職業教育的新理念,實現畢業生能力與會展旅游企業的實際需求無縫對接,零距離上崗。
(二)整合與優化教學內容。為了更好地適應用人單位對人才的專業技能需求,在對大量會展企業實地考察與訪問的基礎上,結合會展旅游發展現狀,調整教學內容,積極開發校本實訓教材《會展旅游》(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年1月版),并參考其他教材、網絡和學術期刊雜志,構建新的知識框架,完善知識體系。采用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方式,對會議旅游、展覽旅游、節事旅游、獎勵旅游四項內容進行整合,在概述的基礎上,將會展活動的策劃與管理融入其中,形成模塊化課程結構。
(三)打造“行業專家型”名師團隊。本課程已經形成職稱、學歷、年齡結構相對合理的課程教師團隊,同時注重與會展行業的結合,主講教師教學能力強,有一定的學術水平,對本門課程在專業中的地位、作用有較深入的認識。與此同時,還積極聘請校外專家定期來校參與課程建設,進行專題講座。并實施教師培訓計劃,不定時選派課程組教師參與學術會議、行業培訓、企業頂崗實踐等活動。多途徑了解會展旅游發展新趨勢,從而不斷充實教學內容,形成了一支學術專業素質高、實踐教學能力強的名師團隊。
二、本課程特色與創新
(一)“三結合”教學模式改革。對于會展旅游課程的教學,堅持“教、學、做三結合”的原則,采用項目教學、現場教學、討論式教學等教學方法;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以真實或仿真的任務為實習實訓項目,將實習實訓與各個項目結合起來。如根據會議旅游運作的流程,設計完成某一主題會議旅游的策劃方案;根據節事旅游策劃的原則,設計完成某一主題節事旅游的策劃方案;根據獎勵旅游策劃的特點,設計完成某一主題獎勵旅游的策劃方案等。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完成每次實訓都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收集資料并進行分析、設計,最后用PPT的形式展現小組項目成果,體驗了團隊的責任分工,培養了集體合作精神。使得學生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獲得綜合職業知識。
(二)“三段式”實踐教學。(1)感知。由專業教師、行業專家和專業會展人員共同組成實地教學組,帶領學生到會展活動現場進行實地教授,把課堂從校內搬到了校外,如參加鄭州海棠文化節、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等活動,讓學生有真實震撼的感官感受,初步感知組織一次會展活動所需的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2)訓練。通過科學設置的實訓項目,在校內“3D模擬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等平臺進行大量的實踐訓練,如開展大學生校園文化節、家鄉節慶等活動的策劃工作,使學生加深對會展旅游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的理解,達到熟練掌握會展旅游運作管理業務并能對其進行運用的目的。(3)實踐。通過深化校企合作,利用暑假時間學生去會展中心、會展策劃公司或會展旅游公司頂崗實習,讓學生能夠熟悉會展旅游各個環節的工作,將相關的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會展旅游運營過程中去,從而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
(三)注重能力的考核形式。為檢驗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教學的實際效果,促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項目任務的學習中,在該課程的考核中,實行以能力為中心的開放式、項目式的考核方式。考核內容包括學生平時課堂參與狀況、作業完成情況、項目教學中的表現及最終期末考試等。尤其注重過程考核,其所占比重為70%,,期末考核所占比重為30%。其中過程考核是由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專家點評三者的綜合得分。四個學習模塊均為百分制,教師評價占40分,學生互評占20分,專家點評占40分,而后取四個學習模塊成績的平均分得出過程考核成績。期末考核滿分100分,題目都具有創造性和實用性。最后按照各自比重得出學生本門課程的最終成績。此種考核方式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較為合理地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改進方向與途徑
(一)豐富課程資源,實施課程資源上網計劃。豐富課程資源包括各類教師教學資源、學生學習資源、考試資源、網絡資源等。由課程教師負責,整合所有任課教師教學資料,形成教師教學資源庫;整合所有學生學習資源,使之更加系統、科學;實施教考分離,不斷豐富、更新考試資源;充分利用各類網絡資源,開辟拓展性學習網絡。在實施課程資源上網計劃時,首先應充實課程內容和網上教學資源,豐富音像、影像等素材庫上網,從而輔助教學。將學生在會展活動現場的表現進行錄像,并完成課程教學錄像制作和上傳工作,實行資源班班通共享,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通道。最后還應當充分利用微信平臺,實現行業專家與學生在網上的互動授課與答疑。
(二)融入本土文化,增強學習內容的針對性。根據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的預測,到20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一旅游國及第四大客源國。河南因其悠久的文明和厚重的文化,對全世界都有著無可比擬的吸引力。會展旅游、休閑旅游、觀光旅游三駕馬車并駕齊驅,其中會展旅游的發展前景有目共睹。本土文化最能體現會展旅游的精神內核,而會展旅游又是本土文化最為有效的展示方式。會展旅游業的發展需要專業的人才,而本土文化的發揚光大又離不開會展旅游人才的精心策劃。因此,需要全方位、多途徑將本土文化知識滲透進教學方案、教材體系、課堂教學、學生實踐等環節,增強學習內容的針對性,便于學生學以致用。
(三)深入校企合作,保證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深入校企合作,將課程教學中實踐教學的大部分內容,轉移到相關單位中去。像會展中心、黃帝故里、碧沙崗公園等等,都可以作為課程實踐教學的載體,成為實踐教學的基地。讓學生真正參與會展活動策劃、運營的全過程,并聘請行業技術專家為兼職教師,擔任本課程實踐教學的指導工作。使學生對相關知識、實踐的把握更為準確。要將課程教學的實訓、實踐活動與以后的崗位工作直接結合在一起,并與學生的就業聯系在一起。
總之,會展旅游課程建設,只有通過教師團隊的不斷努力,與學生教學互長,勇于實踐,才能有所創新,從而確保教學質量,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 陳菲,陳平.淺談基于工作過程的《會展旅游實務》課程改革[J].職教論壇,2010(1).
[2] 楊華.高職《會展旅游實務》課程改革思路[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