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4-04-16
作者簡介:丘英(1972-),女,廣東梅州城西職業技術學校語文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生本教育理念、積極心理學理念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及探索。(廣東梅州/514031)摘要:由于中等職業學校的入學門檻低,中職生源質量下降,出現的一系列課堂問題行為困擾著中職教師。本文結合工作實際,就中職生課堂教學出現的系列問題作為著手點,著重探討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中職課堂;有效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5-0139-02一、加強師生間的交流、溝通、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從課堂決策的實施、課堂規章的執行、課堂管理組織的運作以及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等都要依靠學生,學生擔負著管理一定范圍的課堂活動的職責。因此,在課堂管理中,一方面要把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考慮到課堂管理方案的制定之中去,另一方面,又要在課堂教學管理的實踐活動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作用。新課堂必須從教師的獨白走向師生間的對話,把學生從被監控、被駕馭、被動“配合”的窘境中切實解放出來,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加強師生間的交流。首先,教師要從內心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優點,都有當好學生的強烈愿望,我們要以博大的胸懷、仁慈之心真誠的熱愛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到溫暖。教師還要學會理解學生,信任學生,關愛學生,賞識學生,寬容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力求師生之間“零距離”,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這對改變課堂問題的出現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其次,要將關愛貫穿于與學生交往的一切活動中,對學生表現出的每一點成就,特別是后進生,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但對于出現的問題,亦應改誠懇地指出來,這樣才更有利于學生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二、課堂管理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新課堂管理中教師要切實做到:將課堂紀律要求和尊重學生人格相結合;將自控與他控相結合,以學生自我控制為主,他控為輔,著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將積極指導與民主管理相結合,在課堂紀律管理中,教師既要積極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機智地干預,讓學生知道哪些行為可為,哪些行為不可為,同時,又要實施民主管理,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良好的紀律行為和團結友愛的合作精神。
三、課堂行為評價標準“生本化”
課堂中的行為評價標準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行為發展規律。新課堂教學管理中的課堂行為評價標準應建立在充分解放學生的基礎上,評價的標準應能使學生的心靈和行為都得到解放。因此,課堂上凡是那些有利于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提高自身素質的一切行為都是合理的,這一切合理的行為都是學生的學習權利我們都應該全力支持,無權剝奪學生的這些權利。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明顯的差異才能得到平衡,巨大的潛能才能得到開發,創造的才華才能得以顯露,思維的靈感才能得到碰撞,智慧的火花才能得以閃現,從而真正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四、成立師生管理共同體
實施新型課堂教學管理,首先就需要構建出管理的實踐主體,即確立教師與學生管理共同體。師生管理共同體的組織方式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主要受特定班級的制約。通常情況下,師生管理共同體的構成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
1.教師與班級干部
它是指由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與班級中的班級干部組成小型共同體,小范圍內共同協商解決課堂中的管理問題。雖說是小范圍共同體,但班級干部多是由學生選舉產生,能夠普遍代表班級中其他學生的意見,因此這是教師比較傾向于采納的一種構成方式。
2.教師與班級全體學生
這種組織方式是指由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與特定班級中所有學生成立小型管理共同體,共同實施管理活動。這一方式操作起來可能比較費時、費力,但卻更受學生歡迎,較前一種組織方式更能充分、廣泛地發揮學生在管理中的作用。
五、師生協商產生課堂新秩序
在傳統教育教學觀念與現代教育教學觀念的對峙和沖突中,部分教師放棄了“秩序”,這使得缺失規則的課堂教學走向另一個極端:課堂秩序的混亂,教學質量低下。教師常常為了保證學生自主探究、充分合作而花費平時幾倍的時間,而且在教學過程中,常有節外生枝的事情發生。與傳統課堂嚴格的紀律與細致的監控相比,現在的課堂顯得比較自由、隨便,表現出對學生身心的部分解放,許多過去的“違紀”行為現在被更大限度地容忍,因此,課堂秩序必須進行重建,并根據學生的需求、把學生的自治、學生的責任感放在第一位。基本規則如下:
1.提高學生對課堂規律的認識
課堂規則從制訂到執行都需要學生發揮積極的作用,顯然學生對課堂規則的理解就非常重要了。為了提高學生對課堂規則的認識,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為課堂秩序的建立搭建師生交流的臺,通過多種活動體現出教師愿意讓全班同學討論如何來管理課堂以及他本人對學生的信任,同時也讓學生懂得什么樣的規則在班上是必要的和可行的,怎樣遵守這些規則,以及在維持課堂環境方面教師所起的作用。
·教學管理·中職課堂有效管理探討2.協商產生課堂規則
協商產生課堂規則常用的方法是:討論法。討論產生課堂規則的正確實施步驟是:首先,讓學生們暢所欲言地說出在教室里“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并列出相應的清單;其次,請他們從清單中選擇他們認為真正需要的項目,并說出選擇這些權利的原因,師生經過商討保留一些比較精煉但必要性大的內容;然后,請同學們從中選擇他們認為作為班集體的成員“有權”期望的需要,即產生課堂規則。
3.師生共同監督執行
課堂秩序的要求,正是課堂這個學習場所的“社會規則”,是所有課堂成員,包括教師和學生都必須無條件遵從的。在這方面,教師首先要帶頭執行有關規則,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當好學生的示范。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領導者,有些規則雖然是對學生的要求,實際上也包含著對教師的要求。六、實施學生導向的自我改進,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良行為
學生本身也具有約束課堂不良行為的能力,同樣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正確地評價、反思自己在課堂中的行為,從認識自己的不良行為到悔恨自己的不良行為,并繼而改進自己的行為。具體做法如下:首先,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評判。在教師導向的行為改進中,往往是教師給學生的違規行為下結論,而在學生導向的行為改進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或對話來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評判。其次,引導學生在認識到自己的不良行為后,實施行為改進,也就是在學生犯了錯誤以后,讓學生找到替代行為,發展正確行為的計劃,以防再犯。
七、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新型課堂中,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差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愛學,樂學是必要的。教師應該努力做到:第一,預先建立學生學習水平資料,再依次進行學習目標的設定和執行。第二,設法把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更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課堂教學于現代生活和科技發展的聯系,當學生看到每項知識、技能與現實世界息息相關時,學習通常會更加主動。第三,采用有意義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任務中。并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交流、探索的學習過程中。
新的課堂教學管理改革要求有一個師生之間互動、平等、對話的課堂,新課堂教學管理在充分考慮和尊重人的基礎上,視課堂為師生互動、充滿活力的組織系統,賦予課堂秩序以新的內涵,強調動態生成的課堂管理秩序,讓教師和學生動起來,共同營造健康的課堂,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管理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宋秋前.當代課堂管理的變革走向[J].中小學學校管理,2006(1).
[2]陳時見.課堂管理:意義與變革[J].教育科學研究,2003(6).
[3]李靜.強化人本觀念,搞好課堂管理[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4(3):9.
[4]殷世東,伍德勤.新型課堂秩序及其重構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04.
責任編輯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