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琦雄
摘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日漸熱衷于追求住宅生態化,而生態建筑需要應用多樣化的設計理論,包括:生態學、建筑學、各種和建筑相關的科學技術成果等,并參照環境、能源及技術等因素系統化對住宅建筑的內外環境做出設計和評價,進而保障住宅建筑朝著生態化方向發展。
關鍵詞:建筑;住宅設計;生態建筑理論;運用
一、前言
生態建筑住宅也被稱為健康住宅,人的健康具體體現在身體、精神及社會等方面上具有良好狀態。而“健康住宅”的含義是指人的健康將被作為住宅的生態環境、日常生活、住宅衛生、綠化、外部景觀、噪音控制、建筑與裝飾用材、空氣質量等建設標準。生態住宅是指住宅所在區域的整體布局、單個建筑空間組合、環境綠化、配套生活設施等必須將提升人的生活環境質量及生命質量等作為根本要求與目標。
二、生態化住宅設計理念的意義
城市在經歷工業革命后生態環境日漸惡化,人們日常學習生活的區域也存在著交通堵塞、噪音污染、垃圾堆積及污水肆虐等問題。而住宅建筑自身也具有一定的負效應,如建材污染、熱能散發、熱島效應、水分流失、噪音污染、生態污染、空間擠壓及景觀單調等,這些長期存在的負效應已經嚴重危及人們的健康。而住宅建筑的布置格局若不合理,將會加重人們的壓抑感,甚至導致人們不能正常生活。日漸惡化的生態,需要立即進行處理與解決。
三、建筑住宅生態設計的幾個原則
(一)努力做到與地球環境相協調
生態住宅應坐落于太陽能、風能及水能等自然能源方便應用的地方,并將其作為主要能源。盡可能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建材應選擇“綠色”,盡量使用無毒、污染少、年限久、能夠再生的建筑材料。生態住宅所采取的設計應使用智能系統控制資源與自然動力,一旦能量聚集充足,就可進行用水與采光等操作。
(二)設計應重視精神層面的舒適度
住宅建筑的設計應與周邊環境相契合,并迎合周邊建筑的風格及建材種類。在設計前應與各個層次的都做好溝通工作,將個人看法與群體智慧有機融合起來,進而建設出具有生命力的住宅建筑。在形式上和比例上盡量追求協調,按照“美者優先”的原則,為住宅創造優美、適宜的環境。重視對建材自然色的應用,利用其特有的色彩與紋理塑造出極具特色的色彩意境。
(三)設計中重視體系的健康性
為住宅創造一個可以創造一個允許其“呼吸”的環境,將建筑的溫控、濕控、氣控、環境等交由自然材料完成。住宅選址時應考慮到輸電線路所產生的有害電磁輻射、地球自然產生的有害輻射等,并盡量規避這些輻射,同時也要防止對有益宇宙輻射及地球輻射的阻隔。
四、生態設計在住宅設計中的體現
(一)提升門窗性能
住宅建筑產生最大能耗的部位是外門窗,其能耗占據整個住宅能耗大部分。因此在確保空氣流通、光照、觀景及采光的基礎上,應將外門窗面積盡量控制在最小,以降低冷風滲入量,增強外門窗的密封度,增強其自身的保溫效果,降低其熱量傳導量。比較常見的節能措施包括:
1.降低住宅窗墻比。
2.增強外窗的密封度,降低冷空氣滲入量。
3.增強住宅外門窗的保溫效果。
4.為住宅留有“溫度阻尼區”。
(二)充分應用太陽能
我們正處在資源緊缺的年代,節能非常關鍵。太陽能作為隨處可取、用之不竭、無污染的能源,可以為住宅建筑提供大量能源。住宅建筑使用太陽能需要考慮建筑的美觀性,因此必須結合建筑特點使太陽能裝置和建筑實現相得益彰。太陽能在住宅中的應用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代替人工光源,減少照明用電;2,為住宅提供熱水,減少小區供熱耗能;3,為住宅提供電能,降低供電所耗能源。
(三)大量使用綠色建材
綠色材料的含義是建材在制造、使用及棄用等過程中所耗費的能源較少,排放的有害物也較少,從而能減少對人體健康和生存環境的侵害。綠色材料也稱環保材料,其主要特點包括:1、減少能源與資源的消耗;2、減少有害物排放,緩解溫室效應及臭氧層空洞等環境問題:3、則是對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根據這些特征,人們所研制的綠色材料的種類越來越多。如:關于建筑涂料的綠色材料就有,水溶性涂料和粉末涂料以及無溶劑涂料等多個種類。尤其是,一種涂料被專用于衛生間陶瓷上,其耐磨性和光亮度不亞于一般陶瓷釉質,而且還能夠起到殺菌、反腐的效果。另外,諸如阻熱吸音板材、再生墻紙、陽光溫室以及太陽能熱水等各種高新技術,都在不同層面上力求達到綠色材料的程度。但是,室內裝修所推崇的風格應以健康、自然及清新為主。
(四)合理引入綠色植物
在室內放置綠色植物能夠起到凈化空氣、平衡溫度和濕度的作用,有益人體健康;綠色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改善室內的濕度,并減少室內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氣含量,有的植物還能吸收室內有害氣,散發揮發性氣體滅殺空氣中的細菌。在室內放置一些花草,能夠給人一種步入大自然的舒適感,進而由內到外放松身心,能有效預防心理疾病出現。另外,人們在對綠色植物進行護理的過程中也能起到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效果。適合在室內放置的幾種植物:
1.蘆薈、吊蘭、虎尾蘭、一葉蘭及龜背竹等,原因是:這些植物具有吸收室內有害氣體的作用,尤其是甲醛之類的氣體。
2.常青藤、鐵樹、菊花、金橘、石榴、紫茉莉、半支蓮、月季花、山茶、石榴、米蘭、雛菊、臘梅、萬壽菊等,原因是:這些植物分別能夠降低二氧化硫、氟、氯、乙醚、乙烯、汞蒸氣、鉛蒸氣、一氧化碳、過氧化氮等有害氣體在室內的含量。
3.玫瑰、桂花、紫羅蘭、茉莉、檸檬、薔薇、石竹、鈴蘭、紫薇、丁香、玫瑰、田菊、薄荷等;原因是:這些具有芳香氣味的花卉植物能夠生成揮發性油類,可以滅殺空氣中的細菌,還能使人感覺輕松舒適,精神愉悅、從而改善人的睡眠質量,提升工作效率,甚至使人變得更加聰明。
(五)提高生活垃圾的再利用率
我們可將生活垃圾按照成分、物質屬性、能源價值及環境影響程度等劃分成多個種類。將能夠進行回收利用的垃圾,例如,紙類、塑料、金屬、紡織品以及玻璃等運送到各個廠進行回收利用,使其再生;對于不能進行回收利用的有機類垃圾,如水果皮核、剩余飯菜等,可以通過發酵做成有機肥料,再次利用;對于那些沒有回收意義的無機垃圾可將其進行掩埋處理;若垃圾具有高燃值,應將其焚燒處理。
(六)水熱環境系統設計
節水性能是綠色住宅建筑最主要的性能,在設計時需要兼顧水質與水量兩個方面。綠色住宅經常使用的節水措施包括:設計降水收集系統、設計污水處理系統將收集的污水轉化成中水(中水的含義是工業污水及生活污水等經過處理后能夠滿足一定水質要求,但不能用于飲用);景觀用水需要經過專門處理并將其歸入中水系統內。熱環境在綠色住宅建筑中也非常重要。住宅區內的熱系統必須要能為住戶提供舒適的供熱環境,并要具有節能及環保的性能。冬季供暖需要保持20到24℃的室內溫度,夏季空調需要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2 到27℃。也可使用采暖、制冷以及熱水等聯合供暖技術,或給每戶都安裝具有散熱功能的溫控閥,防止出現浪費現象。
(七)智能系統設計
當前,電子技術及自動化技術的發展,為智能建筑的出現創造了條件,智能建筑能夠按照溫度、濕度以及風力等因素確定其智能外殼的開閉和空調的開放等,確保智能建筑能夠具有較大的智能生產力及勞動生產率。所以,綠色生態建筑離不開智能技術的支持,智能系統建設必不可少。
五、結語
工業時代已經朝著信息時代發展,由機器文明發展到生態文明是必不可少的步驟,更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生態住宅的出現能夠給建筑科學理論提供豐富內容并為建筑藝術提供發展內容。生態建筑住宅是剛興起的新鮮事物,它融合了多種技術,需要先進科學技術的支持,更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及引導。生態建筑理論的研究和探索必然是一個艱苦漫長的歷程,它需要多個專業技術人員的共同探索與研究,并應用生態學、建筑學、各種和建筑相關的科學技術成果等,并參照環境、能源及技術等因素,系統化對住宅建筑的內外環境做出設計和評價,進而保障住宅建筑朝著生態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亞娟,王敏,生態住宅的目標體系與評估[J],陜西建筑,2013(09)
[2]李晶穎,生態住宅綠色設計淺析[J],山西建筑,2012(23)
[3]劉俊,張志誠,淺議生態建筑的設計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