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玖玲
摘 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概論”課、“基礎”課)和《形勢與政策》課是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05方案”中規定高職院校必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方案頒布實施后各高職院校在這些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已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但也存在不少誤區。從教學理念、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四個方面入手,對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普遍存在的誤區進行分析,旨在改進教學,提高實效。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誤區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8-0222-02
高職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日趨形成的重要年齡階段,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劇和改革開放程度的提高,他們的心靈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重物質追求、輕理想信念等思想觀念的影響,部分學生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不明,他們對社會發展甚至對自身的認識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誤區,有些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甚至是錯誤的或部分錯誤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用社會的主流思想來影響、改造其思想,把他們培養成為真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具體而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肩負著兩大重任: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讓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提高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要教會學生運用基本理論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領會做人的道理,樹立起強烈的責任意識、奉獻意識。為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務必要深刻領會“教書育人”這四個字的深刻內涵,切實把育人看成自己一生的職業追求。然而,據我們調查發現,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和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不同程度上違背了這個原則,不僅沒有完成自身肩負的重任,而且還陷入了沒能引起足夠重視的認識誤區,這些誤區不盡快加以厘清,勢必會影響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進而影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一、在教學理念上,重課程的價值性,輕課程的真理性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進步的歷史活動以追求真理和創造價值為主題,在人們的行動和觀念中,包含人類活動所特有的作為其實質內容和最高目的普遍原則,即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所謂真理原則,是指人類必須按照世界的本來面目去認識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從真理。所謂價值原則,就是人類必須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認識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適合人的生存和發展。真理和價值在人類實踐和認識的發展中,不僅彼此對立,而且相互統一[1]。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項成果,本身就是蘊涵著真理性和價值性的統一體。“概論”課不僅很好地突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而且還能隨著時代發展及時囊括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黨的理論創新,這是眾多有識之士經過努力探索而得出的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及我們黨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它是既按照世界的本來面目又是按照人類自身的尺度去認識世界所達成的成果。“基礎”課著眼于對大學生思想道德規范、法律規范及其基礎上的行為規范的綜合教育,把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順應了新時期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全面發展規律,同樣是真理性和價值性的統一體。《形勢與政策》課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形勢觀及其認識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國內外熱點問題做出分析,使學生較為全面系統地掌握有關形勢與政策的基本概念、正確分析形勢的方法,理解政策的途徑及我國的基本國情、黨和政府的基本治國方略,形成正確的政治觀,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形勢,理解和執行政策。這三門課程內容不僅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發展、基本原理運用的邏輯演進思路,而且從課程體系上理順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化理論的關系,使大學生既能從源頭上掌握基本原理,又能立足于中國實際把握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學會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認識和改造主客觀世界。
我們認為,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實現其與專業教學目標有機結合的要求是合理的,但部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片面強調為專業服務的價值性,“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忽視指導學生人生道路的真理性,庸俗化理解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恪守本職工作,看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生就業的作用的同時,更要認識到其對學生整個人生的正確引導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為專業培育目標服務,更要為學生的人生服務。
二、內容設計上,熱點問題探討多,基本理論灌輸少
就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的特點來講,理論灌輸是必要的、基本的,否定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進行理論灌輸的重要性,就等于否定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本身。列寧在《怎么辦》中指出,灌輸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向工人群眾灌輸他們原本不了解或不具有的先進的無產階級意識,二是引導工人群眾善于從工人階級的角度去認識問題,認清社會生活中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對立,不忘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2]。高職院校大部分學生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停留在表面,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存在感性、模糊甚至錯誤的認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缺乏深入理解,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不夠堅定,更談不上信仰。受嚴峻的就業形勢、強大的生存壓力、學院“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的影響,學生們很容易產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凡事都希望立竿見影,雖然也有學生能認識到理論學習的重要性,但絕大部分學生不會主動去學習相關政治理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曠課情況比較嚴重,部分學生甚至課程還沒結束,教材已丟失。部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迫于職稱評定、學生評教、學生學習積極性等方面的壓力,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存在片面強調迎合學生口味、注重對熱點問題、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的探討,忽視理論灌輸對學生成長作用的錯誤傾向。
我們認為,高職院校一定要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管理,強調理論灌輸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一方面要努力加強自身理論修養,同時更要充分認識到高職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努力加強對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尤其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灌輸,明白就人才培養而言,培養他們的專業知識、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還是正確政治方向、理想信念的培育。
三、教學方法上,教師的主導性彰顯多,學生主體性體現少
誠然,我們強調要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理論“灌輸”的作用,并不意味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可以是抽象說教,只強調教師教學的主導性,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思想政治理論課自身特點和高職學院的辦學要求以及高職學生的思想認識狀況,決定了一定要堅持主體性原則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所謂主體原則,實際上就是主體轉化原則,指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教育者,將教育對象視為實現教育目標的主體,充分尊重其主體地位,通過調動教育對象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原則[3]。部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教學方法單一的現象,雖然很多高職院校都配備了一些先進的教學設備,但不少教師課件制作相當簡單,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形式上取代過去的板書,把過去的照本宣科換成照屏宣科,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其次,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歪曲對理論教學的理解,本著從理論到理論、從書本到書本的貌似認真的態度,重理論條目的教學而輕品德修養的養成。若任課教師不能積極解答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中存在的困惑,那勢必會使課程的部分內容脫離實際而缺乏可接受性,使學生不僅不樂于接受理論教育,甚至還滋長出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毛澤東曾說過:“盲目地表面上完全無異議地執行上級的指示,這不是真正在執行上級的指示,這是反對上級指示或者對上級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4]因此,我們要堅決反對部分教師打著理論灌輸的幌子而行消極應付之實的做法。再次,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都合班授課,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師中心、學生被動的局面,課程實效性大打折扣。
我們認為,提高學生的主體性是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關鍵所在,而要提高學生的主體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需要做到自身不斷加強理論修養,提高教學能力,學會充分、有效利用好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學院應適當控制理論課班級學生人數,方便教師靈活采用教學方法以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四、考核方式上,重調理論考試結果,輕養成教育過程
高職教育應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職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各課程的考核都應注重過程,著重強調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適應學生知識水平提升、能力增強、素質進步等全面協調發展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深入研究和改革考核方式,充分利用好考核這一杠桿加強對學生培養。然而,受教學成本、工作量計算、考核標準缺失、操作難易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多高職院校雖在不同側重點上做了改革嘗試,但仍存在重理論考核,輕養成教育的現象。我們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重視理論灌輸,沒有灌輸,學生就沒有很好理論內化素材,然而,理論灌輸的落腳點還是在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如果不能讓學生將所學理論外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那教學就不能稱之為成功的教學。
我們認為,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勢在必行:首先,批判繼承傳統方式,堅定不移采取期末開卷考試成績與平時成績相結合的方式,重視學生平時表現,如學習態度、作業完成、出勤等情況,避免了一紙定乾坤。其次,推行學生自我測評,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重要參考,提高學生平時成績判斷的客觀性。再次,改革考核內容,突出案例分析,注重學生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避免學生不認真聽課和關心時事也能得高分的情況。最后,強調考試誠信。很多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都為考核課程,考核時間為隨堂,加之學生重視程度不高,這對任課教師的監考工作也帶來挑戰。我們認為,加大誠信考試宣傳力度和對考試舞弊的懲罰力度,嚴格執行對考試舞弊進行嚴格扣分甚至取消考試資格的規定,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成績考核的客觀性、公正性。
總之,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職院校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課程,是真理性和價值性的統一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理論修養,重視理論灌輸的同時,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勇于改革考核方式。只有這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才能走出誤區,收到更好的實效。
參考文獻:
[1]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368-371.
[2]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7-337.
[3]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18.
[4]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
[5]石云霞.新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和改革六十年回眸[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29).
[6]佘雙好.思想政治理論變化發展的晴雨表——新中國六十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發展軌跡[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