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會計信息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信息化情境下不同企業會計信息環境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但在《會計法》貫徹實施的過程中,不少單位及工作人員,尤其是會計人員在會計法律責任與職業道德方面的認識不足,以至于在處理會計事務過程中出現會計舞弊行為,會計舞弊的頻頻發生嚴重影響了公司正常的發展。探討中國信息化情境下會計舞弊的成因與防范策略必要而迫切。
關鍵詞:信息化情境;會計舞弊;防范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8-0139-05
行為人以獲取不正當利益為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和有目的地故意違背真實性原則,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和規章規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行為被稱為會計舞弊。會計舞弊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公司正常的發展,會計舞弊行為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將嚴重影響公司決策者的正確決策,給公司帶來重大損失,從大的方面說,會計舞弊還有可能影響國家相關政府部門而制定出錯誤的決策,最終導致市場失效,影響市場的良性運行。
一、會計舞弊行為的主要表現
會計舞弊在會計實務中很多種形式,主要體現為虛增資產、收入和利潤,虛減負債、費用等。
(一)虛增資產
1.虛增流動資產
主要表現為對壞賬準備的提取,或者直接對難以收取的應收賬款不進行處理,使得資產賬面價值大于實際價值。有些公司甚至在賬面上記錄虛假的應收賬款,提高公司的銷售營業額,或者對銷售過程中客戶的銷貨退回不進行任何登記。
此外,有些公司通過對存貨的錯誤計價或虛列存貨,隱瞞存貨減少等方式虛增公司資產。或通過虛開憑證入存貨賬,人為加大存貨成本,或者期末少結轉存貨成本,以此虛增存貨賬面價值?;驊召~款少計提或者不計提壞賬準備,導致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和變現價值虛增。
2.虛增固定資產
把不屬于固定資產購入或建造時發生的成本費用列入其中,將收益性支出列為成本性支出,對利息資本化處理不當,人為加大固定資產入賬金額;在免稅期少計提折舊,免稅期過后調整賬務補提折舊,使固定資產凈值在免稅期人為加大。
(二)虛增利潤
1.虛假增加收入
公司虛假增加收入的慣用做法是偽造合同。為了完成公司制定的年度目標,通過偽造合同、虛構業績等形式增加公司收入以騙取利益相關者的信賴的例子比較常見。虛增收入常見的具體做法有:(1)年底虛構銷售合同,到次年初轉回以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2)與關聯方或其他公司簽訂虛假的銷售合同,偽造出庫單和運輸憑證,然后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收入,因此年度報告上的銷售收入大大增加;在財務報告公布以后,雙方再尋找某些理由“虛假退貨”,重回上一年所確認的銷售收入以及利潤。這種做法一般在簽訂合同時會簽一份附屬協議,對“退貨”的事宜進行說明,但是審計人員和其他外部人員能夠看到的只是購銷合同。
2.虛假減少成本和費用
這些企業通常運用成本收入比來結轉成本抑或推遲結轉,將費用遞延到下期或下幾期,以降低成本或費用。例如一些公司將稅收成本計入到產成品成本之中,待下一會計年度產成品銷售出去時再結轉成本,因此降低了本期的成本。還有的企業將本該計入當期損益的行政費用計入到期間費用之中,將期間費用分攤到以后會計年度,因此降低了當期費用。
另外,私營公司通常做法是將進項增值稅大于銷項增值稅,以達到不交或少交增值稅的目的。
(三)隱瞞信息
1.披露虛假信息
當前,信息披露存在虛假的現象非常嚴重。許多公司為了能夠上市,采取各種違法或違規手段披露虛假的信息。公司管理層通過與一些中介機構勾結,暗中操縱公司利潤以抬高二級市場上股票的價格,達到配股資格或增加股價的目的,并與關聯方公司聯合虛構財務報告,以獲取廣大投資者的青睞,誤導投資,同時騙取公眾的信任。
2.披露重大信息時違反規定
隨著近幾年市場監管力度的逐步增強,公司違反規定披露重大相關信息的情況越來越少,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仍然有小部分公司違反規定,在披露公司重大信息時做手腳,注重詳細描述非重要事項,而對重大事項卻輕描淡寫,甚至蓄意隱藏,如不披露或者簡單披露重大訴訟案件、關聯方交易、兼并、抵押等重大事項。一旦重大事項惡化,這種行為很可能危及公司的持續經營,因此會嚴重損害投資者的利益,造成重大損失。
當前,根據已有的研究,公司在披露信息時存在的常見問題有:(1)披露虛假信息;(2)披露不充分信息;(3)信息披露不及時;(4)信息披露有違公平;(5)披露信息不對稱;(6)信息披露與國際慣例不一致。
(四)其他舞弊手段
1.操縱子公司或虛擬公司
通過操縱子公司或者虛擬公司來操縱利潤、調控資本的做法相對常見。為人所熟知的應該是美國安然公司事件。所不為人知的虛擬公司肯定還有很多,這些不易被發現的公司肯定由某些資深資本家操縱著。那么虛擬公司具體的作用有以下幾點:(1)能夠虛構交易和事項;(2)使關聯方交易正?;唬?)有利于資本的運作;(4)有利于資金的轉移;(5)方便操縱資本市場;(6)重組各項資產。熟練自如地操縱虛擬公司,不但可以避開監管部門的監督,還可以降低甚至解除違規的風險,而不引起外界的注意。
2.利用內部控制管理缺陷
如同其他形式的公司一樣,上市公司也存在著“小金庫”問題。具體來說,公司一般通過以下方法運作“小金庫”:(1)不將獲得的現金折扣計入賬中;(2)不將或少將投資收益等靈活收入計入賬中;(3)運用虛假的開發費用、廣告費用等抵賬;(4)虛假報賬,挪用公司資金?!靶〗饚臁睂镜慕洜I能力影響較低,但是會使披露的信息失真,危及相關利益人的利益。
二、信息化情景下會計舞弊的原因分析
(一)利益驅動
企業或單位舞弊的根源在于利益的驅動,包括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兩個方面。經濟利益是其進行舞弊的首要原因,因為任何經濟實體追求的最終目標都是經濟利益最大化。在舞弊收益遠遠大于舞弊成本的情況下,企業或單位為了生存和提高競爭力而粉飾會計報表、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就有了其內在動力。其次,政治利益也是企業或單位舞弊的重要原因。企業或單位要提升自身無形價值,創造良好的外部形象。另外,有些領導為了自己能在政治生涯上風光無限,滿足自己虛榮心的同時搞一點“營業外收入”,也會筆下生花,玩弄數字游戲,從而虛報收入和利潤,以經濟利益作鋪墊,為了自身的政治前景而讓會計報表“打折”,由此也就造成了會計舞弊。
(二)舞弊成本低廉
目前,會計舞弊已成為大家心知肚明的秘密,這與中國對會計舞弊的懲罰力度不夠有一定的關系。對于舞弊者而言,舞弊的預期成本大大低于預期收益。即使被發現,所付出的代價(受到行政處罰和民事賠償)也是較有限的。例如《會計法》第43條規定:“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并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并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薄稌嫹ā返?5條規定:“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边€有不少條文只是羅列“不得”有這樣或那樣行為,卻沒有給出“違反了怎么處理”的后文。這類條文的規定,明示了造假行為預期“成本”的上限,威懾力不足。另外,當前中國證券市場上會計造假的成本是微不足道的,往往被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和管理忽略不計。而與造假成本相比,會計造假所帶來的收益呈幾何級數增長。
endprint
(三)財務軟件存在著一定的技術缺陷
由于不同企業所使用的會計信息處理軟件特征不同,運行環境和特征也存在較大差異,這樣就可能導致一些漏洞,有些會計人員或其他相關人員利用軟件中存在的漏洞實施舞弊行為。市場上現有的財務軟件種類繁多,開發方式以及軟件功能、用法存在很大差異,一些軟件往往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致使企業進行網絡交易或采用網絡處理財務信息時導致會計信息泄露,有些人利用軟件漏洞實施會計舞弊行為 。
(四)會計信息化過程中的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首先是領導層對會計信息化缺少了解,雖然有些高管或多或少知道會計信息化的優勢,但對于具體的過程不甚了解,對會計信息化下企業財務方式的具體應做的轉變也沒有概念,有些領導甚至認為會計信息化對企業的效益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因此也就認為沒有必要對此過于關注,因而仍采用以往的財務處理方式,以往的財務處理方式由于運行時間過長,長期從事相關工作的會計人員對其存在的漏洞比較熟悉,因此也就有了會計舞弊的能力,“身懷利器,殺心自起?!边@樣對很容易導致會計舞弊案件的發生,從而給企業帶來重大的財產損失,甚至有可能導致企業破產。其次是好多企業沒有合理的會計信息管理制度,如沒有專機專用制度或嚴格的授權訪問制度,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系統的有效運行,有可能為行為者提供會計舞弊的條件。三是財務人員崗位的分工不明確,沒有設定嚴謹的授權管理措施。采取會計信息化后,以往的內部會計控制方法均被信息化所替代,企業應及時采取適當措施進行調整,依據軟件自身的特征和企業管理的要求,對會計相關人員的崗位和權利重新進行設定,使得責權明確,不然就會留下漏洞,給潛在行為者提供會計舞弊的基礎。另外,由于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相關舞弊者還可能通過越權操作進行賬戶信息的瀏覽、篡改,從而給財務信息系統造成隱患。有不少企業并沒有采取適當措施建立適應的內部控制制度與之適應。四是會計信息化檔案管理制度存在一定問題。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會計檔案管理有其特殊方式,應該建立完善的信息檔案管理制度,制定新的保密措施和規范。信息備份不及時或沒有及時制定相應的會計信息化檔案相關人員的管理規范等,都會對會計信息檔案的管理造成不必要的隱患,致使會計信息泄露。
(五)財務人員信息化水平較低和企業內部監管不力
會計信息化發展至今,會計信息傳遞或獲取速度較快,況且會計信息獨有的信息傳輸方式要求相關會計人員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水平,而目前一般的財務人員由于往往對會計信息化不甚了解或已經習慣了以往的會計信息處理方式,對新的財務軟件或信息處理方式不愿學習或學習能力較差,有些則是由于在思想上對會計信息化的處理方式的認識不深,有時候對會計軟件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對違規行為不能及時發現,這些都為舞弊提供了便利。
由于會計人員信息化水平不高還將導致其對會計信息系統的了解不透,當會計信息系統出現問題時不能及時解決,或對于會計信息系統已經存在的隱患不能及時排除,這樣就會給其他人實施會計舞弊創造條件,有些是在一些規模較大的公司,由于其組織復雜,會計系統龐大,會計信息傳輸頻繁,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并因此存在很多會計監督方面的隱患,這樣就很容易對已經出現的舞弊行為不能及時發現,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六)財政、稅務機關等業務主管部門對企業監督不力
對于目前一些企業在會計信息化進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相關業務主管部門對此并沒有規范的管理辦法,致使企業現存的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致使一些會計舞弊案件頻繁發生,究其緣由,則是由于業務主管部門沒有制定事前預防的相關措施,目前看來,一些業務主管部門對會計信息化及其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以稅務機關為例,在會計信息化建設方面僅僅只是進行了網上和遠程報稅,并沒有對企業實行遠程監管或遠程稽查,對網上交易、電子商務等方面出現的問題也沒有出臺有效的管理辦法,致使對企業出現的舞弊行為不能做到及時發現、事前預防和警告。
(七)會計電算化工作重視程度不夠
有些地區,目前會計電算化開展的程度非常低,究其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部門單位領導和會計人員對會計電算化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部分領導存在著一種“重硬輕軟”的思想,重視對硬件的投資而忽視對軟件的投入,甚至有些單位使用盜版財務軟件。部門會計人員也認為實行會計電算化是一個形式,以至于有些單位花錢買了軟件卻沒有真正使用。事實上,實現會計電算化不僅僅是記賬技術的革命,而且對于會計學科本身也是一次大的革命,可以使會計人員能從繁忙的記賬、算賬、報賬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資金管理、資金分析、資金評測中,進一步深化會計職能。
(八)會計工作內容特點為會計人員制造虛假會計信息提供了職務上的方便
會計核算工作就其內容而言,雖然具有客觀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脫離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在日趨復雜的經濟活動中,會計核算方法、會計核算程序的選擇及財產價值的評估等,都需要會計人員客觀、公正的主觀判斷。如果會計人員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擾,其主觀判斷就會失去客觀和公正,這就為會計人員制造虛假會計信息提供了職務上的便利。
三、信息化情境下預防會計舞弊行為的對策與建議
傳統的防范會計舞弊的方法都是利用會計理論及政策法規來約束相關人員,以防止舞弊的產生。這些手段主要有教育防范、輿論防范、激勵防范、法律防范、道德防范等。這些防范手端的一般特征都是以約束、教育為主,使相關人員認識到舞弊的危害以及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從而在思想上保持警惕,將錯誤的發生減少到最小。這種以道德防范為根本的措施在以往的實踐中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隨著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會計舞弊事項也較以往更為復雜,傳統的防范措施受到了極大的挑戰。本文將從制度和技術防范兩方面加以論述。
(一)信息化情境下會計舞弊的制度性防范
1.提高企業領導對會計信息化工作的認識
企業決策層應從自身做起,尤其是主管財務的領導,應加強對會計信息化對企業會計信息運行效率作用的認識,全面理解會計信息化給企業財務運行帶來的改變。另外,財務部門也應采取多種措施通過多種途徑應對會計信息化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不僅如此,財務部門還應積極通過適當方法,向公司領導層闡述會計信息化給企業財務系統帶來的福利,讓管理層充分掌握會計信息化的思路和運行方式,以使得企業在信息化情境下更好地發展。
2.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強化防范與控制能力
財政部制定的《會計電算化基本工作規范》中指出:“開展會計電算化的單位應根據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包括會計電算化崗位責任制、會計電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計算機硬軟件和數據管理制度、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制度的會計電算化內部管理制度?!边@就要求企業在實現會計信息化的過程中,要針對專業特點,不斷完善相關管理制度。不僅要有嚴格的授權控制措施,如通過權限的合理分配、設置密碼等手段對會計信息資源嚴加控制真正做到有效防止舞弊現象的發生。
此外,制定合理有效的操作管理制度、系統維護管理等制度對預防企業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很有必要。
總之,要避免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公司要采取各項措施,使得會計相關人員切實履行《會計法》、《公司會計準則》及各項具體會計準則、《公司會計制度》中的各項規定,提高會計人員和公司高端高度的責任感和法律意識,認真接受股東、社會、政府的監督。
endprint
3.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管理,提高會計人員信息化水平
首先,要定期對公司會計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會計人員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會計工作。提高會計水平的關鍵是進一步強化會計隊伍建設。要通過多種方式等定期對財務人員進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訓,并及時進行考評,促使基層財務人員在充分認識會計信息化給企業帶來的新變化基礎上,能夠熟練運用這一手段,提高財務信息處理效率。
其次,對新引入的會計人員要對從會計信息化水平方面嚴格把關。不具備會計信息化一般水平的條件的堅決不能吸收,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企業會計信息化水平,對確實不能勝任會計信息化工作的人員應調離會計工作崗位。
最后,應加大對信息化會計人才的引進,提高公司內部會計信息化水平,組建內部會計控制系統平臺,通過會計信息化的監控方式盡可能阻止人為的會計舞弊行為。
4.健全日志審計制度
對運行系統的事件類型、用戶身份、操作時間、系統參數和狀態以及系統敏感資源進行實時監視和記錄,并對日志文件定期進行安全監視和記錄,并對日志文件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和評估。由于電子數據的特點,使原有在手工方式下直接修改數據的“痕跡”消失。但是,利用計算機的存儲能力,從軟件設計理論上分析,可以將任何處理過程都記錄下來,從而為審計線索的保留提供了技術基礎,列入上級的使用日志。
5.加強外部監督
充分發揮政府、媒體等部門的監督作用,建立持續有效的監督管理辦法,另外,稅務等相關部門也應該對公司定期檢驗,例如稅務機關在要求企業遠程報稅的同時,啟動遠程稽查系統,定期或不定期地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核查,這樣不但減少了上門檢查的次數,也在不增加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擴大了核查范圍。對電子商務和網絡會計的管理也可以采用定期聯網檢查的辦法,做到及時掌握、及時提醒,防患于未然。
(二)信息化情境下會計舞弊的技術性防范
1.加強信息化系統的安全控制
安全控制是為了保證計算機系統的運行安全,避免由于外部環境因素導致系統運行錯誤的不安全隱患。它主要包括接觸控制和環境保護、安全控制。接觸控制是防止未經授權的人擅自動用系統的各種資源,以保證各項資源的正確性。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1)訂立內部操作制度,禁止非電腦操作人員操作公司電腦:(2)設置操作權限限制;(3)操作人員身份的密碼控制;(4)數據存儲和處理相隔離;(5)設置接觸與操作的日志控制。環境保護則是為了盡量減少外界因素所致的計算機故障,以保障機器正常運行。主要包括機房環境保護,保護性設備配備,以及安全供電系統的安裝等。例如計算機機房應采用單獨專門供電系統,并且不定期檢查電源、接地線的安全等措施,以保證機房環境安全。這些也屬于技術性控制范疇。
2.特權管理
由于超級用戶具有操作和管理系統全部資源的特權,因為,其特權一旦被盜用,將會給系統造成重大危害。特權管理是指系統由若干個系統管理員和操作員共同管理系統,使其具有完成其任務的最少特權,并相互制約,以提高系統的安全可靠性。
系統使用安全控制是指系統所具有的禁止非法使用和禁止越權使用的控制功能,一般是通過對系統使用人員的密碼設置和授權設置以及進入系統的身份驗證實現的。
3.加強網絡安全控制
信息技術進入會計領域后,產生了網絡環境下的會計電算化系統。該系統應配置有效的防火墻,嚴格限制登陸密碼的使用范圍,加強各用戶存取的授權控制,對數據加密傳輸,確保通訊安全,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篡改或偽造。
(1)加強病毒防范措施。當前,計算機環境下的病毒抵御策略主要分為控制、檢測和完備性校驗等三種類型??刂剖窃谶M行信息系統環境的規劃、組織和管理處理時,系統設計、組織和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組織設置關于資源訪問和信息等方面的等級來實現病毒的防范和處理。檢測通常用反病毒軟件包來尋找醫治的病毒以及操作系統中的漏洞。由于新病毒產生的速度極快,這類工具必須不斷升級,否則會很快變得幾乎無用。由于基于完整性的系統比基于檢測的系統更進一步,它能檢測系統中的變化。因此,應該將反病毒軟件安裝在包括臺式計算機在內的所有計算機系統之中;反病毒軟件的執行策略應盡量能自動執行;軟件版本升級也應定期自動執行。
(2)用戶識別技術防范合法用戶的攻擊者。目前,廣泛采用的用戶識別技術包括數字證書和數字簽名技術。其中,數字證書是一種采用非對稱數字加密并委托可行的第三方證明機構進行的用戶身份識別技術。數字簽名也是借助于非對稱加密技術實施的一種用戶身份識別技術。數字簽名不僅能使信息的接受者能夠證實消息的發送者身份,而且還能夠使信息的接受者確認接收到的信息沒有被篡改。由于一個經過數字簽名的信息文檔可以肯定一定是由信息的發送者發出,數字簽名也可以向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簽名一樣被用來防止操作抵賴。
(3)防火墻技術。防火墻技術主要是為了抵御網絡黑客攻擊并允許用戶在網絡環境下保護自己電腦的安全機制,將多種防火墻技術以不同的數量和不同的方式進行組合搭配使用,可以構造出不同結構和不同性能的實施方案。
參考文獻:
[1]江秀群.會計信息化過程中舞弊的防治措施[J].中國集體經濟,2012,(24).
[2]付山亮.中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的原因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2,(5).
[3]陳琪,張虹,夏進華.公司會計人員道德建設芻議[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2).
[4]張會勤.財務報告舞弊在中介審核階段的原因及治理措施[J].中國外資,2011,(15).
[5]李桂艷,馮浩.上市公司會計舞弊及其治理措施[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9).
[6]韋琳,徐立文,劉佳.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的識別——基于三角形理論的實證研究[J].審計研究,2011,(2).
The Causes and Precautions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Fraud in the Context of Imformation
WANG Fei
(Guangdong Province Vocational School of Maritime Engineering,Guangzhou510320,China)
Abstract:There is an increasing and obvious trend in the informatization of enterprise accountancy nowadays.Under this kind of situation,the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different companies varies in degree.However,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counting Law,the problem of accounting fraud arises due to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legal responsibility ethics in several companies and staff,especially the accountants.Normal development of many companies is seriously hindered by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accounting fraud.Hence,it is urgent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accounting fraud,as well as the prevention strategy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of informatiza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context of information;accounting fraud;precautions[責任編輯 陳鳳雪]
收稿日期:2014-03-19
作者簡介:王飛(1980-),男,湖南耒陽人,講師,從事財務與投資研究。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