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識君+王吉華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黑龍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高職院校訂單式校企合作的問題與對策研究》課題論文摘 要:隨著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迅速發展,高職院?!坝唵问叫F蠛献鳌比瞬排囵B模式日益受到推崇,但同時這種培養模式在實踐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也日益凸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從新的角度重新審視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對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訂單式校企合作;問題;發展對策
隨著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迅速發展,“訂單式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日益受到推崇。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訂單式”培養在實踐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重技能教育,輕素質教育;只看學生短期就業利益,忽略長遠職業生涯發展;設計公司不能像其他行業那樣大批量的接受實習生;完成“訂單”的簽訂,未見“訂單”執行的潛在風險;多數中小設計公司對人才需求非常迫切,但數量有限;學校態度積極而企業消極觀望;學校期盼深度合作而企業表面參與;有效運行機制尚未形成;缺少雙師型一體化教師等等,“訂單式”培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引發了人們對“訂單式”教育模式的爭論和置疑。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也不例外。因此,從新的角度重新審視“訂單式校企合作”培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對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訂單式”校企合作要有具體的合理的實施步驟
(1)市場調查。深入企業,搜集企業人才需求信息,確定企業的人才結構及崗位需求,是學校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基礎。通過調研,還可以了解企業的合作意向,增進學校與企業之間的相互了解,為雙方合作打下基礎。同時建立企業人才需求的信息網絡,便于更廣泛的訂單合作教育的實施。
(2)選定合作伙伴。選擇實施“訂單教育”的合作單位,一要考慮企業的實力和基礎。有無合作的前景,對學生有沒有吸引力;二要考慮企業的管理水平。是否先進、新穎、超前,學生能否學到東西;三要考慮企業對合作辦學的積極性。自愿是合作的基礎,這是保證合作的長期性和穩定性的前提條件;四要考察企業的誠信度。校企雙方以契約的方式簽訂的人才培養協議,對合作無誠意,不能履行合作協議條款的企業,可建立動態淘汰機制。
(3)簽訂合作協議書。校企雙方要通過反復協商,明確合作形式,校企雙方的職責,招生人數,合作目標及培訓項目,校企雙方簽訂人才培養協議。本著平等、尊重、真誠合作的原則簽訂正式的合作“訂單”。
(4)以人才需求為導向,校企共同制訂培養方案。學校根據企業的崗位要求制訂課程設計,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按照企業的要求開設崗位技能模塊,引進、聘用企業專業人員直接參與教學環節,使其利于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要注重課程設計的“項目性”。促進學校與企業的交流以及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2 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校企合作機制
以立法的形式制定有關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法規和條例,明確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在發展職業教育中的職責和權利,明確企業和職業院校雙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建立政府主導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突出政府及相關部門在校企合作中的統籌推動作用,企業應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建立由行業、企業主導的校企合作機制;制定鼓勵行業、企業舉辦職業院校的優惠政策。把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作為衡量和評價企業的一項重要指標,從政策上保證校企合作制度化。
3 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學校的專業、設施、師資等資源要適應企業所需人才的培養。實行校企結合、逐步建立雙師素質教師培訓的平臺;應該鼓勵教師多參與實際設計和設計管理等社會實踐活動,以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增強自身的業務素質,如可以安排中青年教師利用階段性時間參與企業掛職鍛煉,一方面為企業進行設計開發,增加企業設計力量;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實踐鍛煉,積累實際工作經驗,使設計水平與市場同步,把設計理念應用于實際。
4 課程體系與職業標準對接
校企合作最終要體現在課程體系如何與崗位職業標準對接上,這是實現學生專業職業能力與企業崗位能力零距離對接的關鍵環節。校企合作的核心是:共同開發專業職業能力體系標準。即專業職業能力理論知識標準和專業職業能力職業技能標準、專業職業能力理論知識相關課程體系和專業職業能力職業技能實踐課程體系、理論知識考核標準和職業技能考核標準、理論知識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這種把企業崗位需要的職業標準內容提前置換到學校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中,把學校實踐教學內容置換到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環節中,按照企業人才需求規格和崗位所需要的職業能力標準進行校企“課程置換”。
5 實訓室進入企業模式
依托企業建立院校與企業共用的生產性實訓基地,由企業提供實訓場地、管理人員和實訓條件,實訓設備項目列入職業教育建設項目規劃中,校企共同投入,按照符合企業生產要求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將校內實訓室建在企業,使單純的實訓室轉變成生產車間。由企業和學校共同設計學生的實訓課程,學生集中到生產性實訓基地頂崗實習、實訓和生產。教師到企業實踐,企業師傅到校任教,實現學生的專業職業能力與企業崗位職業能力相對接,實習實訓環境與企業生產環境相一致。
6 社會能力的培養與企業文化對接
堅持以人為本,把社會能力培養放在首位。校企合作應重點從培養學生社會能力入手,統一學生社會能力的培養標準,將企業物質文化、企業行為文化、企業制度文化和企業精神文化融入學生社會能力體系標準和考核標準當中,通過校企合作突出培養學生從事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社會適應性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并將這種校企對接后的社會能力貫穿于學校培養人才的全過程,使學生的社會能力培養與企業文化對接。培養學生具備“職業人”“社會人”的良好形象和行為規范。
7 結語
“訂單式”校企合作是在職業教育改革的基礎上引發出的一種特色辦學模式,它適應了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代表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發展方向。但是,實踐中肯定會有方方面面的問題出現,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張志強.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中國職業技術教育》[J].2012(04).
[2] 關于校企合作的訂單式高職人才培養的探討[DB/OL].http:∥www.xuehai.net/article/24874.html.
作者簡介:張晶(1972—),女,碩士,副教授,現任職于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廣告教研室主任,專業帶頭人。淺談布依族銅鼓文化的價值
——以貴州省惠水縣布依族鄉為調研中心張識君 王吉華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