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飲酒多年,對年份酒的問題始終很關心,但心中一直有個疑問:存在多年的問題,為何遲遲未能解決?該由誰來負責?
讀罷《民生周刊》第14期刊發的《年份酒:爭國標搶市場》,我方知問題解決的難處所在。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統一的標準,就應是年份酒所應遵循的規矩。在筆者看來,標準缺失,就是放縱酒企造假。
對于標準遲遲未能出臺的原因,文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歸根結底還是酒企間的利益問題。”然而,筆者在想,是酒企的一己之利重要,還是廣大消費者的利益重要?
誰來保護消費者的利益?是工商部門,還是白酒協會?還是食藥部門?恐怕都有關系,如果出了問題,恐怕卻又都可以把責任撇清。
不妨對比一下,法國的葡萄酒同樣是年份酒,卻沒有此類問題出現,可見問題并非不能解決。關鍵的問題在于相關部門的懶政與推脫。
想做事的人,永遠在找方法;不想做事的人,永遠在找借口。年份酒標準出臺如此之難,除了酒企利益的相互博弈,恐怕還有標準制定者的懈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