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愛麗
摘要:隨著銀行業信用卡的快速擴張,目前我國信用卡正面臨著壞賬規模與日俱增等諸多風險,這使得對信用卡壞賬風險的控制顯得尤為緊迫。在欠發達地區邵陽,信用卡壞賬規模也持續攀升。本文以邵陽市的信用卡發展情況為例,從信用卡壞賬形成的原因入手,通過借鑒西方國家經驗,提出了信用卡風險控制的一系列措施。
關鍵詞:信用卡壞賬規模對策
銀行信用卡是銀行向持卡人發出的可以購物、支付勞務費用以及支取現金的信用憑證,是一種新型支付手段與結算工具。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消費觀念的轉變,中國信用卡市場迅速發展,但也在金融領域產生了一些風險。按照主體的不同劃分為存在操作風險、信用風險、法律風險類型。據人民銀行總行《2013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末,信用卡人均擁有0.29張。在不發達地區邵陽,人均擁有0.13張,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2.55億元,日積月累的信用卡壞賬規模為金融安全埋下重大隱患。
一、信用卡發展呈現的特點——以邵陽為例
(一)信用卡發卡規模逐年遞增
截至2013年末,邵陽市信用卡累計發量逾93萬張,同比增長24.25%,其中2013年全年發卡11萬張,較上年增加3.7萬張,增長47.61%,創近3年之最。
(二)信用卡授信額度整體提高
從調查的7家市級銀行機構看,有5家信用卡個人授信額度較前幾年有所提高,且有部分商業銀行按照“科級干部10萬元、處級干部20萬元”的標準給行政事業單位信用卡客戶授信;根據現金流量情況,給個體工商戶、企業業主提供10萬、20萬至上百萬的授信額度,較前幾年的2萬有大幅提高。據調查,2013年,邵陽市銀行機構共向個體工商戶和企業業主發放授信額度10萬元及以上的信用卡3.7萬張,同比增長35%。
(三)信用卡壞賬規模逐年攀升
2013年,邵陽市銀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2.55億元,新增壞賬近0.551億元,已超過2012年全年0.39億元的規模,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占期末應償信貸總額的1.56%,占比比年初上升0.04個百分點。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隨著信用卡發卡數量的增加,不僅逾期半年未償信貸規模逐漸增大,逾期半年未償信貸占期末應償信貸的比例也呈現上升之勢(見表1)。
表1 信用卡發卡及違約情況 單位:萬元,%
二、信用卡壞賬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發卡方:把控不嚴引發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是指違規操作或操作失誤造成銀行或客戶資金損失。一是授卡審慎不嚴。為搶占信用卡市場,商業銀行不斷加大對分期付款業務及發卡辦卡業務的力度,不僅放寬申請條件,將不少不具備還款能力的客戶也申請到信用卡,甚至故意誘導或者強制辦卡,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發卡量猛增的同時,也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以虛假資料或盜用其他客戶資料申請辦理信用卡進行取現,給銀行、客戶造成資金損失。二是授信額度把控不嚴。按照“科級干部10萬元、處級干部20萬元”的客戶信用卡授信,提升個體工商戶和企業業主信用額度等措施,向不達標客戶發放高額度授信,幫助不法分子大量套取現金或巨額消費,引發壞賬風險。
(二)持卡方:違規用卡引發信用風險。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是指持卡人利用信用卡允許小額透支政策和限額內取款消費不授權的規定,鉆銀行資金清算時間差的空子,多次取款消費,透支后因無力按期還款,致使銀行資金受損。如持卡人經營失敗、經營情況惡劣、破產、失業或參與黃、賭、毒等, 都會造成持卡人透支而無力還款或故意不還款, 造成發卡行資金損失。二是以卡養卡現象普遍。就隨機抽取的50位持卡人調查顯示,35位調查對象持有2張以上的信用卡,16位調查對象持有5張以上信用卡。當信用卡用戶的資金周轉不過來時,他會用新辦的信用卡取現,歸還另一張信用卡的欠款,采取卡養卡的方式維持。以卡養卡的方式會加劇負債率,增加還款壓力,長期以往,肯定會形成“死賬”,潛在的風險也與日俱增。
(三)第三方:監管欠缺增加法律風險。我國目前在銀行卡業務管理方面的主要監管規章是1999 年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在發卡機構、持卡人、特約商戶、當事人之間的相互關系、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產生糾紛時法律責任的分擔、客戶服務、掛失止付等方面未做出明確的規定, 讓銀行卡業務無章可循。
三、對策建議
(一)嚴格控制信用卡發卡門檻。一是商業銀行自身需要遏制泛濫成災的發卡沖動,提高發卡申請審慎度,嚴格甄別和篩選客戶準入、強化申請人身份和相關信息的驗證核查,合理授予客戶的信用額度,從源頭上杜絕隱患。比如已有多張信用卡、償債能力較弱的消費者不能再申請信用卡,商業銀行在審核發卡時,應象發放貸款一樣,對辦卡人的信用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和了解。二是加強銀行內部控制,加強員工的教育,提高員工的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做到嚴格按章辦事,減少信用卡錯誤發放致大額壞賬的情況。三是量身定做的信用卡法和相應的法規體系,保證金融機構公平、公開和公正地競爭,強化對發卡行的第三方監管,對于不按照有關規定發行信用卡的機構進行處罰。
(二)強化已發放信用卡風險管理。一是銀行要加強對透支情況的監控。尤其要針對一些超限額、超期限的透支進行監督和控制。對每天的透支情況要進行統計和分析。對一些透支期限過長、透支金額過大的持卡人要催促其還款還息。針對一些信用較差的持卡人,甚至是惡意透支不還款的持卡人,要采取相應的凍結支付手段,及時追索回透支的本息。并且銀行還應該要根據持卡人資信狀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授信額度和期限,有效規避風險。二是消費者使用信用卡消費超過一定數額時,商家有權要求其出示身份證等證件,對于數額特別大的交易,允許銷售商調閱持卡者的詳細信息,以保障交易的安全性,減少壞賬風險。三是建立獨立的監管體系和協調機制,確保各金融機構,包括國外的金融機構與信用卡的持有人在國內發行和使用信用卡時處于相對可監控的狀態。
(三)強化信用卡壞賬的催收管理。一是在年末開展集中催收工作。年末,企業和個人資金回籠,銀行集中開展貸款催收,應借助這一時機,開展針對信用卡壞賬的集中催收,確保信用卡壞賬控制在合理水平。二是建立持卡人破產保護機制。當透支額達到一定限度超過免息期一定時間內未還款時, 就應讓持卡人申請破產,以避免銀行壞賬催收外包時催收人員的“軟暴力”,減少社會矛盾。
(四)建立強有力的失信懲戒機制。一是建立和完善全國聯網的個人征信體系,將地方征信機構、征信公司與央行征信系統聯網,實現信息共享。同時,人民銀行要加強與公安、工商、稅務等部門的配合,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把失信者對交易對方的失信轉化為對全社會的失信, 使得惡意透支的成本大幅增加。二是制定相關法律規章制度,明確規定對失信者進行經濟處罰和勞動處罰,對信用卡詐騙犯罪等嚴重失信行為進行制裁。在此不妨效仿西方,持卡人若涉嫌金融欺詐或非法透支,銀行可臨時凍結其賬戶,如持卡人一周之內未做出合理解釋或彌補過錯,則可以認定其已失去信譽,該持卡人的信用卡將被沒收,并在此后1 年內禁止申請任何信用卡。
參考文獻:
[1]樓小飛.中國也要預防信用卡危機.經濟管理.2007年(15)
[2] 涂榮庭,李斐,林倩蓉.中國“卡奴”問題預警.金融研究. 2008(03)
[3] 來巾力.信用卡風險成因及防范分析.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7(05)
[4] 曹其祥主編.信用卡理論與實務. 經濟日報出版社, 1992
[5] 虞月君著.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模式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 2004
[6]李立群.論信用卡的信用風險及措施.內蒙古統計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