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延盛++++紀松
姚明明,1988年出生,中共黨員。2011年本科畢業(yè)于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并于同年8月來到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以下簡稱“濟南煉化”),在二催化車間擔任外操作員。石油煉化企業(yè)外操作員的主要任務包括:巡視檢查裝置現場設備運行狀況和設備的保養(yǎng)及機泵衛(wèi)生情況;并在裝置發(fā)生事故時,能夠聽從指揮迅速有效地處理事故。
石化行業(yè)工作相對枯燥、寂寞,每天都是同塔器、設備、管線、儀表打交道。剛剛從象牙塔來到工作崗位中的姚明明,并沒有因為在工廠的一線工作而感到浮躁,而是沉下心來將本職工作做到最好。
2011年至今,姚明明先后在催化裝置和S-Zorb裝置從事常規(guī)生產運行工作,并于2013年全程參與了裝置停工檢修工作。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他就熟悉了車間兩套裝置的流程和日常工作。 催化裂化裝置是整套煉油裝置中最核心的裝置之一,一旦催化裝置發(fā)生事故,將對上下游裝置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甚至可能造成整套煉油裝置停工。為了保證裝置的連續(xù)安全運行,必須確保及時發(fā)現、消除事故隱患;在裝置發(fā)生事故時,要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理,防止事故擴大化。這就體現了巡檢的重要性。
姚明明參加工作以來,除了做好巡檢“規(guī)定動作”,嚴格遵守外操巡檢制度,還一直堅持著一項“自選動作”——每次巡檢在上裝置和下裝置時,都盡量不走同一條路線,在必經路線之外多繞幾步遠,為的就是巡檢路線能夠盡可能地覆蓋裝置的各個部分,不漏掉一個死角,將隱患及時找到,確保裝置的安全運行。
2014年2月20日,姚明明像往常一樣戴上安全帽,帶著對講機、巡檢器、可燃氣體報警儀等工具,來到裝置區(qū),有條不紊地開始巡檢。巡檢路線走完后,他又到未規(guī)定的巡檢路線走了一遍,在經過三旋煙氣出口部位時,一個非常微弱的“嘶嘶”聲引起了他的注意。因為現場設備噪聲非常巨大,導致這個微弱的聲音非常難以捕捉和確定方位,他圍著現場繞了兩圈也沒有發(fā)現漏點。“可能是聽錯了”,姚明明邁步準備離開。但是這個“嘶嘶”聲實在不能讓他放心,他知道該部位的重要性,更明白一旦漏量增大所具有的的危險性。高度的責任心讓他又返回該處仔細地搜尋泄漏點,終于辨別出是在距離平臺2.5 m高處立管北側發(fā)出的泄漏聲。他立刻靠過去仔細觀察,通過比對外層保溫鐵皮,他發(fā)現泄漏處有一點煙氣粉塵沖刷的痕跡,而且靠近以后偶爾也能聞到一絲煙氣的味道。他判斷這個地方一定存在著泄漏,于是他立刻用對講機通知班長,自己則在上風口處進行現場監(jiān)護。班長楊新民了解情況后,立即匯報給車間領導并到現場進行排查。二人在拆除保溫層進行排查后發(fā)現,在膨脹節(jié)與筒體的連接焊縫處存在泄漏,當時裂口已經達到70 cm,而泄漏處的壓力高達2 kg。如果發(fā)現不及時,大量煙氣泄漏,焊縫裂口持續(xù)擴大,將會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
姚明明巡檢發(fā)現的隱患不僅僅于此,兩年多來,他發(fā)現的比較重大的隱患還有很多。2012年8月,公司S-Zorb裝置巡檢,姚明明發(fā)現PIC2502B閥門因為吸附劑長期磨損導致泄漏,及時匯報車間處理,避免了一次非計劃停工。2013年9月,催化裝置巡檢,姚明明發(fā)現“胺液再生塔”胺液進料口附近塔壁發(fā)生點腐蝕,此處巡檢部位也是極其隱蔽難以發(fā)現。胺液再生塔內含有大量硫化氫有毒有害氣體,該泄漏點的及時發(fā)現,消除了一起嚴重的事故隱患。2013年10月,催化裝置巡檢,姚明明發(fā)現E-303/1換熱器管箱抽出口法蘭有油氣泄漏,該處油氣主要為汽油組分,是易燃易爆氣體,且泄漏點油氣溫度很高,存在重大火災隱患。2013年10月,在巡檢催化裝置時,姚明明發(fā)現分餾塔貧吸收油抽出口法蘭滲漏,該處油氣主要為柴油組分,也是易燃易爆氣體,存在重大火災隱患。
雖然避免了多起重大事故,但姚明明卻表示,這一切都是工作中應該做的。別人再三向他“取經”,他也只是謙虛地說,“多用心多用腦”,在裝置巡檢時“再多看一眼,再多聽一會”。
2014年3月27日,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李世明到濟南煉化參觀時得知姚明明的事跡,感慨道:“這么年輕的同志,剛參加工作不久就能夠發(fā)現多起重大隱患,屢屢立功,是個安全生產的‘有心人!我們要多鼓勵像姚明明這樣積極進取、踏實肯干的年輕人,要給他們委以重任!”
姚明明在業(yè)務上“跑得快”源于他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姚明明利用業(yè)余時間不斷學習理論基礎;另一方面,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工作技巧,逐步使自己擁有了處理各種設備問題的能力。
巡檢是姚明明作為外操每天的“必修課”,在做完這些“必修課”之后,姚明明還有自己的“選修課”。在“選修課”的學習過程中他有自己的“黃金搭檔”——工作筆記。
姚明明每次上班總是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把每個班做了哪些工作,調了那些表都詳細記錄下來,然后與師傅和車間技術員討論要點,以及調表的原因和相應的結果。“20點P-204/2突然停運,處理過程:外操,現場立即啟動備泵。先開備泵,開備泵出口同時關在運泵出口……21點巡檢情況:反再分餾區(qū)無異常;吸收穩(wěn)定區(qū)穩(wěn)定塔下部重沸器附近有一點點異味,經尋找未找到泄漏點,下個白班再仔細找一下……”在姚明明的筆記中有很多這樣的記載,這個好習慣的保持是他能夠及時發(fā)現問題、不斷總結經驗的助力之一。尤其是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在對S-Zorb裝置進行巡檢工作期間,通過這種方式他很快就掌握了裝置內各項工作的要點,能夠做到在短時間內獨自調節(jié)整套裝置并讓其平穩(wěn)運行。
通過與“黃金搭檔”的共同學習,“選修課”也逐漸變成了“必修課”,姚明明的工作技巧也在不斷提升著。工作期間,他發(fā)現R102下料經常不暢,經過與班長和車間技術人員的溝通交流和細心記錄,姚明明找到了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R102下部的松動風。當時下部松動風采用的是冷氮氣,而待生吸附劑在燃燒的過程中會產生水蒸氣,當遇到冷氮氣的時候有可能會冷凝下來,導致吸附劑變粘,不易流通。姚明明向上級部門提出這一問題后,廠里對工藝進行了研究改進,將這部分的松動風改成了熱氮氣,使這一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兩年多來,姚明明參與處理各種大小事故數十次。而每一次參與事故處理,在善于學習的姚明明眼中都成了一筆寶貴的財富,這些事故處理的過程和經驗“跑進”了他的工作筆記,也為姚明明處理問題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在領導和同事眼中,姚明明是一個腦子活、勤勞肯干、善于學習和總結的人,正是有著他的這些日常積累起來的扎實的基本功和仔細認真的態(tài)度,才能尋找到重大的安全隱患。
實習編輯 趙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