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賽芝+侯健
【摘要】目的:探討頭皮抽提針法配合康復訓練對偏癱恢復期患肢運動功能恢復的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11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在常規康復治療的基礎上配合頭皮抽提針法;對照組給予常規康復治療。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積分法及FCA綜合功能評定法,評價患者治療1、3個療程時患肢運動功能恢復情況。結果:治療1、3個療程后研究患者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積分法及FCA患肢功能評分均較綜合治療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各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頭皮抽提針法配合康復訓練對偏癱恢復期患肢運動功能恢復有明確較好的療效,能較大程度的恢復肢體運動功能,預防殘疾,降低致殘率,減輕殘疾程度,值得推廣應用[1]。
【關鍵詞】頭皮針抽提法;康復訓練;偏癱;患肢運動功能
診斷標準:⑴中醫診斷標準:根據衛生部發布的《中藥新藥指導原則》中的《中風病中醫診斷標準》和《中風中經絡中醫辨證標準》來確診。主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強言塞或不語,偏身麻木;急性起病;病發多有誘因,未發病前有先兆癥狀;以40歲以上人群多發,具有兩個以上主癥,急性起病結合舌象、脈象、誘因、先兆、年齡等方面的特點即可確診。⑵西醫適應癥:腦血栓、腦出血、腦梗死形成后偏癱肢體恢復期。⑶排除標準:①神智昏迷或生命體征不穩定者;②認知障礙不能配合治療者;③發病時間超過半年者;④頭皮有瘢痕、腫瘤、嚴重感染、潰瘍或創傷者禁用;⑤施術部位為頭顱手術部位或未植入顱骨者;⑥妊娠者。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擇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118例,全部患者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排除因腦卒中以外的其他原因導致的肢體運動功能異常患者。全部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9例,治療組女40例,男19例,年齡55~77歲,平均62.2±4.4歲,對照組女38例,男21例,年齡56~77歲,平均63.9±4.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對照組:入院后藥物應用,常規甘露醇、甘油果糖減輕腦組織水腫,腦出血立止血,氨甲環酸止血,長春西汀、醒腦靜改善腦部供血供氧,奧拉西坦、腦復康改善腦細胞代謝等藥物的運用。康復訓練[2]:①預防關節攣縮、變形,如被動運動,在床上將肢體至于抗痙攣體位。②床上訓練。③坐起訓練,要求達到3級平衡。④從坐到站起。⑤站立及站立平衡訓練,要求達到3級平衡。⑥步行訓練。⑦上肢及手功能訓練,如肩關節及肩胛帶的活動,活動肘關節及腕關節、掌指、指間關節。⑧保守治療訓練:日常生活動作的訓練。在患者能進行床上活動時,便開始這方面的訓練。如患手功能恢復差,可訓練健手操作,以期達到生活自理。⑵治療組:除運用上述治療藥物及康復治療外,生命體征平穩、神智清楚后,配合頭皮抽提針療法[3,4],抽提法的操作要領有:①抽提力度:必須將全身力量集中于手指,然后形成爆發力,向外抽提。②抽提速度:即瞬間速度要快,但最好針體又不動,每次抽出不超出一分,切不能將針體大幅度抽出,這樣才能保持較大的刺激量,又減少疼痛,有利于反復抽提和長時間留針,還可維持刺激量。有研究認為,刺激量與療效關系密切。針刺間隙時間過長,療程過短,刺激量過小,都可影響療效。而頭皮抽提法不僅有較大的刺激量,而且有利于配合肢體運動,通過邊行針、邊運動、邊留針、常運動,從而產生較強的改善肌力的效應,不失為一種省時、省力、痛微、效捷的運針手法。每天針刺1次,每周針刺3次,共12次為一觀察療程。
評定標準:評估結果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積分法及FCA綜合功能評定法,評定患者1、3個療程時患肢運動功能。由經過統一培訓的康復醫師進行評定,且測評者不參與治療。首次評估在接受治療前,再次評估在治療后1、3個療程時。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計算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入組時各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3個療程后治療組患者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積分法及FCA綜合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各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類富貴病接踵而來,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黏血癥、動脈粥樣硬化等基礎疾病的患病人數增加,腦卒中成為目前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一旦出現腦卒中,中樞神經受損,患肢運動功能下降,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將導致關節攣縮、變形等嚴重后遺癥,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臨床研究表明大部分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引起的運動障礙或多或少的被完全代償,這是因為神經組織在正常情況下固有的適應和順應的結果,即使是神經系統的實質性損傷,也能利用神經系統未受損部分的仍然可以利用的全部能力進行代償,這是自然發生的,既不是損傷的逆轉,也不是被破壞神經組織的再生,而是靠神經系統殘余部分的重組[5]。
祖國醫學認為,頭和腦都是臟腑經絡,氣血匯聚部位,腦為髓之海,頭部是調節全身氣血的重要部位。針刺頭皮部可廣泛用于治療頭源性疾病。現代醫學根據尸檢觀察到主要的腦回位置與相應的刺激區位置相符合,進一步明確了頭皮針治療腦卒中的理論基礎、改善側肢循環、促進腦血容量的增加、改善皮層病損區的供血供氧,從而加速腦組織和患肢功能恢復[6-7]。同時配合現代康復訓練可利用機體反射功能,調節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從一定程度上實現皮質功能重建[8-9],抑制病理反射,促進患者產生分離運動,增強患肢的協調控制能力,最終達到運動功能的最大恢復。
本文治療組患者應用頭皮抽提針法配合康復訓練1、3個療程時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積分法及FCA綜合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且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頭皮抽提針法配合康復訓練在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患肢運動功能方面是有明顯優越性的。當然頭皮抽提針法對于同是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脊髓損傷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是否有效,目前沒有文獻報道,是否可以考慮臨床應用、嘗試。但就本研究結果而言,頭皮抽提針法配合康復訓練,中西結合優勢互補,腦卒中偏癱患者將達到最佳康復治療效果。當然,腦卒中偏癱患者要更好的恢復肢體運動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還要正視社區家庭康復治療及心理康復治療,以期達到最佳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龐國軍,張挺,王可博.頭針抽提法治療腦卒中偏癱療效觀察.上海針灸雜志,2012,1017:18-19.
[2]南登崑.康復醫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58-166.
[3]朱明清,孔堯其,等.中國頭皮針.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3:118.
[4]陸壽康,孔堯其,等.實用頭針大全.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56-71.
[5]劉欽剛,主譯.偏癱患者全面康復治療.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2-3.
[6]頭皮針抽提法提高偏癱患肢肌力[N].中國中醫藥報,2009.
[7]頭皮針抽提法治療腦卒中中偏癱患者50例療效觀察.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10).
[8]崔曉,胡永善,吳毅,等.針刺結合功能訓練對社區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9,24(12):1083-1086.
[9]徐揚,胡桂芳,周平,等.三級康復整體護理方案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8):10-12.
【摘要】目的:探討頭皮抽提針法配合康復訓練對偏癱恢復期患肢運動功能恢復的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11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在常規康復治療的基礎上配合頭皮抽提針法;對照組給予常規康復治療。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積分法及FCA綜合功能評定法,評價患者治療1、3個療程時患肢運動功能恢復情況。結果:治療1、3個療程后研究患者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積分法及FCA患肢功能評分均較綜合治療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各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頭皮抽提針法配合康復訓練對偏癱恢復期患肢運動功能恢復有明確較好的療效,能較大程度的恢復肢體運動功能,預防殘疾,降低致殘率,減輕殘疾程度,值得推廣應用[1]。
【關鍵詞】頭皮針抽提法;康復訓練;偏癱;患肢運動功能
診斷標準:⑴中醫診斷標準:根據衛生部發布的《中藥新藥指導原則》中的《中風病中醫診斷標準》和《中風中經絡中醫辨證標準》來確診。主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強言塞或不語,偏身麻木;急性起病;病發多有誘因,未發病前有先兆癥狀;以40歲以上人群多發,具有兩個以上主癥,急性起病結合舌象、脈象、誘因、先兆、年齡等方面的特點即可確診。⑵西醫適應癥:腦血栓、腦出血、腦梗死形成后偏癱肢體恢復期。⑶排除標準:①神智昏迷或生命體征不穩定者;②認知障礙不能配合治療者;③發病時間超過半年者;④頭皮有瘢痕、腫瘤、嚴重感染、潰瘍或創傷者禁用;⑤施術部位為頭顱手術部位或未植入顱骨者;⑥妊娠者。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擇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118例,全部患者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排除因腦卒中以外的其他原因導致的肢體運動功能異常患者。全部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9例,治療組女40例,男19例,年齡55~77歲,平均62.2±4.4歲,對照組女38例,男21例,年齡56~77歲,平均63.9±4.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對照組:入院后藥物應用,常規甘露醇、甘油果糖減輕腦組織水腫,腦出血立止血,氨甲環酸止血,長春西汀、醒腦靜改善腦部供血供氧,奧拉西坦、腦復康改善腦細胞代謝等藥物的運用。康復訓練[2]:①預防關節攣縮、變形,如被動運動,在床上將肢體至于抗痙攣體位。②床上訓練。③坐起訓練,要求達到3級平衡。④從坐到站起。⑤站立及站立平衡訓練,要求達到3級平衡。⑥步行訓練。⑦上肢及手功能訓練,如肩關節及肩胛帶的活動,活動肘關節及腕關節、掌指、指間關節。⑧保守治療訓練:日常生活動作的訓練。在患者能進行床上活動時,便開始這方面的訓練。如患手功能恢復差,可訓練健手操作,以期達到生活自理。⑵治療組:除運用上述治療藥物及康復治療外,生命體征平穩、神智清楚后,配合頭皮抽提針療法[3,4],抽提法的操作要領有:①抽提力度:必須將全身力量集中于手指,然后形成爆發力,向外抽提。②抽提速度:即瞬間速度要快,但最好針體又不動,每次抽出不超出一分,切不能將針體大幅度抽出,這樣才能保持較大的刺激量,又減少疼痛,有利于反復抽提和長時間留針,還可維持刺激量。有研究認為,刺激量與療效關系密切。針刺間隙時間過長,療程過短,刺激量過小,都可影響療效。而頭皮抽提法不僅有較大的刺激量,而且有利于配合肢體運動,通過邊行針、邊運動、邊留針、常運動,從而產生較強的改善肌力的效應,不失為一種省時、省力、痛微、效捷的運針手法。每天針刺1次,每周針刺3次,共12次為一觀察療程。
評定標準:評估結果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積分法及FCA綜合功能評定法,評定患者1、3個療程時患肢運動功能。由經過統一培訓的康復醫師進行評定,且測評者不參與治療。首次評估在接受治療前,再次評估在治療后1、3個療程時。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計算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入組時各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3個療程后治療組患者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積分法及FCA綜合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各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類富貴病接踵而來,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黏血癥、動脈粥樣硬化等基礎疾病的患病人數增加,腦卒中成為目前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一旦出現腦卒中,中樞神經受損,患肢運動功能下降,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將導致關節攣縮、變形等嚴重后遺癥,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臨床研究表明大部分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引起的運動障礙或多或少的被完全代償,這是因為神經組織在正常情況下固有的適應和順應的結果,即使是神經系統的實質性損傷,也能利用神經系統未受損部分的仍然可以利用的全部能力進行代償,這是自然發生的,既不是損傷的逆轉,也不是被破壞神經組織的再生,而是靠神經系統殘余部分的重組[5]。
祖國醫學認為,頭和腦都是臟腑經絡,氣血匯聚部位,腦為髓之海,頭部是調節全身氣血的重要部位。針刺頭皮部可廣泛用于治療頭源性疾病。現代醫學根據尸檢觀察到主要的腦回位置與相應的刺激區位置相符合,進一步明確了頭皮針治療腦卒中的理論基礎、改善側肢循環、促進腦血容量的增加、改善皮層病損區的供血供氧,從而加速腦組織和患肢功能恢復[6-7]。同時配合現代康復訓練可利用機體反射功能,調節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從一定程度上實現皮質功能重建[8-9],抑制病理反射,促進患者產生分離運動,增強患肢的協調控制能力,最終達到運動功能的最大恢復。
本文治療組患者應用頭皮抽提針法配合康復訓練1、3個療程時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積分法及FCA綜合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且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頭皮抽提針法配合康復訓練在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患肢運動功能方面是有明顯優越性的。當然頭皮抽提針法對于同是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脊髓損傷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是否有效,目前沒有文獻報道,是否可以考慮臨床應用、嘗試。但就本研究結果而言,頭皮抽提針法配合康復訓練,中西結合優勢互補,腦卒中偏癱患者將達到最佳康復治療效果。當然,腦卒中偏癱患者要更好的恢復肢體運動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還要正視社區家庭康復治療及心理康復治療,以期達到最佳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龐國軍,張挺,王可博.頭針抽提法治療腦卒中偏癱療效觀察.上海針灸雜志,2012,1017:18-19.
[2]南登崑.康復醫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58-166.
[3]朱明清,孔堯其,等.中國頭皮針.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3:118.
[4]陸壽康,孔堯其,等.實用頭針大全.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56-71.
[5]劉欽剛,主譯.偏癱患者全面康復治療.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2-3.
[6]頭皮針抽提法提高偏癱患肢肌力[N].中國中醫藥報,2009.
[7]頭皮針抽提法治療腦卒中中偏癱患者50例療效觀察.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10).
[8]崔曉,胡永善,吳毅,等.針刺結合功能訓練對社區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9,24(12):1083-1086.
[9]徐揚,胡桂芳,周平,等.三級康復整體護理方案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8):10-12.
【摘要】目的:探討頭皮抽提針法配合康復訓練對偏癱恢復期患肢運動功能恢復的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11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在常規康復治療的基礎上配合頭皮抽提針法;對照組給予常規康復治療。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積分法及FCA綜合功能評定法,評價患者治療1、3個療程時患肢運動功能恢復情況。結果:治療1、3個療程后研究患者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積分法及FCA患肢功能評分均較綜合治療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各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頭皮抽提針法配合康復訓練對偏癱恢復期患肢運動功能恢復有明確較好的療效,能較大程度的恢復肢體運動功能,預防殘疾,降低致殘率,減輕殘疾程度,值得推廣應用[1]。
【關鍵詞】頭皮針抽提法;康復訓練;偏癱;患肢運動功能
診斷標準:⑴中醫診斷標準:根據衛生部發布的《中藥新藥指導原則》中的《中風病中醫診斷標準》和《中風中經絡中醫辨證標準》來確診。主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強言塞或不語,偏身麻木;急性起病;病發多有誘因,未發病前有先兆癥狀;以40歲以上人群多發,具有兩個以上主癥,急性起病結合舌象、脈象、誘因、先兆、年齡等方面的特點即可確診。⑵西醫適應癥:腦血栓、腦出血、腦梗死形成后偏癱肢體恢復期。⑶排除標準:①神智昏迷或生命體征不穩定者;②認知障礙不能配合治療者;③發病時間超過半年者;④頭皮有瘢痕、腫瘤、嚴重感染、潰瘍或創傷者禁用;⑤施術部位為頭顱手術部位或未植入顱骨者;⑥妊娠者。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擇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118例,全部患者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排除因腦卒中以外的其他原因導致的肢體運動功能異常患者。全部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9例,治療組女40例,男19例,年齡55~77歲,平均62.2±4.4歲,對照組女38例,男21例,年齡56~77歲,平均63.9±4.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對照組:入院后藥物應用,常規甘露醇、甘油果糖減輕腦組織水腫,腦出血立止血,氨甲環酸止血,長春西汀、醒腦靜改善腦部供血供氧,奧拉西坦、腦復康改善腦細胞代謝等藥物的運用。康復訓練[2]:①預防關節攣縮、變形,如被動運動,在床上將肢體至于抗痙攣體位。②床上訓練。③坐起訓練,要求達到3級平衡。④從坐到站起。⑤站立及站立平衡訓練,要求達到3級平衡。⑥步行訓練。⑦上肢及手功能訓練,如肩關節及肩胛帶的活動,活動肘關節及腕關節、掌指、指間關節。⑧保守治療訓練:日常生活動作的訓練。在患者能進行床上活動時,便開始這方面的訓練。如患手功能恢復差,可訓練健手操作,以期達到生活自理。⑵治療組:除運用上述治療藥物及康復治療外,生命體征平穩、神智清楚后,配合頭皮抽提針療法[3,4],抽提法的操作要領有:①抽提力度:必須將全身力量集中于手指,然后形成爆發力,向外抽提。②抽提速度:即瞬間速度要快,但最好針體又不動,每次抽出不超出一分,切不能將針體大幅度抽出,這樣才能保持較大的刺激量,又減少疼痛,有利于反復抽提和長時間留針,還可維持刺激量。有研究認為,刺激量與療效關系密切。針刺間隙時間過長,療程過短,刺激量過小,都可影響療效。而頭皮抽提法不僅有較大的刺激量,而且有利于配合肢體運動,通過邊行針、邊運動、邊留針、常運動,從而產生較強的改善肌力的效應,不失為一種省時、省力、痛微、效捷的運針手法。每天針刺1次,每周針刺3次,共12次為一觀察療程。
評定標準:評估結果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積分法及FCA綜合功能評定法,評定患者1、3個療程時患肢運動功能。由經過統一培訓的康復醫師進行評定,且測評者不參與治療。首次評估在接受治療前,再次評估在治療后1、3個療程時。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計算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入組時各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3個療程后治療組患者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積分法及FCA綜合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各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類富貴病接踵而來,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黏血癥、動脈粥樣硬化等基礎疾病的患病人數增加,腦卒中成為目前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一旦出現腦卒中,中樞神經受損,患肢運動功能下降,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將導致關節攣縮、變形等嚴重后遺癥,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臨床研究表明大部分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引起的運動障礙或多或少的被完全代償,這是因為神經組織在正常情況下固有的適應和順應的結果,即使是神經系統的實質性損傷,也能利用神經系統未受損部分的仍然可以利用的全部能力進行代償,這是自然發生的,既不是損傷的逆轉,也不是被破壞神經組織的再生,而是靠神經系統殘余部分的重組[5]。
祖國醫學認為,頭和腦都是臟腑經絡,氣血匯聚部位,腦為髓之海,頭部是調節全身氣血的重要部位。針刺頭皮部可廣泛用于治療頭源性疾病。現代醫學根據尸檢觀察到主要的腦回位置與相應的刺激區位置相符合,進一步明確了頭皮針治療腦卒中的理論基礎、改善側肢循環、促進腦血容量的增加、改善皮層病損區的供血供氧,從而加速腦組織和患肢功能恢復[6-7]。同時配合現代康復訓練可利用機體反射功能,調節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從一定程度上實現皮質功能重建[8-9],抑制病理反射,促進患者產生分離運動,增強患肢的協調控制能力,最終達到運動功能的最大恢復。
本文治療組患者應用頭皮抽提針法配合康復訓練1、3個療程時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積分法及FCA綜合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且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頭皮抽提針法配合康復訓練在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患肢運動功能方面是有明顯優越性的。當然頭皮抽提針法對于同是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脊髓損傷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是否有效,目前沒有文獻報道,是否可以考慮臨床應用、嘗試。但就本研究結果而言,頭皮抽提針法配合康復訓練,中西結合優勢互補,腦卒中偏癱患者將達到最佳康復治療效果。當然,腦卒中偏癱患者要更好的恢復肢體運動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還要正視社區家庭康復治療及心理康復治療,以期達到最佳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龐國軍,張挺,王可博.頭針抽提法治療腦卒中偏癱療效觀察.上海針灸雜志,2012,1017:18-19.
[2]南登崑.康復醫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58-166.
[3]朱明清,孔堯其,等.中國頭皮針.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3:118.
[4]陸壽康,孔堯其,等.實用頭針大全.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56-71.
[5]劉欽剛,主譯.偏癱患者全面康復治療.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2-3.
[6]頭皮針抽提法提高偏癱患肢肌力[N].中國中醫藥報,2009.
[7]頭皮針抽提法治療腦卒中中偏癱患者50例療效觀察.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10).
[8]崔曉,胡永善,吳毅,等.針刺結合功能訓練對社區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9,24(12):1083-1086.
[9]徐揚,胡桂芳,周平,等.三級康復整體護理方案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