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楠 譚軍衛 劉秀如
【摘要】目的:對比分析心肌斷層顯像與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診斷冠心病的臨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間診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4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實施心肌斷層顯像與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將檢查結果與冠狀動脈造影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研究結果顯示,本組240例患者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有200名患者為冠心病,超聲心動圖顯示有166例患者室壁節段運動異常,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82.5%,敏感性為79.5%;心電圖檢測顯示有136例患ST-T段改變,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57.5%,敏感性為59.5%;動態心電圖顯示有146例患者例呈陽性,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55.0%,敏感性為64.0%;心肌斷層顯像顯示有142例患者顯像異常,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62.5%,敏感性為63.5%。結論:相比于心肌斷層顯像,超聲心動圖在冠心病的診斷中的敏感性相對較低,但這種方式具有較高的特異性,且顯著高于其他方法,能夠比較準確的診斷冠心病,值得在臨床應用上推廣。
【關鍵詞】心肌斷層顯像;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冠心病;診斷價值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病病因之一,其發病機制為冠狀動脈硬化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最終導致心臟病發生。冠心病發作的時候也會有不同的表現,其發病機制和發病部位也各不相同[1],臨床研究表明,及早的診斷并采取有效的處理治療措施對于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生存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采取有效的診斷方式就顯得非常重要。隨著科學技術水平和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提高,臨床上診斷冠心病的技術也不斷增多,并各具優勢弊端。本文旨在對比分析心肌斷層顯像與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診斷冠心病的臨床效果,特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間診治的24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間診治的24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本組患者中有136例為男性,104例為女性,年齡39~74歲,平均年齡54.56±3.11歲,患者入院時的臨床表現包括:有108名患者表現出胸悶心痛以及舌質紫暗,87例患者表現為神疲乏力、頭目眩暈以及氣短胸悶,101例患者表現為頭暈耳鳴、心煩不寐以及腰膝酸軟。
方法:所有患者均實施心肌斷層顯像與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將檢查結果與冠狀動脈造影進行對比分析。其中,超聲心動圖檢查使用的儀器為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步驟為:將胸骨旁左室各短軸切面、左室長軸切面、心尖四腔及心尖兩腔切面作為觀察點,對室壁運動的運動幅度、協調性、回聲強度及心腔形態進行詳細的觀察。然后根據美國超聲心動圖學會推薦的16節段左室壁分段法,先借助于M型超聲取樣測量各段室壁收縮期心內膜向心運動幅度和增厚情況,并對測量結果進行定性分析;心電圖診斷使用的儀器為“MAC-3500”12導聯同步描記心電圖機,主要操作方法為:對靜息狀態瞬時體表心電圖進行詳細的描記;動態心電圖診斷使用的儀器為產自美國的動態心電圖儀,操作方法為24小時持續記錄;心肌斷層顯像診斷使用的儀器為Discovery CT750 HD(GE公司生產),診斷操作主要是采集核素心肌顯像檢查及圖像;冠狀動脈造影主要是根據Judkin法進行,各儀器使用嚴格按照儀器操作規范進行。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軟件包對本次研究的結果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其中,計數資料以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本組240例患者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有200例患者為冠心病,超聲心動圖顯示有166例患者室壁節段運動異常,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82.5%,敏感性為79.5%;心電圖檢測顯示有136例患者ST-T段改變,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57.5%,敏感性為59.5%;動態心電圖顯示有146例患者例呈陽性,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55.0%,敏感性為64.0%;心肌斷層顯像顯示有142例患者顯像異常,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62.5%,敏感性為63.5%。具體情況,見表1。
討論
冠狀動脈造影被稱為冠心病的診斷標準,尤其是在實施冠脈搭橋手術以及介入治療前必須實施的檢查,但是這種檢查方式會對患者產生較大的創傷,病情檢查成本也比較高,患者往往難以耐受,因此在推廣應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2]。隨著超聲心動圖檢查的推廣應用,在冠心病的診斷中逐漸引入了這一方式,尤其是在心肌梗死部位的診斷,具有很高的診斷價值。但是這種方式沒有超聲心動圖直觀和形象,并且這種方式還會受到患者血脂、電解質、血壓、神經功能等指標的影響,因此無法對冠脈供血進行定位和定性,如果患者伴發有預激綜合征、左束支傳導阻滯、左室肥厚等繼發性ST-T變化心臟疾病的時候就無法取得良好的診斷效果[3]。而由于這種方式由于檢查成本低、無創傷、檢查迅速,因此在臨床上往往用作冠心病的篩查診斷;動態心電圖是隨著近幾年來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提高而研究的一種新型診斷技術,這種方式也是一種無創診斷方法,在冠心病的診斷中特異性和敏感性均比較低,但它可以將心電圖24小時ST-T的變化情況完整的記錄下來,因此可以獲得冠心病缺血型ST-T的該變情況,同時可以將相應部位缺血的嚴重程度以及時間等信心全面、準確的反應出來,因此在心肌缺血患者的診斷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4];心肌斷層顯像是一項非侵入性成熟的顯像診斷技術,該技術主要的作用是診斷冠心病、評價冠心病的治療效果以及預后情況。其診斷原理主要是通過對細胞病變的檢測進行疾病判斷,但心肌細胞病變眾多,而任何原因造成心肌細胞病變都可以使檢測結果出現假陽性,降低了檢測特異性[5]。因此,心肌斷層顯像雖然對冠心病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在陽性分析的時候不能單純的依靠檢測結果,還需要結合臨床全面分析,避免非冠心病的其他因素造成的干擾,另一方面,心肌斷層顯像需要較高的檢測成本,因此在推廣應用上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6]。
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的方式,對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間診治的24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超聲心動圖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82.5%,敏感性為79.5%;心電圖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57.5%,敏感性為59.5%;動態心電圖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55.0%,敏感性為64.0%;心肌斷層顯像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62.5%,敏感性為63.5%。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相比于心肌斷層顯像,超聲心動圖在冠心病的診斷中的敏感性相對較低,但這種方式具有較高的特異性,且顯著高于其他方法,能夠比較準確的診斷冠心病,值得在臨床應用上推廣。
參考文獻
[1]寧尚峰,黎川華,馬安康.(99m)Tc-MIBI心肌灌注顯像對胸痛患者疑診冠心病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30):110-111.
[2]高淑蓉.常規超聲心動圖、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及核素心肌灌注斷層顯像對冠心病診斷的對比研究[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1(12):821-824.
[3]張文杰,司芩,楊璐.動態心電圖與超聲心動圖診斷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價值比較[J].現代儀器,2011(4):24-25.
[4]黃海韻.冠狀動脈可視化及超聲心動圖新技術在定量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療前后心肌運動及心功能中的價值[D].第三軍醫大學,2012.
[5]趙娜.門控心肌灌注顯像對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評價[D].遼寧醫學院,2012.
[6]蔣寧一,呂斌,譚桂明,劉生,梁九根,盧獻平.(99m)Tc-MIBI心肌斷層顯像雙嘧達莫試驗診斷冠心病的臨床價值[J].中國循環雜志,2013(12):716-718.
【摘要】目的:對比分析心肌斷層顯像與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診斷冠心病的臨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間診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4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實施心肌斷層顯像與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將檢查結果與冠狀動脈造影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研究結果顯示,本組240例患者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有200名患者為冠心病,超聲心動圖顯示有166例患者室壁節段運動異常,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82.5%,敏感性為79.5%;心電圖檢測顯示有136例患ST-T段改變,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57.5%,敏感性為59.5%;動態心電圖顯示有146例患者例呈陽性,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55.0%,敏感性為64.0%;心肌斷層顯像顯示有142例患者顯像異常,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62.5%,敏感性為63.5%。結論:相比于心肌斷層顯像,超聲心動圖在冠心病的診斷中的敏感性相對較低,但這種方式具有較高的特異性,且顯著高于其他方法,能夠比較準確的診斷冠心病,值得在臨床應用上推廣。
【關鍵詞】心肌斷層顯像;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冠心病;診斷價值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病病因之一,其發病機制為冠狀動脈硬化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最終導致心臟病發生。冠心病發作的時候也會有不同的表現,其發病機制和發病部位也各不相同[1],臨床研究表明,及早的診斷并采取有效的處理治療措施對于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生存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采取有效的診斷方式就顯得非常重要。隨著科學技術水平和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提高,臨床上診斷冠心病的技術也不斷增多,并各具優勢弊端。本文旨在對比分析心肌斷層顯像與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診斷冠心病的臨床效果,特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間診治的24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間診治的24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本組患者中有136例為男性,104例為女性,年齡39~74歲,平均年齡54.56±3.11歲,患者入院時的臨床表現包括:有108名患者表現出胸悶心痛以及舌質紫暗,87例患者表現為神疲乏力、頭目眩暈以及氣短胸悶,101例患者表現為頭暈耳鳴、心煩不寐以及腰膝酸軟。
方法:所有患者均實施心肌斷層顯像與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將檢查結果與冠狀動脈造影進行對比分析。其中,超聲心動圖檢查使用的儀器為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步驟為:將胸骨旁左室各短軸切面、左室長軸切面、心尖四腔及心尖兩腔切面作為觀察點,對室壁運動的運動幅度、協調性、回聲強度及心腔形態進行詳細的觀察。然后根據美國超聲心動圖學會推薦的16節段左室壁分段法,先借助于M型超聲取樣測量各段室壁收縮期心內膜向心運動幅度和增厚情況,并對測量結果進行定性分析;心電圖診斷使用的儀器為“MAC-3500”12導聯同步描記心電圖機,主要操作方法為:對靜息狀態瞬時體表心電圖進行詳細的描記;動態心電圖診斷使用的儀器為產自美國的動態心電圖儀,操作方法為24小時持續記錄;心肌斷層顯像診斷使用的儀器為Discovery CT750 HD(GE公司生產),診斷操作主要是采集核素心肌顯像檢查及圖像;冠狀動脈造影主要是根據Judkin法進行,各儀器使用嚴格按照儀器操作規范進行。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軟件包對本次研究的結果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其中,計數資料以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本組240例患者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有200例患者為冠心病,超聲心動圖顯示有166例患者室壁節段運動異常,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82.5%,敏感性為79.5%;心電圖檢測顯示有136例患者ST-T段改變,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57.5%,敏感性為59.5%;動態心電圖顯示有146例患者例呈陽性,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55.0%,敏感性為64.0%;心肌斷層顯像顯示有142例患者顯像異常,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62.5%,敏感性為63.5%。具體情況,見表1。
討論
冠狀動脈造影被稱為冠心病的診斷標準,尤其是在實施冠脈搭橋手術以及介入治療前必須實施的檢查,但是這種檢查方式會對患者產生較大的創傷,病情檢查成本也比較高,患者往往難以耐受,因此在推廣應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2]。隨著超聲心動圖檢查的推廣應用,在冠心病的診斷中逐漸引入了這一方式,尤其是在心肌梗死部位的診斷,具有很高的診斷價值。但是這種方式沒有超聲心動圖直觀和形象,并且這種方式還會受到患者血脂、電解質、血壓、神經功能等指標的影響,因此無法對冠脈供血進行定位和定性,如果患者伴發有預激綜合征、左束支傳導阻滯、左室肥厚等繼發性ST-T變化心臟疾病的時候就無法取得良好的診斷效果[3]。而由于這種方式由于檢查成本低、無創傷、檢查迅速,因此在臨床上往往用作冠心病的篩查診斷;動態心電圖是隨著近幾年來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提高而研究的一種新型診斷技術,這種方式也是一種無創診斷方法,在冠心病的診斷中特異性和敏感性均比較低,但它可以將心電圖24小時ST-T的變化情況完整的記錄下來,因此可以獲得冠心病缺血型ST-T的該變情況,同時可以將相應部位缺血的嚴重程度以及時間等信心全面、準確的反應出來,因此在心肌缺血患者的診斷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4];心肌斷層顯像是一項非侵入性成熟的顯像診斷技術,該技術主要的作用是診斷冠心病、評價冠心病的治療效果以及預后情況。其診斷原理主要是通過對細胞病變的檢測進行疾病判斷,但心肌細胞病變眾多,而任何原因造成心肌細胞病變都可以使檢測結果出現假陽性,降低了檢測特異性[5]。因此,心肌斷層顯像雖然對冠心病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在陽性分析的時候不能單純的依靠檢測結果,還需要結合臨床全面分析,避免非冠心病的其他因素造成的干擾,另一方面,心肌斷層顯像需要較高的檢測成本,因此在推廣應用上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6]。
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的方式,對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間診治的24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超聲心動圖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82.5%,敏感性為79.5%;心電圖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57.5%,敏感性為59.5%;動態心電圖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55.0%,敏感性為64.0%;心肌斷層顯像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62.5%,敏感性為63.5%。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相比于心肌斷層顯像,超聲心動圖在冠心病的診斷中的敏感性相對較低,但這種方式具有較高的特異性,且顯著高于其他方法,能夠比較準確的診斷冠心病,值得在臨床應用上推廣。
參考文獻
[1]寧尚峰,黎川華,馬安康.(99m)Tc-MIBI心肌灌注顯像對胸痛患者疑診冠心病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30):110-111.
[2]高淑蓉.常規超聲心動圖、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及核素心肌灌注斷層顯像對冠心病診斷的對比研究[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1(12):821-824.
[3]張文杰,司芩,楊璐.動態心電圖與超聲心動圖診斷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價值比較[J].現代儀器,2011(4):24-25.
[4]黃海韻.冠狀動脈可視化及超聲心動圖新技術在定量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療前后心肌運動及心功能中的價值[D].第三軍醫大學,2012.
[5]趙娜.門控心肌灌注顯像對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評價[D].遼寧醫學院,2012.
[6]蔣寧一,呂斌,譚桂明,劉生,梁九根,盧獻平.(99m)Tc-MIBI心肌斷層顯像雙嘧達莫試驗診斷冠心病的臨床價值[J].中國循環雜志,2013(12):716-718.
【摘要】目的:對比分析心肌斷層顯像與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診斷冠心病的臨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間診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4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實施心肌斷層顯像與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將檢查結果與冠狀動脈造影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研究結果顯示,本組240例患者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有200名患者為冠心病,超聲心動圖顯示有166例患者室壁節段運動異常,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82.5%,敏感性為79.5%;心電圖檢測顯示有136例患ST-T段改變,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57.5%,敏感性為59.5%;動態心電圖顯示有146例患者例呈陽性,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55.0%,敏感性為64.0%;心肌斷層顯像顯示有142例患者顯像異常,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62.5%,敏感性為63.5%。結論:相比于心肌斷層顯像,超聲心動圖在冠心病的診斷中的敏感性相對較低,但這種方式具有較高的特異性,且顯著高于其他方法,能夠比較準確的診斷冠心病,值得在臨床應用上推廣。
【關鍵詞】心肌斷層顯像;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冠心病;診斷價值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病病因之一,其發病機制為冠狀動脈硬化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最終導致心臟病發生。冠心病發作的時候也會有不同的表現,其發病機制和發病部位也各不相同[1],臨床研究表明,及早的診斷并采取有效的處理治療措施對于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生存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采取有效的診斷方式就顯得非常重要。隨著科學技術水平和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提高,臨床上診斷冠心病的技術也不斷增多,并各具優勢弊端。本文旨在對比分析心肌斷層顯像與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診斷冠心病的臨床效果,特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間診治的24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間診治的24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本組患者中有136例為男性,104例為女性,年齡39~74歲,平均年齡54.56±3.11歲,患者入院時的臨床表現包括:有108名患者表現出胸悶心痛以及舌質紫暗,87例患者表現為神疲乏力、頭目眩暈以及氣短胸悶,101例患者表現為頭暈耳鳴、心煩不寐以及腰膝酸軟。
方法:所有患者均實施心肌斷層顯像與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將檢查結果與冠狀動脈造影進行對比分析。其中,超聲心動圖檢查使用的儀器為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步驟為:將胸骨旁左室各短軸切面、左室長軸切面、心尖四腔及心尖兩腔切面作為觀察點,對室壁運動的運動幅度、協調性、回聲強度及心腔形態進行詳細的觀察。然后根據美國超聲心動圖學會推薦的16節段左室壁分段法,先借助于M型超聲取樣測量各段室壁收縮期心內膜向心運動幅度和增厚情況,并對測量結果進行定性分析;心電圖診斷使用的儀器為“MAC-3500”12導聯同步描記心電圖機,主要操作方法為:對靜息狀態瞬時體表心電圖進行詳細的描記;動態心電圖診斷使用的儀器為產自美國的動態心電圖儀,操作方法為24小時持續記錄;心肌斷層顯像診斷使用的儀器為Discovery CT750 HD(GE公司生產),診斷操作主要是采集核素心肌顯像檢查及圖像;冠狀動脈造影主要是根據Judkin法進行,各儀器使用嚴格按照儀器操作規范進行。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軟件包對本次研究的結果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其中,計數資料以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本組240例患者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有200例患者為冠心病,超聲心動圖顯示有166例患者室壁節段運動異常,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82.5%,敏感性為79.5%;心電圖檢測顯示有136例患者ST-T段改變,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57.5%,敏感性為59.5%;動態心電圖顯示有146例患者例呈陽性,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55.0%,敏感性為64.0%;心肌斷層顯像顯示有142例患者顯像異常,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62.5%,敏感性為63.5%。具體情況,見表1。
討論
冠狀動脈造影被稱為冠心病的診斷標準,尤其是在實施冠脈搭橋手術以及介入治療前必須實施的檢查,但是這種檢查方式會對患者產生較大的創傷,病情檢查成本也比較高,患者往往難以耐受,因此在推廣應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2]。隨著超聲心動圖檢查的推廣應用,在冠心病的診斷中逐漸引入了這一方式,尤其是在心肌梗死部位的診斷,具有很高的診斷價值。但是這種方式沒有超聲心動圖直觀和形象,并且這種方式還會受到患者血脂、電解質、血壓、神經功能等指標的影響,因此無法對冠脈供血進行定位和定性,如果患者伴發有預激綜合征、左束支傳導阻滯、左室肥厚等繼發性ST-T變化心臟疾病的時候就無法取得良好的診斷效果[3]。而由于這種方式由于檢查成本低、無創傷、檢查迅速,因此在臨床上往往用作冠心病的篩查診斷;動態心電圖是隨著近幾年來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提高而研究的一種新型診斷技術,這種方式也是一種無創診斷方法,在冠心病的診斷中特異性和敏感性均比較低,但它可以將心電圖24小時ST-T的變化情況完整的記錄下來,因此可以獲得冠心病缺血型ST-T的該變情況,同時可以將相應部位缺血的嚴重程度以及時間等信心全面、準確的反應出來,因此在心肌缺血患者的診斷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4];心肌斷層顯像是一項非侵入性成熟的顯像診斷技術,該技術主要的作用是診斷冠心病、評價冠心病的治療效果以及預后情況。其診斷原理主要是通過對細胞病變的檢測進行疾病判斷,但心肌細胞病變眾多,而任何原因造成心肌細胞病變都可以使檢測結果出現假陽性,降低了檢測特異性[5]。因此,心肌斷層顯像雖然對冠心病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在陽性分析的時候不能單純的依靠檢測結果,還需要結合臨床全面分析,避免非冠心病的其他因素造成的干擾,另一方面,心肌斷層顯像需要較高的檢測成本,因此在推廣應用上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6]。
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的方式,對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間診治的24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超聲心動圖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82.5%,敏感性為79.5%;心電圖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57.5%,敏感性為59.5%;動態心電圖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55.0%,敏感性為64.0%;心肌斷層顯像診斷冠狀病的特異性為62.5%,敏感性為63.5%。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相比于心肌斷層顯像,超聲心動圖在冠心病的診斷中的敏感性相對較低,但這種方式具有較高的特異性,且顯著高于其他方法,能夠比較準確的診斷冠心病,值得在臨床應用上推廣。
參考文獻
[1]寧尚峰,黎川華,馬安康.(99m)Tc-MIBI心肌灌注顯像對胸痛患者疑診冠心病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30):110-111.
[2]高淑蓉.常規超聲心動圖、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及核素心肌灌注斷層顯像對冠心病診斷的對比研究[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1(12):821-824.
[3]張文杰,司芩,楊璐.動態心電圖與超聲心動圖診斷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價值比較[J].現代儀器,2011(4):24-25.
[4]黃海韻.冠狀動脈可視化及超聲心動圖新技術在定量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療前后心肌運動及心功能中的價值[D].第三軍醫大學,2012.
[5]趙娜.門控心肌灌注顯像對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評價[D].遼寧醫學院,2012.
[6]蔣寧一,呂斌,譚桂明,劉生,梁九根,盧獻平.(99m)Tc-MIBI心肌斷層顯像雙嘧達莫試驗診斷冠心病的臨床價值[J].中國循環雜志,2013(12):716-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