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秋生
【摘要】目的:觀察氨磷汀(AMF)對老年高危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的治療效果。方法:選擇18例臨床確診為老年高危型MDS的患者,應用AMF為主要藥物進行治療,并檢查治療前后的血紅蛋白(Hb)計數、白細胞(WBC)計數、血小板(Plt)計數,進行比較。發現治療后Hb、WBC、Plt增加。結論:AMF在MDS的治療中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氨磷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療效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是一組骨髓全能干細胞分化障礙,引起骨髓無效造血為特征以外周血血細胞減少和骨髓形態學表現為病態造血異常特點的克隆性干細胞疾病。雖然目前治療該病的方法很多,根據分型不同,治療也不盡相同,治療方法包括刺激骨髓造血、誘導分化治療、化療、抗血管生成藥物及干細胞移植。但由于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高危型患者年齡較大,尤其對于高齡患者,這類患者往往同時具有如心臟、腎臟、肺部等重要臟器功能疾病,治療中隨時會出現感染、出血等并發癥導致生命危險,臨床上可以選擇的治療方案不多,對癥支持治療仍然是主要治療方法。我院2009年9月~2012年12月運用氨磷汀治療18例老年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取得了一定經驗,現在匯報如下。
資料與方法
所選18例MDS老年高危患者中,男患者14例,女患者4例,平均年齡為71.5歲(58~79歲)。其中10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壓、心功能不全、慢性支氣管炎等各種重要臟器疾病。患者MDS的診斷主要依據經骨髓細胞形態學檢查和骨髓細胞染色體核型分析確診,符合國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其中MDS-RAS 6例[1],MDS-RAEB 8例,MDS-RAEB-t 4例。在接受應用氨磷汀治療前,所有患者接受過全反式維甲酸、雄激素、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及輸血支持等治療。應用上述治療方案治療效果欠佳或無效。
治療方案:氨磷汀(AMF)具體用藥方案:氨磷汀0.4g靜滴1次/日,共計5天,7天1療程,3療程為1個治療周期,每1個療程均需復查血象、肝腎功能等指標。血紅蛋白低于60g/L時,輸血支持治療,治療2個周期結束后檢查骨髓細胞學, 評價患者治療效果并觀察應用氨磷汀后產生的各種不良反應。若患者病情無明顯好轉可改用其他方案。
評價指標:MDS療效判定標準:按張之南等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分為:①完全緩解:符合下列條件且持續半年以上,貧血及出血癥狀消失,外周血Hb>100g/L,WBC>4.0×109/L,PLT(80~100)×109/L,骨髓病態造血消失、無幼稚細胞。②部分緩解:符合下列條件且持續至少2個月,貧血、出血癥狀消失,外周血三系細胞有一定恢復,骨髓病態造血現象減輕、原始細胞減少50%以上。③進步:貧血、出血癥狀好轉,不輸血Hb較前1個月增加30g/L,骨髓原始細胞減少。④無效:經充分治療不能達上述指標者。
不良反應:在應用AMF治療過程中未發現明顯的胃腸道反應、末梢神經病變、肝腎功能損傷,過敏反應和腹瀉等不良反應。
結果
疾病自然病程改變,根據血液學指標改善標準,血紅蛋白改善率為67%(12/18),血小板改善為61%(11/18),中性粒細胞改善率為50%(9/18)。其中8例患者經過本方案治療后減少了輸血量及次數,緩解了患者對長期輸血心理依賴性和心理負擔。18例患者中使用AMF治療目前維持治療時間已達17個月,隨著療程的逐漸增加,患者維持治療的長期效應更佳。脫離輸血支持治療有5例。7例患者治療前需要間斷輸血,在應用氨磷汀3~7個療程治療之后未再輸血治療,Hb波動在100g/L左右。而6例患者在應用氨磷汀治療后,目前Hb波動在60g/L左右,輸血間隔延長至1~2個月。
討論
MDS是一種造血干/祖細胞水平損傷的惡性克隆性疾病,發病機制復雜,大量研究表明包括造血干細胞異常[2],癌基因突變、無效造血、造血生長因子異常,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異常、細胞周期異常、氧化性應激、線粒體異常、細胞生長周期異常、卡司派斯活化異常等。老年高危MDS患者多數演變為骨髓纖維化或者轉化為急性白血病或者合并各臟器感染及出血,功能衰竭并發癥等而死亡。雖然目前應用聯合化療及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治高危型MDS的關鍵。老年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身體體質差常常同時合并有慢性心肺等重要臟器疾病,不能耐受大劑量化療聯合化療,化療后患者骨髓恢復慢,出現各臟器功能異常、感染及出血等并發癥多,死亡率高。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MDS,對于老年患者,年齡大,復發率高,移植相關死亡率高。氨磷汀是一種磷酸化的有機硫醇藥物,其體外代謝產物具有抗氧化保護細胞作用,其體內代謝產物具有抗氧化保護細胞作用,早期該藥是用來降低化療藥物導致不良反應。隨著近年來不斷研究發現[3],對MDS患者有明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可以保護造血細胞,穩定DNA,減少細胞凋亡,刺激造血細胞生長。
總之,氨磷汀治療MDS有一定的療效,尤其對于高危老年MDS病人,為該類患者治療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明顯改善該類患者造血功能,延長甚至脫離患者的輸血次數,改善患者機體免疫力,減少患者感染幾率,各臟器出血風險得到減少,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值得臨床進一步應用研究。
參考文獻
[1]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263-422.
[2]浦權.實用血液病學[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494-496.
[3]楊曉鳳.實用血液疾病治療學[M]1版.北京,200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