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力格圖 烏云娜
【摘要】頸椎病的醫學稱謂是頸椎綜合征,其范圍非常廣,囊括了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等疾病,以退行性的病理變化為主要特點。頸椎病的發病原因較多,頸椎神經長期處于緊繃狀態,患有骨質增生等疾病,或者是椎間盤突出、韌帶厚度不斷增加,都有可能使頸椎的神經受到壓迫,導致人體機能出現一些功能性障礙,導致頸椎病的發生。通常情況下,頸椎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椎節失穩、髓核突出、骨刺、韌帶增加、椎管狹窄,只要頸椎周圍的神經受到壓迫或者是刺激,就會引起頸椎疼痛。本文就從頸椎病的發病原因、護理措施和合理飲食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關鍵詞】頸椎病;護理措施;飲食
分析頸椎病的主要病因
頸椎病的多發人群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主要是由于頸椎間盤功能發生老化、退化和一些病理性的變化,使得周圍的神經根和脊髓受到刺激和壓迫,導致頸椎動脈的血液循環發生變化所引起的一種疾病。因為該病的發病原因較多,所以使得病情的判斷比較復雜[1]。
要弄清楚頸椎病的發病原因,首先就要弄清楚頸椎的結構。上顱和胸椎之間的部位就是頸椎,結構和腰椎間盤很相似,間盤具有一定的厚度,活動的范圍也比較廣。其中旋轉活動由第1和第2頸椎完成,前后移動由第3頸椎的下端完成,屈伸活動則由第5、第6頸椎完成。這些活動都是人體經常進行的活動,所以頸椎的活動范圍較大,就容易造成頸椎周圍的韌帶損傷。其次,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各項技能逐漸老化,頸椎也不例外,頸椎的彈性會逐漸減少,脆性不斷增加,如果不能及時進行調節,頸椎就更容易受到損傷,通過自身的修復反應之后,就會導致骨質增生和椎間盤突出,使周圍的組織受到壓迫。如果突出物向外,就會對神經根造成壓迫;如果突出物向后,則會對脊髓產生壓迫;如果突出物向側方,則會刺激交感神經。
對頸椎病患者的護理措施
醫務人員護理頸椎病患者的注意事項:首先,密切關注患者疼痛部位的變化和四肢情況,做好對患者生命體征,例如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指標的變化。對于長期臥床不起的患者,護理人員還應該預防并發癥的出現。可以對這類病人進行骨突部位的按摩,鼓勵病人加強各個關節的活動,按摩師最好選用50%的紅花油精。其次,要對換專業進行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的焦慮感。護理人員要讓患者掌握頸椎病的基本常識,增強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并教授患者正確的護理方法。在護理過程中要求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如果患者的情緒低落,就要及時進行調節,溫馨提示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助于疾病的康復。最后,對患者進行正確牽引,緩解機械性壓迫帶來的疼痛感。在對患者進行牽引時,要糾正患者的姿勢、位置,并詢問患者是否出現頭暈、惡心、心悸等癥狀,如果有,護理人員就應根據患者情況進行及時調整。在對患者進行藥物、按摩和理療護理時,應該讓患者堅持正確的頭頸部鍛煉。
患者個人自身護理的注意事項:第一、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睡眠時保持頸椎生理曲度,正確使用枕頭。勿使枕頭位置偏上或偏下,忌睡高枕或不用枕頭,以免引起頸椎過伸、過屈、一側肌肉緊張勞損、誘發頸椎病。保證良好的睡眠體位,以仰臥位與側臥位為佳,忌俯臥位。氣候變化時注意避免頸部受涼,夏日,更應避免空調環境下冷風直吹身體,室內環境不可過于潮濕。第二、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也是護理頸椎病必要的措施。避免長時間被迫體位,特別是同職業關系密切的患者,如會計、打字員、制繡縫紉工等,更要注意。伏案工作1小時后應休息10~20分鐘,以便頸部肌肉放松。也可調整座椅高度,注意讀寫姿勢。第三、加強功能鍛煉。功能鍛煉是護理頸椎病預防復發的重要措施。由于頸部肌肉薄弱,加之牽引、按摩等療法,致使頸肌肌力減退。做頸肌擴張收縮鍛煉,左顧右盼、項臂爭力等,使頸肌力量得以加強,頸椎關節穩定性得以恢復。練功時注意循序漸進、勞逸結合,避免勞累及過度屈伸頸椎,以免再損傷。
合理飲食搭配
患者在采用科學治療方法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對頸椎病的日常護理,頸椎病的日常護理中就包括合理的飲食搭配。頸椎病患者可以多吃一點富含鈣質、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因為頸椎病很大程度上由于椎體增生和骨質疏松退化所導致的,多吃含鈣的食物能夠增強骨質,以牛奶、魚、豬骨、黃豆和黑豆為最佳;蛋白質是韌帶形成的重要元素,是骨骼和肌肉的主要營養來源,而且B類維生素還具有緩解疼痛和疲勞的作用[2]??傊瑢ΠY進食,就能有利于頸椎病患者的康復。
結束語
綜上所述,頸椎病的發病原因有很多,在明白病因之后就要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不僅醫務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正確的護理,患者自身也要加強自我護理,并注意合理的飲食,這樣才有助于疾病的治療。
參考文獻
[1]韓歆,汪蘭,劉李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護理[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3(8):48-49.
[2]閆武彬,姜國云.中藥熏蒸結合針刺治療頸椎病的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