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琦++張愛琳++白莉
【摘要】目的:比較產后尿潴留的兩種護理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本科室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分娩的80例產后尿潴留患者,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使用開塞露誘導排尿,對照組使用聽水聲誘導排尿以及手按摩的方法。結果:觀察組治療率為98.0%,對照組的治療率為84.0%。兩組比較差異P<0.01,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開塞露誘導排尿具有可行性、實用性和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產后尿潴留;護理;比較
產后尿潴留是非常普遍常見的產科并發(fā)癥,簡單的說就是在孕婦產后的6h,孕婦會出現(xiàn)暫時性的排尿困難障礙,表現(xiàn)形式為排尿不凈、不能自行排尿和排尿不暢。這種并發(fā)癥常見于剖宮產、正常分娩以及滯產。如果處理不及時,就會引起尿路感染,陰道出血量就會增多,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身心痛苦。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取本科室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分娩的80例產后尿潴留患者,30例為經(jīng)產婦,50例為初產婦,產婦年齡在21~37歲,5例患者是會陰Ⅰ度裂傷,15例患者為會陰Ⅱ度裂傷,60例患者會陰側切。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與觀察組的產婦孕周、分娩形式、年齡以及總產科一般資料比較,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方法:觀察組使用開塞露誘導排尿,對照組使用聽水聲誘導排尿以及手按摩的方法。剪開開塞露的封口,用火烤開口,讓截面變的更加圓滑,擠出少許的液體潤滑開口,插入患者的肛門,緩緩注入開塞露,4~5mim后患者方可排便,患者排便時便會一起排出尿液。對照組使用聽流水聲和按摩法進行誘導排尿。
療效評價:對護理干預2h內的患者的排尿量進行觀察,當排尿量>500ml時視為顯效,排尿量為100~500ml時視為有效,當排尿量<100ml或無排尿量的時候視為無效。
統(tǒng)計學方法:利用X2檢驗進行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
結果
對照組,顯效28例,有效16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4%,觀察組顯效有32例,有效有7例,無效有1例,總有效率為98%。兩組比較差異P<0.01,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討論
一般來說,媽媽在產后的4~6個小時就可以自己小便了,如果孕婦在分娩后的6~8個小時還不能正常的排尿,膀胱甚至有飽漲的感覺,那么就可以確定為尿潴留[1-2]。尿潴留會影響患者運動,患者產后的盆腔壓力會下降,導致盆腔中產生淤血,而生產時間過長還會消耗孕婦體力,導致患者排尿困難。產后尿潴留一般為急性動力尿潴留,尿道和膀胱沒有梗阻因素,但是膀胱收縮卻很無力,障礙排空后引起尿潴留[3]。
當孕婦對床上排尿不能適應,加上孕婦生產非常疲勞,在主觀上不愿意進行活動,就會使膀胱有種充盈感,從而產生尿潴留。分娩時,胎先露會給盆地神經(jīng)以及膀胱三角區(qū)進行一定時間的壓迫,導致膀胱黏膜充血、排空障礙、肌張力下降以及水腫的情況,從而導致尿潴留。孕婦產后,腹壓會下降,腹壁松弛下來,限制了膀胱牽張感受器的功能,使產婦膀胱內有尿液,而孕婦卻沒有尿意[4]。
本次研究取本科室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分娩的80例產后尿潴留患者,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與觀察組的產婦孕周、分娩形式、年齡以及總產科一般資料比較,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使用開塞露誘導排尿顯效有32例,有效有7例,無效有1例,總有效率為98%,該治療方法操作簡單、方便,有一定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實用性,值得臨床推廣。
實際工作中,護理人員一定要做好護理的基礎工作,重視飲水量大和進行靜脈輸液的產婦[5]。孕婦產后4h后,要對孕婦排尿行為多加鼓勵,如果孕婦出現(xiàn)排尿困難的現(xiàn)象,要盡量幫助孕婦排除思想顧慮,激勵孕婦做起來排尿。結合孕婦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幫助孕婦盡早排尿。
參考文獻
[1]周翠平,蔡銀素,李素青,王斯.產后尿潴留的兩種護理治療方法臨床比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6):33-34.
[2]廉法英,張淑紅.產后尿潴留的兩種治療護理方法臨床比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2):421-422.
[3]孫林愛.產后尿潴留兩種護理方法效果比較[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1(32):1049-1050.
[4]彭玉霞.產后尿潴留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26):647-648.
[5]廖振伶,羅遠莎,馬燕華,劉穗.兩種方法治療產后尿潴留的效果觀察及護理[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7(4):36-38.
【摘要】目的:比較產后尿潴留的兩種護理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本科室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分娩的80例產后尿潴留患者,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使用開塞露誘導排尿,對照組使用聽水聲誘導排尿以及手按摩的方法。結果:觀察組治療率為98.0%,對照組的治療率為84.0%。兩組比較差異P<0.01,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開塞露誘導排尿具有可行性、實用性和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產后尿潴留;護理;比較
產后尿潴留是非常普遍常見的產科并發(fā)癥,簡單的說就是在孕婦產后的6h,孕婦會出現(xiàn)暫時性的排尿困難障礙,表現(xiàn)形式為排尿不凈、不能自行排尿和排尿不暢。這種并發(fā)癥常見于剖宮產、正常分娩以及滯產。如果處理不及時,就會引起尿路感染,陰道出血量就會增多,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身心痛苦。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取本科室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分娩的80例產后尿潴留患者,30例為經(jīng)產婦,50例為初產婦,產婦年齡在21~37歲,5例患者是會陰Ⅰ度裂傷,15例患者為會陰Ⅱ度裂傷,60例患者會陰側切。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與觀察組的產婦孕周、分娩形式、年齡以及總產科一般資料比較,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方法:觀察組使用開塞露誘導排尿,對照組使用聽水聲誘導排尿以及手按摩的方法。剪開開塞露的封口,用火烤開口,讓截面變的更加圓滑,擠出少許的液體潤滑開口,插入患者的肛門,緩緩注入開塞露,4~5mim后患者方可排便,患者排便時便會一起排出尿液。對照組使用聽流水聲和按摩法進行誘導排尿。
療效評價:對護理干預2h內的患者的排尿量進行觀察,當排尿量>500ml時視為顯效,排尿量為100~500ml時視為有效,當排尿量<100ml或無排尿量的時候視為無效。
統(tǒng)計學方法:利用X2檢驗進行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
結果
對照組,顯效28例,有效16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4%,觀察組顯效有32例,有效有7例,無效有1例,總有效率為98%。兩組比較差異P<0.01,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討論
一般來說,媽媽在產后的4~6個小時就可以自己小便了,如果孕婦在分娩后的6~8個小時還不能正常的排尿,膀胱甚至有飽漲的感覺,那么就可以確定為尿潴留[1-2]。尿潴留會影響患者運動,患者產后的盆腔壓力會下降,導致盆腔中產生淤血,而生產時間過長還會消耗孕婦體力,導致患者排尿困難。產后尿潴留一般為急性動力尿潴留,尿道和膀胱沒有梗阻因素,但是膀胱收縮卻很無力,障礙排空后引起尿潴留[3]。
當孕婦對床上排尿不能適應,加上孕婦生產非常疲勞,在主觀上不愿意進行活動,就會使膀胱有種充盈感,從而產生尿潴留。分娩時,胎先露會給盆地神經(jīng)以及膀胱三角區(qū)進行一定時間的壓迫,導致膀胱黏膜充血、排空障礙、肌張力下降以及水腫的情況,從而導致尿潴留。孕婦產后,腹壓會下降,腹壁松弛下來,限制了膀胱牽張感受器的功能,使產婦膀胱內有尿液,而孕婦卻沒有尿意[4]。
本次研究取本科室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分娩的80例產后尿潴留患者,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與觀察組的產婦孕周、分娩形式、年齡以及總產科一般資料比較,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使用開塞露誘導排尿顯效有32例,有效有7例,無效有1例,總有效率為98%,該治療方法操作簡單、方便,有一定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實用性,值得臨床推廣。
實際工作中,護理人員一定要做好護理的基礎工作,重視飲水量大和進行靜脈輸液的產婦[5]。孕婦產后4h后,要對孕婦排尿行為多加鼓勵,如果孕婦出現(xiàn)排尿困難的現(xiàn)象,要盡量幫助孕婦排除思想顧慮,激勵孕婦做起來排尿。結合孕婦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幫助孕婦盡早排尿。
參考文獻
[1]周翠平,蔡銀素,李素青,王斯.產后尿潴留的兩種護理治療方法臨床比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6):33-34.
[2]廉法英,張淑紅.產后尿潴留的兩種治療護理方法臨床比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2):421-422.
[3]孫林愛.產后尿潴留兩種護理方法效果比較[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1(32):1049-1050.
[4]彭玉霞.產后尿潴留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26):647-648.
[5]廖振伶,羅遠莎,馬燕華,劉穗.兩種方法治療產后尿潴留的效果觀察及護理[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7(4):36-38.
【摘要】目的:比較產后尿潴留的兩種護理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本科室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分娩的80例產后尿潴留患者,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使用開塞露誘導排尿,對照組使用聽水聲誘導排尿以及手按摩的方法。結果:觀察組治療率為98.0%,對照組的治療率為84.0%。兩組比較差異P<0.01,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開塞露誘導排尿具有可行性、實用性和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產后尿潴留;護理;比較
產后尿潴留是非常普遍常見的產科并發(fā)癥,簡單的說就是在孕婦產后的6h,孕婦會出現(xiàn)暫時性的排尿困難障礙,表現(xiàn)形式為排尿不凈、不能自行排尿和排尿不暢。這種并發(fā)癥常見于剖宮產、正常分娩以及滯產。如果處理不及時,就會引起尿路感染,陰道出血量就會增多,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身心痛苦。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取本科室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分娩的80例產后尿潴留患者,30例為經(jīng)產婦,50例為初產婦,產婦年齡在21~37歲,5例患者是會陰Ⅰ度裂傷,15例患者為會陰Ⅱ度裂傷,60例患者會陰側切。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與觀察組的產婦孕周、分娩形式、年齡以及總產科一般資料比較,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方法:觀察組使用開塞露誘導排尿,對照組使用聽水聲誘導排尿以及手按摩的方法。剪開開塞露的封口,用火烤開口,讓截面變的更加圓滑,擠出少許的液體潤滑開口,插入患者的肛門,緩緩注入開塞露,4~5mim后患者方可排便,患者排便時便會一起排出尿液。對照組使用聽流水聲和按摩法進行誘導排尿。
療效評價:對護理干預2h內的患者的排尿量進行觀察,當排尿量>500ml時視為顯效,排尿量為100~500ml時視為有效,當排尿量<100ml或無排尿量的時候視為無效。
統(tǒng)計學方法:利用X2檢驗進行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
結果
對照組,顯效28例,有效16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4%,觀察組顯效有32例,有效有7例,無效有1例,總有效率為98%。兩組比較差異P<0.01,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討論
一般來說,媽媽在產后的4~6個小時就可以自己小便了,如果孕婦在分娩后的6~8個小時還不能正常的排尿,膀胱甚至有飽漲的感覺,那么就可以確定為尿潴留[1-2]。尿潴留會影響患者運動,患者產后的盆腔壓力會下降,導致盆腔中產生淤血,而生產時間過長還會消耗孕婦體力,導致患者排尿困難。產后尿潴留一般為急性動力尿潴留,尿道和膀胱沒有梗阻因素,但是膀胱收縮卻很無力,障礙排空后引起尿潴留[3]。
當孕婦對床上排尿不能適應,加上孕婦生產非常疲勞,在主觀上不愿意進行活動,就會使膀胱有種充盈感,從而產生尿潴留。分娩時,胎先露會給盆地神經(jīng)以及膀胱三角區(qū)進行一定時間的壓迫,導致膀胱黏膜充血、排空障礙、肌張力下降以及水腫的情況,從而導致尿潴留。孕婦產后,腹壓會下降,腹壁松弛下來,限制了膀胱牽張感受器的功能,使產婦膀胱內有尿液,而孕婦卻沒有尿意[4]。
本次研究取本科室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分娩的80例產后尿潴留患者,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與觀察組的產婦孕周、分娩形式、年齡以及總產科一般資料比較,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使用開塞露誘導排尿顯效有32例,有效有7例,無效有1例,總有效率為98%,該治療方法操作簡單、方便,有一定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實用性,值得臨床推廣。
實際工作中,護理人員一定要做好護理的基礎工作,重視飲水量大和進行靜脈輸液的產婦[5]。孕婦產后4h后,要對孕婦排尿行為多加鼓勵,如果孕婦出現(xiàn)排尿困難的現(xiàn)象,要盡量幫助孕婦排除思想顧慮,激勵孕婦做起來排尿。結合孕婦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幫助孕婦盡早排尿。
參考文獻
[1]周翠平,蔡銀素,李素青,王斯.產后尿潴留的兩種護理治療方法臨床比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6):33-34.
[2]廉法英,張淑紅.產后尿潴留的兩種治療護理方法臨床比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2):421-422.
[3]孫林愛.產后尿潴留兩種護理方法效果比較[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1(32):1049-1050.
[4]彭玉霞.產后尿潴留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26):647-648.
[5]廖振伶,羅遠莎,馬燕華,劉穗.兩種方法治療產后尿潴留的效果觀察及護理[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7(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