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蘇雅拉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胃腸炎的治療方法及護理方法。方法:選取我院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取的324例急性胃腸炎患者進行分析研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62例,觀察組患者采用西咪替丁+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僅采用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經過4天臨床治療,觀察組患者治愈138例(85.19%),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有效治愈率達到96.30%,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西咪替丁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急性胃腸炎,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胃腸炎;護理;療效
急性胃腸炎具有急性腸炎和急性胃炎的臨床特點,其是臨床上多發性常見病。目前臨床上應用于治療急性胃腸炎的藥物有很多,例如:黃連素、思密達、左氧氟沙星、西咪替丁等[1]。為進一步研究治療急性胃腸炎的方法,探討其相關護理要點,本文選取我院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24例急性胃腸炎患者進行分析研究,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資料來源于我院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24例急性胃腸炎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162例。觀察組患者采用西咪替丁+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其中男92例,女70例,年齡18~75歲之間;對照組患者僅采用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其中男90例,女72例,年齡17~74歲之間。兩組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嘔吐、上腹不適等,且所有患者在發病6h內入院接受治療。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進行脫水治療,都靜脈滴注500~1000ml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并對嚴重脫水患者配以格林氏液20ml/kg,糾正患者脫水情況。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用0.2g左氧氟沙星配合250ml氯化鈉注射液進行靜脈滴注,2次/d;觀察組患者處進行左氧氟沙星滴注外,使用0.4g西咪替丁+250ml氯化鈉注射液進行滴注,2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4天。
觀察指標:根據《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療好轉標準》[2],將患者治療效果分為:①痊愈(治療1天后,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食欲改善);②有效(治療2天后,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消失,食欲改善);③無效(治療3天后,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治療總有效率=(治愈人數+有效人數)/治療總人數。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X±S表示,P<0.05說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在經過4天臨床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愈138例,對照組患者治愈103例,兩組患者比較,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96.30%,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見表1。
討論
急性胃腸炎的臨床治療:臨床研究證明,急性胃腸炎通常是由于患者食用了含有病原菌和毒素的食物,或者飲食方式不當等原因引起的。其主要臨床癥狀是:腹瀉、嘔吐、惡心、發熱等,部分患者會發生脫水現象,引發休克等嚴重并發癥。因此,探討急性胃腸炎的臨床治療措施和護理方法十分必要。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西咪替丁+左氧氟沙星進行患者的治療,是由于這兩種藥物聯合能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減少胃酸對胃黏膜的腐蝕作用,緩解腹部疼痛。同時,可以有效緩解腹瀉癥狀,減輕患者痛苦。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6.30%,明顯高于單用左氧氟沙星的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急性胃腸炎的護理體會:對急性胃腸炎患者進行護理時要讓患者保持臥床休息,并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加重病情。同時由于患者常伴有脫水、嘔吐、腹瀉等癥狀,所以要及時為患者補充水分,保持患者體內電解質平衡。另外,為避免胃腸道出現脹氣,要避免患者食用牛肉等易產氣食物,注意患者的飲食衛生。而且,也要避免患者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應該多食用含有纖維素、維生素的瓜果蔬菜,從而改善患者體內代謝。在進行日常護理過程中,還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對患者進行輸液,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防止引起休克[3]。
參考文獻
[1]袁亭亭.44例急性胃腸炎的臨床治療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0):371-372.
[2]楊然,孫彩,謝云峰.急性胃腸炎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外婦兒健康,2011,19(5):182.
[3]王紅玲.急性胃腸炎的治療及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12,11(12):1136.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胃腸炎的治療方法及護理方法。方法:選取我院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取的324例急性胃腸炎患者進行分析研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62例,觀察組患者采用西咪替丁+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僅采用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經過4天臨床治療,觀察組患者治愈138例(85.19%),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有效治愈率達到96.30%,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西咪替丁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急性胃腸炎,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胃腸炎;護理;療效
急性胃腸炎具有急性腸炎和急性胃炎的臨床特點,其是臨床上多發性常見病。目前臨床上應用于治療急性胃腸炎的藥物有很多,例如:黃連素、思密達、左氧氟沙星、西咪替丁等[1]。為進一步研究治療急性胃腸炎的方法,探討其相關護理要點,本文選取我院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24例急性胃腸炎患者進行分析研究,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資料來源于我院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24例急性胃腸炎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162例。觀察組患者采用西咪替丁+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其中男92例,女70例,年齡18~75歲之間;對照組患者僅采用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其中男90例,女72例,年齡17~74歲之間。兩組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嘔吐、上腹不適等,且所有患者在發病6h內入院接受治療。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進行脫水治療,都靜脈滴注500~1000ml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并對嚴重脫水患者配以格林氏液20ml/kg,糾正患者脫水情況。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用0.2g左氧氟沙星配合250ml氯化鈉注射液進行靜脈滴注,2次/d;觀察組患者處進行左氧氟沙星滴注外,使用0.4g西咪替丁+250ml氯化鈉注射液進行滴注,2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4天。
觀察指標:根據《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療好轉標準》[2],將患者治療效果分為:①痊愈(治療1天后,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食欲改善);②有效(治療2天后,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消失,食欲改善);③無效(治療3天后,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治療總有效率=(治愈人數+有效人數)/治療總人數。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X±S表示,P<0.05說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在經過4天臨床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愈138例,對照組患者治愈103例,兩組患者比較,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96.30%,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見表1。
討論
急性胃腸炎的臨床治療:臨床研究證明,急性胃腸炎通常是由于患者食用了含有病原菌和毒素的食物,或者飲食方式不當等原因引起的。其主要臨床癥狀是:腹瀉、嘔吐、惡心、發熱等,部分患者會發生脫水現象,引發休克等嚴重并發癥。因此,探討急性胃腸炎的臨床治療措施和護理方法十分必要。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西咪替丁+左氧氟沙星進行患者的治療,是由于這兩種藥物聯合能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減少胃酸對胃黏膜的腐蝕作用,緩解腹部疼痛。同時,可以有效緩解腹瀉癥狀,減輕患者痛苦。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6.30%,明顯高于單用左氧氟沙星的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急性胃腸炎的護理體會:對急性胃腸炎患者進行護理時要讓患者保持臥床休息,并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加重病情。同時由于患者常伴有脫水、嘔吐、腹瀉等癥狀,所以要及時為患者補充水分,保持患者體內電解質平衡。另外,為避免胃腸道出現脹氣,要避免患者食用牛肉等易產氣食物,注意患者的飲食衛生。而且,也要避免患者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應該多食用含有纖維素、維生素的瓜果蔬菜,從而改善患者體內代謝。在進行日常護理過程中,還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對患者進行輸液,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防止引起休克[3]。
參考文獻
[1]袁亭亭.44例急性胃腸炎的臨床治療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0):371-372.
[2]楊然,孫彩,謝云峰.急性胃腸炎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外婦兒健康,2011,19(5):182.
[3]王紅玲.急性胃腸炎的治療及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12,11(12):1136.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胃腸炎的治療方法及護理方法。方法:選取我院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取的324例急性胃腸炎患者進行分析研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62例,觀察組患者采用西咪替丁+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僅采用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經過4天臨床治療,觀察組患者治愈138例(85.19%),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有效治愈率達到96.30%,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西咪替丁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急性胃腸炎,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胃腸炎;護理;療效
急性胃腸炎具有急性腸炎和急性胃炎的臨床特點,其是臨床上多發性常見病。目前臨床上應用于治療急性胃腸炎的藥物有很多,例如:黃連素、思密達、左氧氟沙星、西咪替丁等[1]。為進一步研究治療急性胃腸炎的方法,探討其相關護理要點,本文選取我院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24例急性胃腸炎患者進行分析研究,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資料來源于我院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24例急性胃腸炎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162例。觀察組患者采用西咪替丁+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其中男92例,女70例,年齡18~75歲之間;對照組患者僅采用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其中男90例,女72例,年齡17~74歲之間。兩組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嘔吐、上腹不適等,且所有患者在發病6h內入院接受治療。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進行脫水治療,都靜脈滴注500~1000ml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并對嚴重脫水患者配以格林氏液20ml/kg,糾正患者脫水情況。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用0.2g左氧氟沙星配合250ml氯化鈉注射液進行靜脈滴注,2次/d;觀察組患者處進行左氧氟沙星滴注外,使用0.4g西咪替丁+250ml氯化鈉注射液進行滴注,2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4天。
觀察指標:根據《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療好轉標準》[2],將患者治療效果分為:①痊愈(治療1天后,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食欲改善);②有效(治療2天后,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消失,食欲改善);③無效(治療3天后,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治療總有效率=(治愈人數+有效人數)/治療總人數。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X±S表示,P<0.05說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在經過4天臨床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愈138例,對照組患者治愈103例,兩組患者比較,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96.30%,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見表1。
討論
急性胃腸炎的臨床治療:臨床研究證明,急性胃腸炎通常是由于患者食用了含有病原菌和毒素的食物,或者飲食方式不當等原因引起的。其主要臨床癥狀是:腹瀉、嘔吐、惡心、發熱等,部分患者會發生脫水現象,引發休克等嚴重并發癥。因此,探討急性胃腸炎的臨床治療措施和護理方法十分必要。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西咪替丁+左氧氟沙星進行患者的治療,是由于這兩種藥物聯合能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減少胃酸對胃黏膜的腐蝕作用,緩解腹部疼痛。同時,可以有效緩解腹瀉癥狀,減輕患者痛苦。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6.30%,明顯高于單用左氧氟沙星的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急性胃腸炎的護理體會:對急性胃腸炎患者進行護理時要讓患者保持臥床休息,并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加重病情。同時由于患者常伴有脫水、嘔吐、腹瀉等癥狀,所以要及時為患者補充水分,保持患者體內電解質平衡。另外,為避免胃腸道出現脹氣,要避免患者食用牛肉等易產氣食物,注意患者的飲食衛生。而且,也要避免患者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應該多食用含有纖維素、維生素的瓜果蔬菜,從而改善患者體內代謝。在進行日常護理過程中,還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對患者進行輸液,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防止引起休克[3]。
參考文獻
[1]袁亭亭.44例急性胃腸炎的臨床治療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0):371-372.
[2]楊然,孫彩,謝云峰.急性胃腸炎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外婦兒健康,2011,19(5):182.
[3]王紅玲.急性胃腸炎的治療及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12,11(12):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