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芹
【摘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在急診科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100例門急診留觀患者作為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選取同期100例患者作實驗組實施優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服務投訴和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積極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為患者提供了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提高了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提升了護理內涵和品質,臨床應持續深入開展優質護理服務。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要求醫療護理人員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規范服務技術。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提高自身護理服務質量,降低護患糾紛事件的出現,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選取我院門急診留觀患者100例作為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另外選取同期門急診留觀患者100例作為實驗組施行優質護理。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進行臨床治療研究。對照組100例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齡18~59歲之間,平均年齡39.69±4.25歲;實驗組100例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齡18~55歲之間,平均年齡38.12±4.2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性,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患者意識清醒,能夠進行正常語言表達;②住院治療時間超過3d。
排除標準:①精神病史;②病情危急不適宜進行治療研究;③患者處于昏迷狀態,無法進行正常語言表達。
護理方法:⑴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⑵實驗組:采用優質護理服務。①心理疏導:醫療護理人員首先需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由于患者發病急促,患者及其家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不安與敵對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不僅需要重視搶救的質量,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有效治療時間,還需要及時緩解患者及其家屬的負面心理情緒,讓患者積極地配合醫療工作者手術治療與優質護理工作的開展。另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手術治療的關鍵,介紹成功手術病例,使患者及其家屬建立起強大的信心接受手術治療。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的充分溝通,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為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②護理方案制定:醫療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預測患者病情變化與走向,制定初步的護理方案,然后根據治療與患者病情的進展,及時地完善與修訂護理方案,嚴格按照護理方案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在此基礎上,醫療護理人員還需要建立意外事件應急處理體系,按照意外事件應急處理方案處理問題,一切以患者生命安全為核心。③合理排班:合理排班,保證醫療護理人員的充足休息,采用APN排班模式,依靠分組連續性排班降低排班次數,提升護理人員工作的連續性,也使得護理人員能夠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以便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降低護理人員由于過度疲勞產生的護理差錯事故發生率。
觀察指標:護理質量;焦慮、抑郁情況。
療效評定標準:①護理質量:采用我院自擬護理質量評分表,表內設服務規范、診區管理、服務態度與患者滿意度4組,每組10項,每項10分;②焦慮指數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表內設四級評分,評分越高表明焦慮程度越重;③抑郁指數評分: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表內設四級評分,評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重。
統計分析: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 )表示,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結果
護理質量:經過護理服務,實驗組護理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急診科日常接待的患者大多數病情較為危重,病因也較為復雜,護理服務質量直接影響了患者治療效果[1]。另外,急診科接待的部分患者或者其家屬往往因為突發病癥使得情緒存在較大的波動,主要表現為焦躁、易怒等[2],容易發生護患糾紛事件。常規護理措施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已經無法充分滿足現階段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優質護理服務作為目前先進的護理服務之一,得到了患者的普遍認可[3]。優質護理服務要求醫療護理人員具備較高的醫療護理技術水平的同時,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
本研究中,采用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中應用護理質量評分與患者心理狀況均得到了明顯改善,與盧換香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4]。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不僅能夠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提升手術治療效果,還能夠改善患者心理情緒,幫助患者走出心理誤區并建立強大的信心積極接受治療與護理,值得在臨床方面進行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謝玉敏.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4):24-25.
[2]韓彥輝,李海霞.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的應用效果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3(9):837-839.
[3]陳祥鶯,陳祥燕.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護理中的推廣與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3(11):272-273.
[4]盧換香.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患者救治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2):22-23.
【摘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在急診科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100例門急診留觀患者作為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選取同期100例患者作實驗組實施優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服務投訴和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積極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為患者提供了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提高了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提升了護理內涵和品質,臨床應持續深入開展優質護理服務。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要求醫療護理人員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規范服務技術。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提高自身護理服務質量,降低護患糾紛事件的出現,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選取我院門急診留觀患者100例作為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另外選取同期門急診留觀患者100例作為實驗組施行優質護理。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進行臨床治療研究。對照組100例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齡18~59歲之間,平均年齡39.69±4.25歲;實驗組100例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齡18~55歲之間,平均年齡38.12±4.2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性,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患者意識清醒,能夠進行正常語言表達;②住院治療時間超過3d。
排除標準:①精神病史;②病情危急不適宜進行治療研究;③患者處于昏迷狀態,無法進行正常語言表達。
護理方法:⑴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⑵實驗組:采用優質護理服務。①心理疏導:醫療護理人員首先需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由于患者發病急促,患者及其家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不安與敵對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不僅需要重視搶救的質量,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有效治療時間,還需要及時緩解患者及其家屬的負面心理情緒,讓患者積極地配合醫療工作者手術治療與優質護理工作的開展。另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手術治療的關鍵,介紹成功手術病例,使患者及其家屬建立起強大的信心接受手術治療。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的充分溝通,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為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②護理方案制定:醫療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預測患者病情變化與走向,制定初步的護理方案,然后根據治療與患者病情的進展,及時地完善與修訂護理方案,嚴格按照護理方案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在此基礎上,醫療護理人員還需要建立意外事件應急處理體系,按照意外事件應急處理方案處理問題,一切以患者生命安全為核心。③合理排班:合理排班,保證醫療護理人員的充足休息,采用APN排班模式,依靠分組連續性排班降低排班次數,提升護理人員工作的連續性,也使得護理人員能夠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以便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降低護理人員由于過度疲勞產生的護理差錯事故發生率。
觀察指標:護理質量;焦慮、抑郁情況。
療效評定標準:①護理質量:采用我院自擬護理質量評分表,表內設服務規范、診區管理、服務態度與患者滿意度4組,每組10項,每項10分;②焦慮指數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表內設四級評分,評分越高表明焦慮程度越重;③抑郁指數評分: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表內設四級評分,評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重。
統計分析: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 )表示,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結果
護理質量:經過護理服務,實驗組護理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急診科日常接待的患者大多數病情較為危重,病因也較為復雜,護理服務質量直接影響了患者治療效果[1]。另外,急診科接待的部分患者或者其家屬往往因為突發病癥使得情緒存在較大的波動,主要表現為焦躁、易怒等[2],容易發生護患糾紛事件。常規護理措施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已經無法充分滿足現階段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優質護理服務作為目前先進的護理服務之一,得到了患者的普遍認可[3]。優質護理服務要求醫療護理人員具備較高的醫療護理技術水平的同時,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
本研究中,采用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中應用護理質量評分與患者心理狀況均得到了明顯改善,與盧換香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4]。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不僅能夠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提升手術治療效果,還能夠改善患者心理情緒,幫助患者走出心理誤區并建立強大的信心積極接受治療與護理,值得在臨床方面進行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謝玉敏.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4):24-25.
[2]韓彥輝,李海霞.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的應用效果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3(9):837-839.
[3]陳祥鶯,陳祥燕.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護理中的推廣與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3(11):272-273.
[4]盧換香.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患者救治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2):22-23.
【摘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在急診科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100例門急診留觀患者作為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選取同期100例患者作實驗組實施優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服務投訴和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積極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為患者提供了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提高了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提升了護理內涵和品質,臨床應持續深入開展優質護理服務。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要求醫療護理人員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規范服務技術。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提高自身護理服務質量,降低護患糾紛事件的出現,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選取我院門急診留觀患者100例作為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另外選取同期門急診留觀患者100例作為實驗組施行優質護理。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進行臨床治療研究。對照組100例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齡18~59歲之間,平均年齡39.69±4.25歲;實驗組100例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齡18~55歲之間,平均年齡38.12±4.2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性,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患者意識清醒,能夠進行正常語言表達;②住院治療時間超過3d。
排除標準:①精神病史;②病情危急不適宜進行治療研究;③患者處于昏迷狀態,無法進行正常語言表達。
護理方法:⑴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⑵實驗組:采用優質護理服務。①心理疏導:醫療護理人員首先需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由于患者發病急促,患者及其家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不安與敵對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不僅需要重視搶救的質量,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有效治療時間,還需要及時緩解患者及其家屬的負面心理情緒,讓患者積極地配合醫療工作者手術治療與優質護理工作的開展。另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手術治療的關鍵,介紹成功手術病例,使患者及其家屬建立起強大的信心接受手術治療。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的充分溝通,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為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②護理方案制定:醫療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預測患者病情變化與走向,制定初步的護理方案,然后根據治療與患者病情的進展,及時地完善與修訂護理方案,嚴格按照護理方案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在此基礎上,醫療護理人員還需要建立意外事件應急處理體系,按照意外事件應急處理方案處理問題,一切以患者生命安全為核心。③合理排班:合理排班,保證醫療護理人員的充足休息,采用APN排班模式,依靠分組連續性排班降低排班次數,提升護理人員工作的連續性,也使得護理人員能夠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以便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降低護理人員由于過度疲勞產生的護理差錯事故發生率。
觀察指標:護理質量;焦慮、抑郁情況。
療效評定標準:①護理質量:采用我院自擬護理質量評分表,表內設服務規范、診區管理、服務態度與患者滿意度4組,每組10項,每項10分;②焦慮指數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表內設四級評分,評分越高表明焦慮程度越重;③抑郁指數評分: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表內設四級評分,評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重。
統計分析: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 )表示,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結果
護理質量:經過護理服務,實驗組護理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急診科日常接待的患者大多數病情較為危重,病因也較為復雜,護理服務質量直接影響了患者治療效果[1]。另外,急診科接待的部分患者或者其家屬往往因為突發病癥使得情緒存在較大的波動,主要表現為焦躁、易怒等[2],容易發生護患糾紛事件。常規護理措施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已經無法充分滿足現階段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優質護理服務作為目前先進的護理服務之一,得到了患者的普遍認可[3]。優質護理服務要求醫療護理人員具備較高的醫療護理技術水平的同時,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
本研究中,采用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中應用護理質量評分與患者心理狀況均得到了明顯改善,與盧換香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4]。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不僅能夠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提升手術治療效果,還能夠改善患者心理情緒,幫助患者走出心理誤區并建立強大的信心積極接受治療與護理,值得在臨床方面進行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謝玉敏.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4):24-25.
[2]韓彥輝,李海霞.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的應用效果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3(9):837-839.
[3]陳祥鶯,陳祥燕.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護理中的推廣與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3(11):272-273.
[4]盧換香.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患者救治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