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宏
【摘 要】文化軟實力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和一個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關鍵籌碼。本文就新的歷史時期下,針對性地提出了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對策和建議,以期多管齊下,切實有效地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關鍵詞】文化軟實力;提升;對策
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指的是通過意識形態、民族文化等精神要素所體現出來的影響力、輻射力、吸引力以及凝聚力,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能夠滲透到社會政治、經濟、軍事、科技、衛生等方方面面,可以說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和一個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關鍵籌碼。
縱觀歷史,不難發現,凡是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的大國,不僅擁有超強的經濟、軍事硬實力,同時兼具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做后盾。對于我國來說,中華民族確實曾經擁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五千年中華文化。優秀的中華文化不僅促使中華民族得以壯大,更惠及到日本、韓國等東亞、東南亞國家,甚至橫渡海洋,傳遞到了大洋彼岸,轉化成一種強大的感召力。然而近代的中國貧窮落后,在帝國主義國家“燒、殺、搶、掠”政策下,逐漸喪失了文化軟實力的強大優勢,成為了我國文化發展過程中難以彌補的創傷。當前形勢下,雖然我國的文化軟實力與建國初期相比,已經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正在日益增強,但總體來說,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基礎薄弱,發展滯后,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還有著較大的差距。
新的歷史時期下,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建設面臨著重要的機遇與嚴峻的挑戰。那么,如何從實際國情出發,進一步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呢?筆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幾點對策:
1 重視主流文化的建設,增強主流意識的感召力
主流文化的強大吸引力與凝聚力,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特征,也是是提升文化軟實力水平的不竭動力。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水平能否得以提高,關鍵在于其本身的主流意識能否與其政治、經濟制度相適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本質上體現了我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有著強大的凝聚力與吸引力,并在我國近現代革命戰爭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廣泛認同,充分展示了其對于我國文化軟實力提升的統領作用。我們應當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不斷增強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感召力。
2 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提升民族文化的吸引力
我們擁有光輝燦爛的五千年中華文明,擁有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在文化軟實力建設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優秀民族文化的作用,提升民族文化的吸引力。主要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
2.1 培養民族文化認同感
國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是文化軟實力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前提。在加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過程中,必須重建人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雖然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是極少數的民族文化得以完整傳承的國家之一,但是近代中國由于貧窮落后,使得傳統文化倍受摧殘和打擊,使得人們曾一度對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產生了懷疑、否定甚至是排斥的心理。加上改革開放以來,多元化文化的沖擊及社會轉型的影響,我國人民群眾在文化取向上也出現了憂慮和迷茫,甚至出現了可怕的民族文化“認同危機”。這種危機感的產生,主要是緣于人們沒有真正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喪失了對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不再將民族文化中的價值理念視為一種信仰,在社會實踐中逐漸地迷失了自我。事實上,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僅具有豐富的內涵,而且具有無限的價值,更具有廣泛的社會適應性。這樣優秀的民族文化,是中國人民的驕傲,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動力源泉。我們應當加強文化教育,培養人民對于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2.2 加強文化傳播和交流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日益加強。一個國家與其他國家進行文化交流與合作過程中的話語權,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其本身文化實力和交流能力。優秀的傳統中華文化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認可和尊重,具有廣泛的號召力和吸引力,這是我們開展文化國際交流和合作的基礎;文化交流能力則決定著國家與世界交往的密切程度,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國際親和力和影響力。因此,在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努力提高我國的文化傳播能力。將我國和平共處的國際理念傳遞到世界,使其他國家的人民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平理念和科學發展觀,從而搭建一座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文化交流的橋梁,擴大中華文化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力。
2.3 提升我國外交形象
國家的外交形象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水平的象征和集中體現。友好、親切、不卑不亢的國家外交形象無疑是爭取國際信任、吸引國際關注的關鍵。這對于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因為良好的外交形象,能夠有效推動國家參與各種國際競爭,增強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感召力。因此,在推進文化軟實力提升的過程中,應當提升國家的外交形象。
3 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突出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3.1 促進經濟建設,為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提供物質保障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文化屬于上層建筑范疇,必須以經濟作為物質基礎。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物質保障。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實力得到了空前的增長,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但是我們的經濟發展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對于經濟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作為強大后盾,因此,我們必須要積極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進一步協調地區間的差異問題,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為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提供重要的物質保障。
3.2 加強政治體制改革,為文化軟實力提供體制保障
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體制保障。我們應當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認真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審視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中存在的問題,要用積極的態度,穩健的腳步,加大政治體制改革的力度,始終堅持執政為民、依法治國,始終走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正確方向。
3.3 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為文化軟實力提供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可以為文化軟實力提升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堅持以人為本,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促進農村與城市和諧發展,促進不同地區和諧發展、促進各族人民和諧共處。這對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促進和諧文化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為我國的文化發展注入新鮮的活力,本身就是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要內容。
4 創新文化產業,強化綜合競爭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動力,更是新時期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
4.1 打造創新型文化品牌
創新是當前我國發展社會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在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建設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積極借鑒和吸收其他國家的先進文化成果,還要進一步弘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在當前形勢下,我們要從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現實情況以及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出發,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牢牢把握文化主權,重點培育一批自主創新的文化品牌,鼓勵文化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增強我國文化的生命力與創造力。只有如此,才能提升我國文化產業在國際上的綜合競爭力,才能擴大我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4.2 加強創新人才教育
文化軟實力建設,人才是關鍵。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民群眾不再滿足落后的文化供給,而追求更加多元化的精神需求,我們必須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才能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加的文化需求。創造文化產品,最重要的是培育創新型人才。要在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去發現人才、吸納人才、信任人才,同時要重視人才、培養人才、發展人才,從而為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
4.3 優化文化產業結構
雖然文化并不等于文化軟實力,但是任何國家發展文化軟實力都需要豐富的文化資源作為基礎。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傳承,我們擁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資源,然而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卻與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差距甚遠,這主要是由于我們并沒有有效地將我國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成為文化生產力優勢。當前,我們必須要合理配置文化資源,優化文化產業結構,提升文化生產力,才能打造出有競爭力的文化品牌,吸引優秀的創新文化人才,生產出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才能推動社會文化的進一步創新。
4.4 促進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新時期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舉措之一。當前,文化軟實力建設最緊迫和最根本的問題是我國文化體制僵硬,結構不合理。因此,首先,要對我國文化行政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既強調政府對于文化產業發展的宏觀調控,加強依法監管,同時也要促進經營性國有文化單位轉變為企業,政企分開,突出市場對文化資源的合理配置、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要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投融資機制。既要加強政府對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投入力度,同時鼓勵社會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資,實現投融資主體和投融資方的多元化;再次,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的建立,要鼓勵、支持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增強文化企業的競爭意識與能力,多管齊下,推動文化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從而有效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涂成林,史嘯虎,等.國家軟實力與文化安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李齊全.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實現路徑[J].社會主義研究,2010(6).
[3]俞新天.文化、軟實力與中國對外戰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肖永明,張天杰.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冋顧與前瞻[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5]賴海燕,左樂平.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中國文化軟實力[J].求實,2010 (2).
[責任編輯: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