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寶
【摘 要】微型金融機構幫助低收入人群正常生產性活動,提供給低收入人群可持續發展的金融服務。我國對于微型金融需求很大,而微型金融機構卻很少,有的微型金融機構缺乏可持續發展的運作能力。微型金融機構在可持續發展中尋求平衡是一個難題。本文介紹了微型金融機構的概念界定,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制約微型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微型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微型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策略
一、微型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概念界定
微型金融就是向低收入階層人群提供持續的小額度金融服務,如存款、匯款、貸款、保險等。微型金融是以低收入人群為特定客戶,提供適合他們的金融產品服務。
微型金觸機構,通俗的講就是指提供微型金融服務的機構。沒有持續的公共資金注入,依然為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他們是利用創新的方法提供信貸服務。有兩個基本含義:一是為大量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務,二是保證金融機構本身的生存與發展。
微型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是從財務角度入手,簡單說,是確保微型金融機構營業收入大于相關成本,實現可持續發展。微型金觸機構實現可持續發展,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捐贈階段。在機構建立初期,沒有足夠的資金和組織實力,收入不能彌補成本,只好通過捐贈去彌補機構的損失。第二,經營自負盈虧階段。機構的經營收入不能覆蓋所有成本。第三,財務自負盈虧階段。在沒有捐贈的情況下,微型金融機構的收入能完全覆蓋所有成本,能繼續生存發展。沒有捐贈補貼也能繼續運作,這樣機構就實現了財務可持續發展。
二、制約微型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1.資金來源不足
要想實現微型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首要就是有充足的資金。資金不足會嚴重影響微型金融機構的業務開展,防范風險能力低下,制約著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微型金融存款增長速度較慢。首先,微型金融機構多設立在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的地方,閑置資金有限,吸收不到大量存款,限制了資金來源。其次,成立時間短、規模小、業務種類有限、網點少等因素,也難以吸收大量的存款。另一方面,貸款需求旺盛。近年來農村經濟迅速發展,在存款與正規金融供給不能滿足的情況下,微型金融機構可貸資金明顯不足,制約著可持續發展。
2.經營成本較高
首先,大多數微型金融機構設在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地區,高新產業較少,微型金融機構沒有高收益的項目支持,盈利空間太小。其次,在農村地區居住的人群具有偏、散的特點,會使經營成本較高,影響金融機構的經濟效益。最后,由于微型金融機構自身小型化和分散化的特點,在應對日常運營時,所需的高流動性資產與總資產的比例相對較高,這樣形成活期存款就少,經營成本較高,無疑增加了盈利風險。
3.利率市場化程度較低
銀行金融機構的盈利模式是存貸差,而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較慢,導致微型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弱,這樣也就制約了微型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目前,在利率的長期管制下,就本身盈利模式很單一的微型金融機構來看,單筆交易金額低、經營規模小不可避免地就會推高其交易成本。
4.風險敞口大
微型金融機構針對低收入人群,他們基本上缺乏可抵押的資產,在銀行等大金融機構取得貸款很難,還款能力易受影響,抗風險能力差。另貸款前后的操作流程如果不嚴格按程序辦理,可能會產生業務上的操作風險,成為微型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的隱憂。
三、微型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戰略
1.拓展資金來源
首先,在微型金融機構建立和運營過程中,著重發揮國家政策性銀行、人民銀行的引導作用。給予微型金融機構一定的貸款支持,擴大其資金實力,減少微型金融機構運營風險,增加抗風險能力。其次,加強存款吸收能力。微型金融機構可以對貸款的客戶實行強制儲蓄的原則,將資金吸引到微型金融機構,用利息收入來彌補營業費用。再次,在微型金融機構建立中注入民營資本。相關規定明確指出要鼓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民營資本通過參股微型金融機構,同時使政府和民營資本達到“雙贏”局面。最后,積極引導大銀行參股小銀行。若成為微型金融機構的股東,資金供給量可以大大增加,從而獲得持續發展的能力。另大銀行參股還可以提高微型金融機構公信力,吸收存款的能力。
2.降低營業成本
控制成本是實現微型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首先,微型金融機構要通過技術創新降低信用風險、通過債券發行等方式吸引資金拓展來源、引進風險分析技術降低風險成本。其次,健全成本控制制度,使運營資金的消耗支出有章可循,確保資源配置的高效。再次,完善財務制度,有助于微型金融機構分析過去經營成果,發現問題及時改正。最后,對資金加強監督管理,掌握資金運行情況,定期定量分析,做到賬實相符。
3.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
從微型金融機構發展的實際環境來看,在政策上應放寬管制,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債務人承受能力、資金供求情況微型金融機構可自主確立貸款利率。調查顯示,低收入人群對借貸利率不感興趣,資金獲得遠比資金成本重要。
4.加強風險控制
建立與自身管理相適應的信貸管理制度,健全審慎規范的資產管理制度。微型金融機構要深入到基層,了解客戶資料,以便降低因對客戶信息不知情而導致的信貸風險。建立風險補償機制、相應的政策性保險體系,消除微型金融機構的系統性風險。
參考文獻:
[1]董博:我國微型金融機構如何實現可持續性發展.[J].現代商業,2014(01)
[2]馮麗娜:基于財務視角的微型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分析.[J].財會通訊,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