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君
【摘 要】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在戰略目標指導下,對未來經營活動和相應財務結果進行充分、全面的預測和籌劃,幫助管理者最大限度地實現戰略目標的系統管理方法。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完善,對于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水平也需要不斷提高,很多擬上市企業認識到預算管理對于企業的重要性并已付諸于實踐,但是實際效果卻并不盡理想。如何做好預算管理成為擬上市企業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試從上市公司預算管理的要求出發,分析擬上企業預算管理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擬上市企業;預算管理;文化;制度;規范化
一、對于上市公司預算管理的有關要求
2006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出臺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對上市公司內控制度和風險管理制度出臺了重要規定。同年,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發布,規定深市主板上市公司要建立完備的內部控制制度。概括來講,對上市公司預算管理的規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形成良好的預算管理文化
在現代公司管理中,國內外上市公司無一例外地將預算管理作為公司正常運轉的框架,根據不同類型和自身的特點和責任,從上到下從內到外關注預算管理的全過程,幫助上市公司形成良好的、全員的預算管理文化,以達到預算管理促使公司價值增長的根本性目標。
2.系統的全面預算制度和組織架構
預算目標的實現必須建立在嚴格的制度和完善的組織架構基礎上。為了全面提高企業整體經濟效益,必須建立嚴格的全面預算制度,明確目標、體系、層次和編制、執行、考核等方法。預算組織架構應由全面預算決策機構、預算管理組織和預算執行單位三個層面組成,自上而下包括負責預算編制、審定、協調、調整、執行和反饋等公司全部組織機構和人員,三個層次之間保持一種相互協調和配合的關系。
3.全面的預算管理報表體系以及財務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預算所涵蓋的范圍更加廣泛,信息更加全面。從反映預算年度經營業務、投融資、人工成本、成本費用等管理預算報表到反映預算年度資產負債、經營損益及現金流量狀況等基本會計預算報表等,按照公司統一制定的報表格式以及指標口徑和編制。另外,高度重視預算情況說明書等文字說明,對歷年預算管理及執行結果、差異原因及改進措施等認真分析,對面臨的市場形勢、重大事項安排等內容進行客觀預測和說明。
上市公司對財務公開批露的要求更為嚴格。次年的預算信息是上市公司非常重要的預測性信息,同時與報告期年度的對比信息披露,為投資者合理預測公司潛力與風險,估計市場價值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
4.預算管理規范化,嚴格執行預算審批手續
為了切實發揮全面預算管理的作用,上市公司遵守全面預算制度,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制,明確權責,加強內部預算執行力和外部約束力,使控制成本、厲行節約成為企業管理的內在要求。嚴格執行對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中的審批手續,保證全面預算管理的高效率、系統性和嚴肅性。對于超出審批權限的部分提交到預算管理委員會進行有效的審批,且不得隨意調整預算管理依據。
二、擬上市企業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1.單純的認為預算管理是財務部門的工作,忽視預算對公司整體的帶動作用
由于企業尚未具備形成上市體系管理結構,高管層缺乏足夠的重視,在全面預算編制過程中的參與程度較低。對于預算的宣傳力度有限,員工對開展財務預算管理的認識并不十分清楚和統—。所以財務預算的編制和整理、分析等工作都落在財會部門或指定經辦人員手中,財務預算管理缺乏權威性和整體性,很多走過場只是為了完成上級任務,無法發揮全面預算對公司整體的帶頭推動作用。
2.從預算制度到表格設計,未能建立起完善、系統的預算管理體系
預算工作實際上是個系統工程,要從全局出發,圍繞企業的總體目標進行全面的統籌規劃和估計。然而某些擬上市企業在傳統觀念影響下對全面預算管理的認識不到位,制定出來的制度單一、片面,預算指標指向不明確,預算內容編制不完善。在表格設計方面仍采用傳統的固定預算、定期預算等方法,套用固定模板,使編制的預算內容不能全面反映各個部門的工作。
3.不重視企業戰略發展,預算精確性差
在編制預算前,對公司的長期發展沒有充分的預測與詳細的規劃。在缺乏戰略性和前瞻性的指導之下,編制的預算會先天不足。對各項目預算的編制不詳細,有些有項目名稱,但無相應的預算經濟指標內容或說明,致使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缺乏相應的監控依據,某些經費項目成了預算內部進行調控經費的周轉站;同時在預算編制工作中的簡單粗糙和不確定性預估,給預算的審核批準、執行、監督、業績考核等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4.預算執行能力差或是過于嚴格,動靜不能結合
一方面擬上市企業對全面預算管理的實施比率遠較上市公司低,由于管理層重經營輕預算,會導致年中預算追加頻繁,使單位在很多時候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再加上期中如開展計劃外工作或開展新項目時不考慮整體預算,致使預算失去了應有的約束力。另一方面,由于采用傳統的固定模式制定預算,不分析市場變化死抱預算方案,故當銷量、價格和成本等因素變化較大時,各靜態預算指標則表現出束縛性、滯后性和彈性的缺乏,難以成為業績評價的有效基準。
5.預算分析能力差,失去了原有的推動作用
很多擬上市企業對預算要求與實際運行情況的差異分析形式單一,且在深度和廣度方面均缺乏充分、深入的研究,致使預算分析走過場,不能找到“病根”,致使類似的失誤不斷重復發生,對于企業的持續發展不能起到推動作用。
6.預算沒有與業績考核相結合,缺乏有效的監控機制
有些擬上市企業并未將預算工作納入到考核體系,或未能與業績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沒有真正追溯預算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缺乏有效的監控機制,獎懲不到位,不僅影響了預算在整個公司管理中的嚴肅性,也打擊了執行單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加強擬上市企業預算管理的對策措施
1.頂層設計、全員參與、積極推進,保證預算管理有效的實施
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開展,管理層與員工的共同參與是關鍵。從年度預算編制過程看,它是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過程。一方面擬上市企業要認識到實行全面預算管理是強化內部控制,實現公司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要明確預算管理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工作,而是整個公司內部各項資源的整合,它的戰略性和系統性要求各職能部門共同參與。這就需要在董事會、監事會及高管層樹立正確的公司管理理念,創造示范效應。并且通過各種形式傳達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將預算觀念滲透到日常工作中,在公司內部形成一種良好的預算氛圍。
2.以同行業上市公司為標桿,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建立出合理的公司預算管理體系
管理層可以以同行業上市公司作為標桿,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制定適合企業的預算制度,并與考核、業績評價相結合。建全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設置合理的組織機構并有效運作。另外,根據各環節的預算組織與其責任目標完善財務預算內容,制定一套客觀公正合理的標準,使之符合擬上市企業的實際情況。同時按照企業內部規定的標準和目標設計相關表格,使財務預算編制工作更加合理化、科學化。
3.明確戰略目標,層層分解,運用科學的方法編制預算
擬上市企業應對市場資源進行認真調查研究并分析,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長期發展戰略,使預算工作具有前瞻性。把預算目標逐層分解,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責任目標。再根據各部門的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財務預算指標。各部門之間應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再進行統一匯總分析。在實際編制預算過程中,需要現場調研,采取適合的預算編制方法,如:固定預算、彈性預算、滾動預算、零基預算、概率預算等。為預算編制精細化,可以采取如:以零基預算為主,輔之以增量預算、彈性預算等混合方法進行編制。
4.動靜結合,嚴格審批制度,有效執行預算
全面預算管理的執行要由專業的財務人員來完成,必要時還需要設立專門的資金管理機構來監控公司資金流動。故此需加強財務制度建設,建立有效的支出約束機制:強化開支計劃性,合理安排項目經費;建立嚴格的費用審批制度和報銷程序,杜絕浪費現象;加強經費開支的事前監督、健全財產物資的管理。事事做到有章可循,嚴格按制度辦事,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5.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周期性預算分析
具體預算項目的分析周期由預算單位根據企業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確定,建議至少每季度要進行預算分析,必要時按月開展分析。分析的重點要放在企業經營管理各環節、重要資源占用點,著眼為企業管理層提供管理信息。
預算分析可從企業層面、具體作業流程層面、執行單位層面進行,采用的方法為比較分析、因素分析、比率分析等。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據的形態和種類不斷增多,企業需從數據中掘取洞察力。大數據在分析領域擁有海量的內存和高度優化的應用解決方案,比其他系統更勝一籌。如能構建高效、可擴展的大數據處理平臺,面對再多的分析應用也能游刃有余。
6.加強預算執行監督,建立積極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
一方面要制定必要的內部監督管理制度,讓業務部門,審計人員等參與到監督活動中來,對資金使用的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監督,做到對資金使用過程監督有制度約束;另一方面是對資金使用效益,尤其是大項目資金使用,前期重視可行性分析,后期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全程追蹤管理。全面預算管理的有效推動離不開積極有效的激勵機制。把預算執行情況與經濟利益掛鉤,獎懲分明,最大限度地調動經營者、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參考文獻:
[1]吳志勇.上市公司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的設計及實現[J].經營管理者,2012,(09)
[2]董毓敏.關于擬上市中小企業財務控制與設計的研究[J].現代商業,2012,(07)
[3]強明隆,韓建清.論中小企業財務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