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在各級各類的醫療機構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病員欠費不能收回的問題,醫療機構越大,不能收回的欠費越多。以我所在的單位銅梁縣中醫院為例,2006年至今共欠費190余萬元。其中2011年發生欠費30余萬元,2012年發生欠費33余萬元,2013年發生欠費21余萬元,欠費全部由醫院自行承擔,醫院為此負擔沉重。在財政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補助經費逐年減少的情況下,勢必會影響醫院的正常營運、管理秩序和醫院的建設發展。為了提高對醫療欠費的認識,結合我院的實踐,現將其發生的條件和類型剖析如下,并探討應對策略。
【關鍵詞】醫療機構;醫療欠費;條件;類型;應對策略
一、欠費發生的條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院不得在急危患者欠費的情況下拒絕對其搶救,否則,則視為違法。國家和地方政府都陸續出臺了相關文件,都強調了對急危患者應按“先及時救治,后補交費用”的原則進行救治,這就是醫療欠費發生的(法定)條件。
二、欠費的類型:以銅梁縣中醫院2013全年發生的59例欠費病員說明
1.“三無人員”欠費4例:是指無姓名、親屬、單位或住址的病人欠費,這類病人多數是由公安民警或做好事者直接送往醫院,或者撥打醫院的急救電話通知醫院的救護車去接病人。醫院和科室施行救死扶傷,先行采取搶救治療,最終形成醫療欠費。
2.醫患雙方存在醫療糾紛欠費4例:是指患方對治療存有不滿意,拒不交費,從而造成的醫療欠費。
3.醫保拒付欠費2例:是指參加醫療保險者在醫生檢查及用藥之前,未能履行告知義知或者超過報銷金額而造成的某些藥費和檢查費不能報銷,而形成的醫療欠費。
4.病員或肇事方經濟困難欠費24例:是指患者或肇事方確實是家里經濟困難,在病情經治療全愈或好轉后,未辦理出院,就不辭而別而形成的醫療欠費。
5.傷病員惡性欠費19例:是指患者病愈后欠費逃跑或在病情稍有好轉即強行離去而形成的醫療欠費。
6.群體性重大事故及其他突發意外事件緊急搶救欠費6例:這種突發事情一般是由政府或衛生行政部門帶頭組織的指揮搶救,帶有指令性質,但不負責醫療費的收取或催收。像這種情況由于病情急而重,醫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資進行搶救,所花費的醫療物資巨大,但事后的追討工作相當困難。
三、面對醫療欠費的應對策略:打擊惡意逃費,基金救助弱勢群體
1.“先救治,后收費”是醫院樹立良好形象的好事情,但是由醫院來承擔病患惡性逃費風險,是不合理和不公平,也損害了醫院醫生工作的積極性。司法機關應加大力度嚴厲打擊惡意拖欠醫療費用的違法行為,將醫療欠費納入到個人誠信體系考核范圍,將個人醫療欠費行為錄入到個人誠信檔案中去。對惡意欠費者采取媒體曝光,司法協作的方式進行追討,使惡意欠費者無處藏身,其不軌企圖難以得逞。同時,醫院應設立專門的欠費追繳機構,配備專職或兼職催繳人員,從事醫療欠費的后期收討工作。
2.面對經濟困難確實無能力承擔醫療費用的病人,政府部門和社會慈善機構應建立健全相關的社會醫療救助保障機制。繼續以上面的欠費病員舉例說明,59例欠費病員僅僅只有5例獲得了社會救助,其中1例民政救助和4例重慶市道路救助基金,救助金額也是微不足道的,其中民政救助的金額僅僅只有1588.81元,這對于真正需要救助的傷病員來講,是何等的杯水車薪啊。因此政府和社會還應加大對“三無病員”、家庭特困戶的醫療救助基金的投入金額,政府應劃撥專項經費建立“急診綠色通道醫療救助基金”,并逐步探索出政府撥款、社會捐贈和保險介入的綜合方式籌措基金,國家也應該盡快的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填補這方面的空白。對醫療機構執行政府指令性搶救事后應進行專項補助,對見義勇為者而因此受傷的病員應進行特殊幫助,以此達到社會困難社會救助,社會矛盾社會解決的效果,而不要將這一社會責任全部轉嫁給醫院來承擔,以保障醫院本身的健康發展,讓醫院更好的發揮救死扶傷的社會責任,為社會大多數人服務神圣的職責。
3.醫院應加強內部的管理制度,加強醫護人員的培訓和學習。面對日益突出的醫療欠費,醫院內部也應建立健全內部規章制度,完善醫療管理等環節,并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首先,病員辦理入院手續時,應詳細記錄病員的信息和核對有效證件,當病人第一次發生欠費時,主治醫生有一次欠費拿藥的簽字權,當病人再次發生欠費時,就需上報醫務部,由分管院長同意后方可簽字拿藥,這樣層層把關,就可以減少欠費的發生;為了減少醫保拒付現象,應嚴厲要求醫護人員按照醫療法規辦事,根據醫保政策妥善醫治醫保病人,對醫保病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醫護人員要耐心做好溝通工作,杜絕亂檢查,濫用高檔藥品,亂收費的現象。醫護人員要以病員為中心,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以服務病人為宗旨,病人滿意為核心,減少醫患糾紛的發生,同時也減少醫療欠費。
參考文獻:
[1]張樂星,胡波,張飛躍,韓緒貴.醫療欠費的類型及對策探討。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志,2003年10月第1卷 第2期
[2]華商網.病人拖欠費用醫生承擔 委員:醫生催繳費致矛盾加劇。http://news.hsw.cn/ 2014-01-14
[3]華夏醫界網.完善醫療欠費制度防止資金流失。http://www. hxyjw.com/ 2010-11-30
[4]人民網.李暉委員:建立救助基金解決醫療欠費問題。http:// sn.people.com.cn/ 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