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科虎
摘 要:在小學體育中,對學生進行武術教學,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身體,還幫助學生塑造了性格。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的體育項目,也要與時代同步,不斷轉變教學方式,來弘揚武術的精髓。教師要結合自己在小學體育中進行武術教學的實踐,闡述如何轉變方式來提高小學武術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體育;武術;轉變方式
小學生作為未來國家的棟梁,在其體育課中開展武術教育的意義是深遠的。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體育項目,不僅蘊含著渾厚的武術精神,更飽含著愛國主義情懷。然而在具體的武術課的開展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武術課得不到重視,師資、場地都不健全,所開設的武術課在教學方式上還存在一些問題。這就需要廣大的教師銳意創新,轉變教學方式,為弘揚武術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宣傳武術文化,提高認知營造氛圍
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的體育項目,目前在傳播上有很大的障礙。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的場地,在體育課中引入武術課程,有助于武術的繼承和傳播。因此,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的領導應改變原有的對武術的認識偏見,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學生了解武術的常識以及鍛煉身體的方法。小學生心理發展還未成熟,學校應加強引導,通過武術課程的開展,加強武術教育,使學生從對武術狹隘的認識轉變為現在的熱愛武術教育課程。
武術和體育課程的結合,不能單純的認為就是電影中的熱鬧的場面和無法想象的特技,武術教育應該回歸。從學生學習課程整體來看,武術應該重新建立起自身的教育體系。首先,學校開展武術課程之前,應全面認識武術發展的歷史、內涵和意義,制定出武術教育發展戰略,讓學生愿意參加武術課程,讓武術適合學生的發展需要。其次,學校開展武術教育應當結合國家的發展需要,讓武術教育自成體系,樹立武術教育體系的“學科意識”,使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拳種意識緊密結合,這也是學校開展武術教育的關鍵所在。
二、銳意革新教學,轉變方式靈活多變
(1)教材重編,激發興趣。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學生接受新事物的途徑越來越多。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完全適用于現在的教學活動,學生所使用的教材也應及時更新,跟上時代的步伐。教師和學生擁有優秀的教材,不但有助于武術教學的開展,而且教師可以自由發揮,促進了武術課程的開展,使學生在學習武術課程的同時激起更大的興趣。
如把原有不適合學生發展的部分內容加以刪減,武術可以順利開展,武術文化也能得到很好的傳播。武術教材的重編要切實結合學生自身發展的特點,突出武術教學的特點、教學目標等。小學生更愿意結合圖畫看教材,內容應簡單化和實用化,特別是武術教材要體現出當地的地方特色,更好地使教材服務于武術教學。武術教材的重編要有實際的內容,避免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無法親自示范。教學方法要能夠使學生靈活掌握,如可以借助于網絡技術、視頻授課等新型的教學模式,這些創新能使武術教學順利開展。此外,從理論高度對學生加強精神文明教育,教材中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讓學生懂得武德的精神、武術的價值,最后上升到民族精神的層面,理論結合實際,在武德精神和武術技能方面作出詳細的解釋說明。
(2)豐富內容,創新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講課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在開展武術課程時應讓學生從簡單易學的開始,而且教師所選課程的內容要呈現多元化的發展,不拘泥教學形式,能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實行差別化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在武術方面發揮各自的特長。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武術課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教學,通過多媒體的聲音和圖畫,更加形象地把武術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現實武術的重大意義。
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掌握武術文化的內涵,從而形成有別于其他學科的武術教學法。武術教學法就是汲取其他學科優秀的教學經驗,在武術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加以改進和升華,使武術課不再單調。武術課上要體現創新的理念,借助于武術故事情節,把武術課開展得有聲有色。
如武術教師在進行有關系統動作時,可以配上合適的背景音樂,向學生傳播武德和武術的真諦。上級主管教育部門及時向學校派發武術器材,同時可以申請設立專門的大型武術場地,也可以把當地的體育場館臨時作為武術場地;本地區各個學校之間可以實現武術教師的資源共享,這些措施對普及和發展武術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加強武術教育,張揚個性弘揚精神
武術作為我國的傳統項目,其內涵文化更值得人們學習。在學生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傳授武術的過程中,給學生講述一些有關武術的故事,讓學生從中學習習武之人具有的優良品質,讓學生感受其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加強學生對真理、對獨立人格的塑造。同時,建立積極的武術活動,調動社會、家庭、學校的積極參與,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武術的精神,在張揚個性的基礎上弘揚我國傳統的民族精神。
如在學生學習武術的同時,讓學生觀看《陳真》《精武門》《黃飛鴻》等電影,以劇中的人物感染學生,使其精神傳遞到學生的心中。在觀看的過程中,每個學生表現得都很興奮,紛紛談論這其中表現出的正義。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思想認識,讓學生嘗試寫一些“觀后感”,利用文字來讓他們表達自己對電影的理解和認識,這樣也有助于教師及時地把握學生的心理,及時地引導學生對武術的正確認識。通過這樣的學習,武術散發出了不一樣的光彩,學生心中的武術更加立體、形象,同時增強了學生敢于攀登、堅持不懈的精神,提高了他們的人格素養。
總之,武術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對武術精神真正的理解更需要長久的沉煉。但是對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就需要我們銳意創新,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和時代的變遷,靈活地掌握教學方式來指導學生的學習,建立具有地方特色、本校特色的武術課堂,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武術的精髓,塑造學生的性格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從而讓武術綻放新的光彩。
參考文獻:
[1]荊軍體.小學武術教學現狀及其發展探究[J].魅力中國,2009(3).
[2]耿建峰.小學體育課武術教學中的情緒調控[J].新課程,2009(9).
(江蘇省張家港市后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