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敬芝
中圖分類號:G62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6-0052-02
漢字文化源遠流長,漢字所包含的文化,漢字的神韻與美,是讓世界驚嘆的燦爛文化瑰寶,如何讓漢字的光輝發揚光大,識字教學尤為重要。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學生從運用口頭語言過渡到書面語言的橋梁,所以識字教學的質量關系到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小學階段學生的識字量為3000字,其中要學會寫2500個漢字,而低年級要求學生識字1600~1800個漢字。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多識字,少寫字,而且把識字集中在低年級教學中,可見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難點。那么作為低年級語文老師,如何將識字教學有聲有色地進行下去以達到《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呢?在這我淺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在游戲中識字,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而單純的識字、寫字對于當今社會的孩子來說簡直有種“逼上梁山”的感覺,也不符合低年級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游戲是孩子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若能將游戲恰當地運用到識字教學中去,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戲形式可多種多樣,如猜字謎、順口溜等。
1.猜字謎
猜字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在識字教學中進行猜字謎不僅調動了學生識字的興趣,而且鞏固了生字。如在教學“歲”字時可出一個字謎“山字下面半個多”。在教學“尖”時可出“上小下大”等,久而久之,學生對猜字謎越來越得心應手,更可喜的是很多孩子還學會了編字謎;當看到“坐”這個字時,有的孩子就說“兩人土上蹲”;看到“閃”這個字時,有的孩子說“一人門里躲”。我不得不佩服孩子的想象力。每當此時,我總是喜上眉梢,因為孩子的識字興趣不但提高了,識字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2.順口溜
遇到難記易錯的字,可借助順口溜教學。如教學“美”字,我告訴孩子們“羊字沒尾巴,大字在底下”。教學“金”字,“一個人他姓王,腰里裝著兩塊糖。”順口溜教學幽默風趣,寓教于樂,易學好記。
3.摘蘋果,找朋友
學生學過的字很快會忘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巧妙利用游戲,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樂學,喜歡學,有主動學習的意愿,能夠主動識字,快樂識字。學習了合體字后,我設計了一個游戲“摘蘋果,找朋友”。把所學字的偏旁與部首分別寫在半個蘋果上,打亂貼于一棵蘋果樹上,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思考、判斷把偏旁和部首組成字,并讀準了,讀對了,就把“蘋果”送給他。這樣學生不僅學習情緒高漲,而且也培養了學生快速思考、判斷的能力。
二、運用各種直觀方法,讓學生“會”學
一旦學生的興趣有了,還得讓他們把生字正確地識記下來,那么該如何指導學生正確地識記生字呢,我歸納了以下方法:
1.在教學象形字時,運用直觀的實物、圖片教學
如在教學“筆”這個字時,可拿出一支毛筆讓學生觀察毛筆是用什么做的,這樣學生很容易看出上邊是竹子,下邊是毛發,從而簡單地引出了“筆”的寫法,上邊是“竹”字頭,下邊是一個“毛”字。
2.表演動作識字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肢體動作演示字的形義聯系。在所學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動詞。學動詞時可以先想一想動作,再做一做動作。如:學習“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孫悟空一樣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如:學習“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動作,然后再做一下,學生就會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這樣不但讓學生記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義,學起來不費力氣,學生還很踴躍。
三、加強課外閱讀,鞏固識字成果
雖然我們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認識了一定量的漢字,但不一定他們就記得很牢靠,所以我們還必須讓他們經常運用,才不致遺忘。正如古人所言:“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現在每個學生手里都有幾本書,學校圖書室也有一定量的藏書,而且經常對學生們開放,作為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好這方面的資源。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教師要及時作跟蹤調查,了解其閱讀效果。對于讀書認真、效果好的學生予以表揚,對于讀書欠認真的學生,加以引導和鼓勵,調動其閱讀的興趣,這樣才能達到鞏固識字的目的,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欲望。
四、利用實踐活動,帶學生走向生活
教師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兒童的興趣出發,開展實踐活動。每個活動有一個主題,引導學生圍繞這個主題自己動手、動腦去收集資料,并交流收獲。如舉辦“逛超市”“水果運動會”“小花市”“逛商場”等識字活動。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說過:“活動和交往是發展的源泉。”活動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和社會生活相溝通,使兒童盡快從“我”的世界跨入更廣闊的周圍環境,以吸收各種信息,擴展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因此,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總之,教是為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低年級識字量多、難度大,為了讓學生掌握得更牢固,教師不僅要教學生會讀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生字,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獲得生字學習的主動權和高效率。
(責任編輯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