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6-0063-02
目前新課程改革對于高中數學提出了全新要求,將教學的側重點從知識內容上的傳授轉向了學生綜合能力上的培養,學習能力成為了新課程教學下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因此,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是學生開展有效學習活動,提升學習效能的重要保障。本文作者結合教學實踐體會,對新課改下高中數學如何進行學生能力的培養進行了闡述。
一、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表明個體能面對不同的情景、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方法和技巧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要培養這種能力,首先必須讓學生參與到具體的活動過程中去,并盡可能提高其參與度;其次是幫助學生逐漸掌握思維的方法和分析問題的方法,最后著眼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決定了其獨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對性。一般地,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活動能力不斷提高,其思考問題的獨立性也就不斷增強。也就是說,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必須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才能逐步培養、構建并發展起來。另外,要學生獨立思考,教學方式首先要提倡開放式,決不能“一言堂”,否則這種獨立性很快會受到極大的限制。其次,努力培養學生善于獨立地提出問題。因為能夠獨立地提出問題,不經過獨立思考是做不到的;而問題提得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深度。此外,還要盡可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以開闊思路。對教材中設置的閱讀材料、實習作業、研究性學習等內容,認真指導、精心組織,并提出一些“開放式”的問題,讓學生探索思考。
二、觀察構思能力的培養
觀察是信息輸入的通道,是思維探索的大門。敏銳的觀察力是創造思維的起步器,在課堂上對學生應注意:首先,在觀察之前,要給學生提出明確而又具體的目的、任務和要求。其次,要在觀察中及時指導。比如要指導學生根據觀察的對象有順序地進行觀察,要指導學生選擇適當的觀察方法,要指導學生及時地對觀察的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等。再次,要科學地運用直觀教具及現代教學技術,以支持學生對研究的問題作仔細、深入的觀察。最后,要努力培養學生濃厚的觀察興趣。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羅整個宇宙。”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想象,往往能縮短解決問題的時間,獲得數學發現的機會,鍛煉數學思維。
數學想象一般有以下幾個基本要素:第一,想象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的支持。第二,要有擺脫表象干擾的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執著追求的情感。因此,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潛在的因素,創設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拓寬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構造法是運用數學的基本思想經過認真的觀察、深入的思考,培養構造出解題的數學模型從而使問題得以解決。這就要求在課堂上訓練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開拓性和創造性。
三、構建生活數學,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
新課標指出:“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出發,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橋梁。現實生活中到處有數學,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生活環境中的人與事,以日常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來編制數學問題,使這些問題充滿生活氣息,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中,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同時也讓學生了解了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發展過程及應用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果說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陣地,那么學生的作業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助推器”,是學生成長的生長點。因此,把作業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有關的作業,引導學生動手、動腦、自主探究數學問題,從而使所學的知識得到拓展與延伸,同時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真切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新課程下的數學作業已不再完全是課堂教學的附屬,而是重建與提升課程意義及人生意義的重要內容。讓學生的作業從書本中跳出來,從題海中跳出來,走向社會,走近生活,作業生活化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形成教師樂于教、學生樂于學的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總結
新課程理念為高中數學習題課教學注入了新鮮火熱的能量,從“有效教學”到“高效教學”再到“優效教學”,我們的目標越來越高。身為與新課改同行的數學教師,我們不能只有滿腔熱情,還要有冷靜的思考,理智的取舍,智慧的設計。培養有創新意識可以獨立思考和能夠學以致用的人才是中華民族振興的需要,讓我們共同從課堂做起,把培養學生的能力放在首位。
(責任編輯 李 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