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薇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6-0077-01
高中生是社會中的一個重要群體。他們正處于心理、生理發育的關鍵時期,學習競爭壓力的增大及思維方式的變化、人際關系和自我意識等方面不可避免的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將對學生的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最終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因此,在英語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學生心理健全的人格品質,已成為現代教育理論和社會發展對每一位教師提出的要求。本文探討一下如何運用心理術促進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一、運用暗示法,增強學習自信心
在高中階段(尤其是起始階段),能根據學生的實際,能正確引導好學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暗示法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是自古就有的,如三國時期的“望梅止渴”。在國外,暗示被運用于教學實踐中,為保加利亞心理學博士盧贊諾夫首創。這種方法巧妙地利用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充分挖掘心理潛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精神毫不緊張的情況下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言語、目光和動作等暗示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期望和關心,從而增強學生的信心,激勵他們始終保持一種學習的內在動力。
二、運用樂學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1.巧妙導入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善于巧妙地導入新課,自然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好學之樂。如在講授Unit5 First Aid前,放一個片子,里面講述一位老太太過馬路時,不小心被小車撞倒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旁邊圍了很多人。老師接著問學生,如果你在場,你怎么做?然后引出要學習的內容:Unit5 First Aid。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習的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2.創設情景,使學生享受學習之樂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情景,使學生在此氛圍中激起思考、討論的興趣,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訓練學生的各種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如在講授Unit1 A Healthy Life前,利用“Do you think you are a healthy person?”“What makes a healthy life?”……等貼近學生的生活問題引入,學生踴躍發言,課堂氣氛濃厚,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其積極性,并從中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3.趣味調劑,使學生體驗知識之樂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以趣味點綴,適當配以幽默,則會使學生體驗到知識之樂。這不僅有助于理解,而且有助于記憶和運用。
三、運用因材施教法,發揮學生的潛能
1.對待成績優秀,智力水平較高的“尖子”,教師應區別對待,滿足他們“吃不飽”的心理。如課堂提問,較難的問題可請這部分的同學回答;布置作業時,可適當增加一、二道難度稍大的題目;平時教師還應提供更多的材料,鼓勵他們自學和獨立思考,并提供更高、更嚴的目標和要求,讓他們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利用和發揮。
2.對待學習成績落后、智力水平一般的“差生”,教師要細心、有耐心。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差生同樣具有進取心、自尊心,渴望進步。因此,教師不能對他們要求過高,如在提問、布置作業時,適當降低難度,盡量讓他們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平時,教師更要主動接近他們,用積極的態度,真誠的微笑去縮短我們之間的距離,對他們進行外語學習心理疏導,分析他們學外語的狀況,找出成績差的原因。
四、運用激勵法,增強學生的上進心
每個人都喜歡聽表揚鼓勵的話,當我們的工作受到別人的肯定的時候,我們的心情是愉悅的,工作的積極性會更加高昂。學生也是如此,對學生也應該多多地給予贊揚,這樣可以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一句暖人心腑的鼓勵,一句真誠的“你能行”,會讓學生興奮,增強他們的自信。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先生就是在他的高中數學老師的話語激勵下,憑著他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堅韌的毅力和精深的數學研究,于20年后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這座堡壘,在數學的發展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陳景潤的事例給我們的啟示:教師的“一言”有時可使學生“終生受益”。
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值得稱贊的地方,既使犯了錯,也應該選擇婉轉的語言去批評教育,盡量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不要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之中,我們應該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肯定學生、表揚學生,讓他們不斷挖掘潛能,培養自己的自信心,不斷進步,最終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責任編輯 劉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