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楠
(河南工程學院 經濟貿易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低碳教育的概念目前只有個別學者提出。黎加厚認為,所謂低碳型教育( Low Carbon Knowledge Teaching),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推進教學的各個方面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少能源消費,加強環境保護。低碳教育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理念,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實踐。[1]高校低碳教育是高校環境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以跨學科為特征,通過教育手段培養低碳發展理念,以提高學生的低碳意識,使其掌握低碳生產和低碳生活知識與技能,樹立正確的環境價值觀和態度的教育科學。加強大學生的低碳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低碳意識,樹立正確的環境價值觀,自覺實踐低碳行動,是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2]
為更加全面地了解高校低碳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本課題組進行了一次“高校大學生低碳生活現狀”的問卷調查。本次調查采用匿名抽樣的方法,調查對象為在校大學生,于2012年12月、2013年5月在河南工程學院等高校,隨機發放調查問卷共計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80份,回收有效率為96%。
問卷內容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的基本情況,了解調查對象的基本類型;第二部分一共包括23道題,其中,第1題到第22題都是單項選擇,大部分是按照低碳生活方式從最積極到最消極進行排列,第23道題是讓學生寫出低碳校園的相關建議,以此來考查學生對低碳校園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從實踐角度出發來提供更多可實施的措施。調查問卷的樣本構成情況具體見表1。

表1 調查樣本構成情況
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高校大學生低碳生活現狀調查問卷結果統計
根據“高校大學生低碳生活現狀”問卷的調查結果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高校大學生低碳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低碳意識薄弱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對于低碳生活理念一點都不了解的學生雖然沒有,但是非常了解的也只有5.000%,53.750%的學生有點了解。這說明學生的低碳意識較為薄弱。90.625%的學生是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大眾媒體來接觸低碳生活的教育,課堂學習只占了4.375%。這說明學校應充分重視課堂教育,通過課堂討論、學習的方式給學生灌輸低碳生活的理念。72.500%的學生認為低碳生活還是非常必要的,但仍有20.625%的學生認為是比較有必要,沒有學生選擇完全沒必要。這說明學生對低碳生活的重要性有所認識,但是認識不夠充分,沒有完全了解掌握低碳生活的重要意義。
2.學校普遍存在水、電、糧食、紙張等資源的浪費現象
61.875%的學生出行選擇的交通工具是公交車或地鐵,36.875%的學生會選擇自行車或步行。這和交通狀況及學生的消費能力有關。79.375%的學生選擇會主動關上水龍頭。遇到水龍頭、廁所沖水器或者電燈壞了的時候,42.500%的學生選擇會盡一切辦法通知維修,這是最積極的態度,但仍有50.000%的學生選擇想找人維修可不知道找誰。這說明學校關于基礎設施維修方面的宣傳教育工作不到位。
65.000%的學生選擇7層或5層以上乘坐電梯,還有21.250%的學生選擇有電梯就不走樓梯,說明高校的電梯使用率是較高的。因為大多數高校還沒有安裝空調,所以大多數學生選擇沒有空調,這個屬于實際情況。沒有個人電腦的是少部分,電腦不使用時關機的占到了65.625%,而離開寢室或教室主動關燈的占到76.875%,并且學校安裝節能燈的比率相當高,這個參考價值有待商榷。一方面,目前很多高校都是多媒體教室,為了教學效果拉上窗簾,室內偏暗,基本上都是開燈的,而白天下課后學生能主動關燈的并不多;另一方面,學生對于節能燈的認知不足,并不能正確分辨高校安裝的是否節能燈。
50.625%的學生選擇偶爾雙面打印,7.500%的學生選擇不會雙面打印,說明紙張浪費的現象還是非常常見的。83.125%的學生選擇偶爾使用一次性餐具。67.500%的學生選擇吃不完的飯會偶爾倒掉,只有10.625%的學生從不剩飯,說明還存在浪費糧食的現象。
3.學生低碳知識匱乏
57.500%的學生選擇離開校園時會賣掉自己的書籍或作業本,20.000%的學生選擇會送給其他同學,不用的書籍被當作廢紙賣掉其實是資源的一種浪費,但學生一般出于經濟考慮選擇賣掉,而沒有從低碳的角度出發把書籍轉送給低年級的學生。50.000%的學生選擇會把廢舊電視當普通垃圾扔掉,39.375%的學生選擇想進行垃圾分類,但是學校沒有分類的垃圾箱,還有28.125%的學生不會對垃圾進行分類。這說明大部分學生不了解垃圾分類的基本常識,低碳的知識和教育工作不到位,而且部分高校沒有分類垃圾箱,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
41.250%的寢室有一盆綠色植物,36.250%的寢室沒有綠色植物,說明學生對于居住環境具有一定的綠色生態要求,但并不強烈。日常生活中衣服材質的選擇主要是考察并提醒學生對于環保材質衣服的了解和關注,棉質等天然織物和化纖的衣服都占到一定的比率,說明學生平時生活中對衣服材質與環保的聯系并不十分清楚,主要從自身需要出發選擇衣服的材質。
4.學校不夠重視高校低碳教育
51.250%的學生選擇學校有環境保護方面的社團,還有22.500%的學生選擇沒有該類型的社團。令人詫異的是同一個學校學生的說法自相矛盾。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環境保護社團的活動開展不足,有的學生不了解、不關心這種類型的社團,另一方面也表現出學校對于環境保護的宣傳不足。34.375%的學生選擇學校開設過低碳教育方面的課程,50.000%的學生選擇了沒有開設過。42.500%的學生認為學校低碳教育不夠普及是大學生缺乏低碳環保常識的主要原因,8.750%的學生認為老師沒有以身作則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29.790%的學生認為學生本身追求生活舒適,不重視低碳環保也是一個主要誘因,18.960%的學生認為低碳生活較為復雜,很難在實踐中實施。以上數據充分說明學校的低碳教育工作開展得不足,沒有給學生灌輸低碳生活、低碳校園的理念,沒有使學生真正明白低碳生活和低碳校園的重要內容。
“高校大學生低碳生活現狀調查問卷”中的最后一題是讓學生寫出建設低碳校園的建議。根據統計,78.000%的學生寫了一些建議,大部分建議基本上就一句話,有很少一部分學生寫了較為詳細、誠懇的建議。這說明部分學生還是非常重視校園低碳建設的,他們意識到低碳校園和他們之間是密切相關的,但是他們對于低碳校園的認知程度較低,還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可以更好地實現低碳校園。學生給出的建議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學校多開設低碳教育方面的課程和講座,提高學生的低碳意識和認知度;建立分類垃圾箱,使用節能燈等設備;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木制用品、白色塑料袋,使用環保的購物袋;學校領導、教師、班干部應以身作則,如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節約用水用電,植樹造林,美化校園等。
建設節約型、可持續發展校園是全球環境和資源問題對大學發展提出的必然要求,高校在國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建設低碳校園,不僅可以構建良好的校園環境,還有助于創建資源節約型社會。低碳節能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教育應當首當其沖,高校應做生態文明建設的表率。高校領導及老師應以身作則,把相關職能部門和后勤部門的人員組織起來,統一協調和管理高校的節能減排工作,制訂相應的目標和計劃,糾正某些人員“低碳和自己無關”的想法,通過獎懲機制來激勵和約束師生的浪費行為,讓全校師生正確認識低碳的重要性,充分樹立低碳生活的意識。[3]
高校應該把節約、環保、低碳的理念融入校園的基礎設施建設中,科學、合理地開展節能設施建設。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節能方面的高科技手段層出不窮,目前許多高校已經紛紛引進。如學生澡堂可以使用射頻卡計費系統、電子感應開關的水龍頭,教室、寢室及公共區域使用節能燈、感應燈等。這些節能新技術的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約資源,避免浪費,加強環保。用電方面,選用節能電器,及時關閉電源,少用空調,溫控適度(夏季26度以上,冬季20度以下),多走樓梯,少乘電梯。學校還可以通過對用水設施的改造,建成節水系統。
國外許多學校為了普及低碳教育都開設了低碳方面的課程,增加了低碳知識的教學內容,如環境保護、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等。課堂講授是向學生宣傳低碳理念最為直接的方式,通過老師對學生面對面的講授和交流,引導學生樹立低碳生活理念,充分結合校園的實際情況,激發學生對低碳知識的興趣,使學生重新認識自身的行為,積極主動地改變不良習慣,參與低碳校園的建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4]
首先,低碳教育應該讓學生了解不同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對資源環境造成的影響,了解當前全球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危害,以及如何更好地應對與解決環境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其次,應該讓學生了解低碳理念提出的背景與原因,人類活動引起全球變暖和氣候異常的過程和原因,了解低碳消費、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和低碳生活的主要內容,了解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節能減排等技術。
積極引導學生重視低碳生活,從小事做起。比如:提倡水循環,節約用水;打印時盡量雙面打印,節省紙張;避免購買不需要的物品,少穿化纖材質的服裝;出行時距離較近的盡量步行、騎車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用手帕代替紙巾,少用一次性用具;交換、捐贈、改造多余廢舊品,將生活廢棄物分類處理;拒絕塑料袋,多使用環保袋,減少白色污染;在辦公室和家庭陽臺等處擺放綠色植物凈化空氣,美化周邊環境;到期末的時候將不用的課本收集起來送給低年級的學生。[5]
學校可以通過宣傳欄、廣播站、學校網站、校報和環保知識競賽等方式向學生宣傳低碳知識,進行低碳教育;學校還應該引導學生建設與低碳校園密切相關的環保方面的社團,積極組織低碳生活、低碳科技、低碳經濟、低碳校園等方面的各種主題活動,普及低碳知識,營造低碳校園。
[參 考 文 獻]
[1]陸汝成.低碳教育與高校的實踐路徑探析[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06-110.
[2]何齊宗.全球視野的環境教育理念[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120-125.
[3]劉桂民.關于學校對學生開展低碳教育的幾點思考[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0(22):50-51.
[4]麻東鋒.關于高等學校引入低碳教育的思考[J].北方環境,2010(2):5-8.
[5]耿建祥.嘗試高校“低碳教育”的若干舉措[J].學理論, 2010(36):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