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進
摘 要: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深化,給高中音樂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高中音樂教學,應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致力于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與提高,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引導其掌握知識、學習技能,并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鍵詞:高中音樂;快樂教學;策略;探析
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音樂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實施快樂的音樂教學,構建高效、愉快的音樂課堂。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其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情感態度。
一、高中音樂課堂實現快樂教學的意義
(1)快樂教學是全體學生的共同需求。營造輕松快樂的課堂氣氛,既能滿足全體學生的共同心聲,也是教師的最佳教學法寶。高中生面臨高考的巨大壓力,而輕松、愉悅的音樂課,能夠有效緩解各種考試的壓力,實現自我身心的放松。
(2)快樂教學,是音樂學科藝術本質要求的良好體現。音樂,是高中所有課程中最具有快樂本質的一門學科,音樂課程開設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體驗音樂藝術的魅力,掌握音樂欣賞的方式,培養學生優雅的藝術氣質,提升其審美能力。
(3)音樂快樂教學,是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基礎。教育從業者普遍關心高效課堂的構建,而如何構建高效的課堂,是比較復雜且不易實現的一個目標。因此,高中音樂的課堂教學,應該探求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有效進行快樂教學,打造高效的音樂課堂。
二、高中音樂課堂中快樂教學策略的實施
(1)重視教學導入環節,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各種新穎、創造性的導入環節逐漸走入課堂,有利于學生好奇心的調動,有利于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例如,引導學生哼唱一些自己比較熟悉或拿手的歌曲,表達快樂的情感,帶動全體學生的情緒。也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經典的流行歌曲,引導學生感受與欣賞,并對歌曲的創作背景或相關故事等進行講述,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古典音樂的教學中,教師也可選擇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如莫扎特、貝多芬等,將其趣聞軼事作為開場白講述給學生聽,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樂作品。此外,還可以精心設計一些音樂問題,面向全體學生做有獎勵的提問,激發學生的參與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實現快樂教學。
(2)激發學生興趣,實現音樂快樂教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就是個體對某種事物積極探求的一種認識傾向,也是直接影響學生進行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只有對某件事情感興趣,才能積極地去了解、探索,才能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因此,高中音樂教師,必須認真理解、挖掘教材與作品,注重技能技巧和音樂表現兩個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音樂,感知音樂,引起學生的美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快樂是關鍵。例如,信息科技的飛速發展為高中音樂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團結就是力量》等歌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讓學生了解歌曲的背景以及不同唱法,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印象,再利用多媒體播放與“團結就是力量”相關的圖片,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讓其快樂學習。多媒體具有色彩鮮明、直觀、生動、形象、趣味等特點,其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可以彌補平常教學中聽音樂、講樂理、多唱歌等枯燥無味的不足,為高中音樂教學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等神經系統,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與熱情,拓展其特長,有效實現快樂教學。
(3)不斷進行教學反思,真正實現快樂教學。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反思與改革中前進的。高中音樂課堂要實現快樂教學,并讓快樂得以延續,實現課堂高效性,就必須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拓展知識面,讓學生在練習與反思中獲取快樂和滿足感。不斷探求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將音樂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增長學生的基本能力,提高其積極性,引導其保持快樂的心情,在學習與生活中善于發現音樂,感受音樂,陶冶情操,提高其全面素養。例如,對于《唱臉譜》這類的歌曲,教師就可以進行反思與創造,拓展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前自主進行資料的搜集和對歌曲的了解,鼓勵其了解三國時期的歷史,了解三國時期的代表人物,并鼓勵其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發表自己的感想。這樣,在歌曲的教學中,學生也會更加樂于接受白臉的曹操、紅臉的關公、黑臉的張飛等人物形象,并聯想到這些人物的故事。這樣,學生的音樂演唱才會更加富有感情。
總之,高中音樂的課堂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其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音樂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其審美能力,提高每一位學生的審美觀與層次,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快樂教學,快樂學習,讓學生在音律中尋找快樂。
參考文獻:
[1]邵永斌.淺議高中音樂教學快樂教學的認識與體驗[J].中國校
外教育,2012(7).
[2]紀玉濤.快樂教學·培養音樂課高效課堂[J].教改聚焦,2010(5).
(江蘇省興化市周莊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