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征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0034-02
在傳統的教學中,由于考試、分數、排名、分類乃至家長給學生帶來的壓力,都使我們的學生從小就學會競爭,并更注重競爭,甚至有的形成不正常的競爭品質。而學校對于合作、交往、共同學習等意識的培養卻是很薄弱的環節。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大力倡導的三種主要學習方式,其中合作學習是最應該提倡的學習方式。因為現今所提倡的自主學習也好,探究性、研究性學習也好,都離不開合作學習。
要改變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比較理想的方法可以先從改變學生的學習策略入手,使學生首先能夠敞開心扉,與人大膽交流、充分合作。本文將從實踐的層面,談在生物教學中如何開展合作學習,如何發展、開發和挖掘學生能力方面的教學體會,以供同仁參考。
一、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可表述為: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習小組為教學基本組織形式,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彼此通過協調的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小組總體表現為主要獎勵依據的一種教學策略,同時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國內外有關合作學習的模式很多,國外有學生團體學習模式、共同學習模式、團體探究模式、合作方法模式等等;國內有“分層次目標教學,分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異質合作,同質選學”教學模式等等。我在此基于這些合作方法模式,作些修改和補充,并加以實踐。
二、合作學習模式的探索及實踐
根據合作方法模式,結合本校學生特點及學校條件,設計了“六步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其思路如下:
1.分組——組成學習小團體
組建學習小團體是合作學習開展的基礎,應根據學生的特點、能力、成績來混合編組,即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盡量保證每個小組學生各有所長。按照多元智能理論就是指小組內的學生本具有不同的突出各方面智能,從而在進行學習時,可以激發出更多的觀點,挖掘出更多的潛在智能,達到小組內學生能力共同發展的目的。我們一般將各班分8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6人左右。建立學習小組后,要求各組選好組長、發言人、記錄員、檢查員、聯絡員等等,使每個人根據自己的長處都有明確的角色和任務,為下一步開展活動打下基礎。同時也要改變教室的座位位置,積極創設民主、和諧的討論交流情景。
2.吸引——分析材料,確定問題
吸引即激趣,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資料袋或任務單,或者通過實物展示一種現象,如講到“酶的影響因素”的時候,我給每組一個蘋果或者梨,讓他們削掉皮,觀察果肉的顏色變化。通過果肉變褐色了這一現象,激發學生探究欲望,開始酶的影響因素探究;要給每個小組成員提供感興趣的合作學習的基點和材料。每組成員根據材料、信息、觀點、現象等進行分析討論,確立本小組最感興趣的方面即提出明確的問題,并作出假設。當然此過程也可以是教師給出一系列的假設,由各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假設開始探究,或者學生自己提出,然后分組討論進行探究。更要鼓勵個別組大膽提出自已的觀點。
3.探索——組員充分討論,合作分析,擬定解決方案
各組成員選擇了他們各自感興趣的主題、問題或者假設后,教師要給出任務、要求,使他們進一步明確假設或問題,并尋找證據直接或間接來證明本組的假設或解釋本組選定的問題。本過程是學生充分交流思想,積極討論,擬定解決方案的過程,強調的是學生自己先從計劃、理論上尋找和設計問題解決的途徑和方法。教師要做好觀察,巡視各小組,做好各小組的過程評價,做好討論氣氛的引導;而對各小組的方案不加任何個人性的、權威性的評價,有條件的學校最好要求學生將本組的解決方案、分析討論的結果等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給大家,組間再進行交流評價。
4.遷移——各行其責,開展探究
各小組根據本組的計劃、分工,積極開展合作探究。學生可以根據提供的材料或者自己查找資料,并將資料組織整理,寫成書面報告;或者收集證據,澄清現象,解釋問題;或者調查實踐,實驗求證等等;這是合作學習的主體,是發展和開發學生潛能的重要階段。教師在本階段也要進行層層引導討論,從一個問題遷移至另一個問題。總之,本過程主要是學生整理證據,積極合作實踐,解決問題的過程。最后問題解決的程度,即證據、解釋、實驗結論,調查結果等等,加上小組的合作程度,可以作為本階段的評價指標。
5.呈現——主動交流,展示收獲
可以參照科學家、學者等作報告的形式,給予每組成員向同伴呈現和分享其發現的悲與樂,收獲及成果作品的機會,也可以舉辦形式多樣的交流。可以是成果展、板報展等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小品、報告等藝術形式,還可以是模型、產品等等實物形式。教師最好不要限制形式,由各小組自己對資料、成果、作品及過程,收獲的理解來展示本組的風采。這也是發揮出學生多元智能的一種非常好的形式。
總之,本過程要求個小組以各種相同的或不同的形式表達和展示自己的探究結果、研究體會或收獲,教師起傾聽者、評價者和組織者的作用。
6.反思——自我總結,多元評價
評價是合作學習中的重要一環,除了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小組進行時時評價外,還有組間評價、組內評價、成果評價等。根據多元智能理論,人存在多元的智能,那評價也應該是多元的,多樣的。教學過程中,除了教師應評出優秀組和優秀組員外,學生自己也要進行總結,反思和評價。要本著“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評價理念,客觀的、全面的、多元的評價我們的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除了學業成績以外,還有合作態度、方法等方面的評價。
三、教學反思
通過實踐,我們發現大面積的開展以合作學習為主的生物教學改革,一方面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策略,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思維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對教師觀念的改變、教師教學能力、監控課堂等能力的提高都有積極的影響,也促使了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集體備課找到了很好的動力和形式。本校自從2012年開展合作學習教學改革以來,生物考試成績集體上升,該科目評為2012年襄陽市優秀學科,學生也普遍增強了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績。當然,開展合作學習也暴露了很多問題,比如課堂時間很難把握,教學設計及安排難度較大,生物探究合作材料的收集較難,學習成果的評價指標和體系的建立較難,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共同推進問題等,這些都需要再實踐,再探索。
(責任編輯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