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華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0054-02
一、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問題分析
1.教育管理部門重智育、升學率,輕美育的現象相當嚴重。由于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極不平衡,導致國家的音樂教育政策方針不能很好地在小學實施。城鄉差距明顯,造成了全國不同地域考生之間受教育權的不平等。只有升學考試的科目才是“主課”,音樂、體育、美術等科目都是“副科”,對這些科目視作可有可無。
2.上課方式古板,內容單一
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則是以班級為單位,按學科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組織教材施教,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限制,學生學習的探作性和創造性受到限制,交流、合作、動手嚴重不夠,學生表現機會少,學習實踐少,存在教與學脫節現象。小學音樂課堂的內容主要是唱歌、音樂欣賞和講授音樂知識,突出了學科教學,未能突出音樂審美的功能,也不能強調音樂實踐、創造,與從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3.課堂環境陳舊
現任的音樂課堂僅限于教室內的教學,限于一張歌紙、一本書,一張嘴巴,一臺錄音機的教學,現代教學設備和手段與音樂教學的發展差距還較大,這樣很難激發學生一連串的聯想,也難以使學生融于音樂之中,從而影響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鑒賞”。
二、由音樂教育現狀而引發的思考
1.打破課堂常規,重組音樂課堂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目前仍存在教師本位的現象,重教師自我的感受,而輕學生的主動參與;重自我的說教,輕學生的體驗;重教學的成果,輕學生的感受。其結果造成很多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上音樂課,針對這種現象,應該為學生提供更為自由、廣闊的想象,引導學生大膽地創造與實踐;樹立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目的的教育觀念,并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體現教育思想。如在節奏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聽鐘表的嘀嗒聲、雞叫、火車的車輪聲等等,并讓他們進行討論歸納,學生很快就掌握了這幾個節奏,接著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去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節奏,學生發言非常踴躍,并發現了許多存在于生活中的節奏:體育老師的口令,心跳聲等,老師充分肯定這些發現,使學生認識到原來音樂中的節奏就在自己身邊,我又利用這一興趣進行節奏創編并舉行了一個演奏比賽,學生用自制的打擊樂器演奏自己創作的節奏,從中體會到了創新的樂趣。
2.加強校園師資建設
我們在加強師資建設時必須考慮到農村和城市的教學區別,讓教師了解熟悉在擁有現代化教學設施和只有一本課本的情況下的對比教學。我們要穩定音樂教師隊伍,不斷提高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加強交流與學習,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水平。加強師資隊伍,學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其一,增加音樂教師人數,從而滿足音樂教學活動;其二,引進音樂專業人才,例如某小學音樂教師中最高學歷為本科,且只有一人擔任學校的音樂教師;其三,鼓勵音樂教師參加進修、學習、培訓;其四,針對音樂教育和教學活動而組織教研團隊。
3.循序漸進,鼓勵探索
從低起點邁向高起點與成人相比,小學階段學生總體水平都很低。但是小學生的低起點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那么與之相適應的高落點也會隨著低起點的不斷變化而變化,可以這樣說:每個活動的高落點應該成為下一個活動的低起點。要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我們的教學要打破以往的老框框,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多問幾個為什么,大膽探索,多幾個設想,在學生提出眾多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案中展開討論,鼓勵學生擺脫習慣性認識程序的束縛。以新奇、異常、罕見首創的思維去探索問題,建立評價標準,篩選最佳方案,為此,教師要做到每一次美術創造活動都要給學生留出一塊個性發揮的余地,注意發掘教材的創新實踐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鼓勵學生創新實踐,使他們真正成為會學習、會創新的一代新人。
4.加緊教材建設
教材只是音樂教學過程中的一種資料、工具,學習教材是為了使學生達到一定的音樂修養。在教學過程中,教材的選擇有很大的自由度,可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特點,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音樂水平而定。為了使教科書更貼近實際生活,建議國家和有關部門應加大人力、財力的投入,編寫具有當地特點的教材,如當地的戲曲、民歌、語言、曲藝及其他民間各種文化藝術形式內容。通過欣賞和學唱本地歌曲,教育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增強民族感,振奮民族精神,從而提高音樂審美情趣。在教材的呈現形式上,學生教科書圖文并茂、生動活潑、文字簡明、富有趣味性和可讀性。
5.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音樂學習情境
小學生具有好奇、想象、富有創造力等特點,他們可能有干任何事物的想象,但有時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并不是直露在外的,而是潛伏在每個孩子大腦的最深層,只有受到外界的適當刺激才會表現出來,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掘創新教育資源,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優化音樂課堂教學結構,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和想象力。點燃學生的創新火花,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責任編輯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