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娟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0099-01
回顧這十幾年的教學生涯,盤點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其間的過程,苦樂自知。有時我在想,其實我們的學生并不笨,我們教的知識也不難,問題就在于學生用什么樣的心態去對待學習,作為教師的我該如何引導和幫助他們學習。對于這個問題我談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做為一名數學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喜歡自己
我的做法是走近學生,傾聽學生的心聲,做學生的真誠朋友。為了拉近和學生的距離,我利用課余時間了解他們,慢慢地他們就開始主動和我談心,和我交流。實踐證明,你給學生一句暖人心的話,他就會喜歡你;你給學生一縷陽光,他就會回報你驚喜。學生一旦喜歡你了也就喜歡你教的學科了,喜歡你教的學科了,又何愁數學學不好呢?這幾年來,有一個信念在我頭腦越來越堅定:要想教好數學,必須愛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喜歡你。為了讓學生喜歡我這位不漂亮的老師和我教的枯燥無味的數學,我首先備好每一學年的第一節課,打好第一仗。
二、讓學生覺得數學是有趣的
在課堂上,我經常巧設疑問,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山窮水盡疑無路”處,體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進而再讓做對的學生當別人的小老師。這種探索的過程不但使學生覺得數學是有趣的,更讓他們體會到學數學是快樂的。例如,教了有理數的乘方以后,我讓學生做課后的兩道習題,趣味性非常強,下課了,有的學生遲遲不肯離開教室,原來是鉆到數學里拔不出來了。有的學生告訴我說:“老師,原來數字有這么大。”還有的學生問我:“老師,還有其他數字嗎?”我順勢引導學生:“這類題有規律嗎?換道類似的題你有信心挑戰嗎?你能給自己出一道這樣的題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躍躍欲試,都不同程度地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有人說:“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被強制性地去思考”,學生更是如此。“我要學”和“要我學”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每一學期初,我都會及時地抓住學生的心理,使學生想學、樂學、愿學、會學。
三、賞識激勵,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
在作業中畫笑臉,在卷子上寫評語或寫一張紙條悄悄壓到學生的作業本中,給學生一個驚喜或一個提醒,這些都是我的一貫做法。有時,也會在全班學生面前表揚進步的同學哪怕是有一點點進步。總之,在與學生相處的每一天都會讓不同的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勁頭。我的體會是:老師在課堂上不要吝惜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反饋,哪怕是點一下頭或豎一下大拇指。
四、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總結規律
例如:我在講等腰三角線時(原例題)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是4,底長為6;求周長。我們可以將此例題進行一題多變。
變式1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長為4,周長為14,求底邊長。(考查學生逆向思維能力。)
變式2 已等腰三角形一邊長為4,另一邊長為6,求周長。(與前兩題相比,需要改變思維策略,進行分類討論。)
變式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邊長為3,另一邊長為6,求周長。(顯然“3只能為底”否則與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相矛盾,這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嚴密性。)
變式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為x,求底邊長y的取值范圍。(與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
通過例題的層層變式,學生對三邊關系定理的認識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
五、切實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偏愛后進生,嚴愛優秀生,博愛中等生,使各類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與提高,尤其是后進生。其實,每個后進生的背后都有許多感人的閃光的事跡,要耐心幫助他們。從點滴入手,哪怕進步一點點,有一點點進步,都要讓他看到希望。同時我們還要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把后進生的閃光點拿來放大再放大,每當他們取得進步的時候,這難道不是我們價值的體現嗎?
總之,數學教學是辛苦的,也是有趣的,我會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憶苦思甜,為教育事業多做一些貢獻。
(責任編輯 劉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