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葉
摘 要 車工技能實訓是機電專業必修的實踐課。事實表明,要在技能實訓中取得較好的成績,可以在細化階段目標的基礎上,采用適當的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潛能。
關鍵詞 實訓 車工 階段目標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0110-02
車工技能實訓技術含量高、損耗大,學生學習興趣濃,在機械制造專業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結合實訓經驗,我從以下幾方面探討車工技能實訓教學。
一、采用形象化教學
學生對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零件和毫無感性認識的內容是很難接受的,這就要求教師通過具體的實物或模型、形象的語言、掛圖、多媒體、操作演示等方式,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獲得感性認識。這樣邊演示邊講解,能增強直觀教學的感染力,從而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實訓教師和車間負責人再共同把學生集中起來,講解各種設備的性能用途及車床在機械加工中的重要作用,說明車床是機械加工中的工作母機,70%的機械零件是由車工來完成,學好車工是學習數控車、數控銑、加工中心的基礎。教師此時要利用現場的設備進行模擬加工,學生學習潛能被激發,學習車工的熱情高漲,學習目標明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細化階段目標,確定學習方向
在車工技能實訓中,采用模塊化的技能培訓,循序漸進,遵循教學規律及認知規律,將車工技能細分為八大模塊26個子課題,各子課題之間既有聯系,又相對獨立,使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知識有一個總體認識,做到心中有數,即學完車工課能達到什么樣的目標,需掌握哪些技能,進而明確了學習方向。
三、實施模塊教學(以軸類零件的車削加工為例)
(一)認知階段
創造一個便于學習的情景,教師先拿出往屆學生所做的軸類工件,如尾座絲杠等,講解軸上零件的結構,構槽、外圓、臺階、螺紋、鍵槽、倒角的作用,進一步分析軸的技術要求、尺寸精度要求、表面粗糙度等。在講解過程中及時向學生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保證讓大多數學生能回答,讓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高度興奮狀態,保持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二)教師示范
實訓教師嚴格按操作規則,強調安全操作的重要性,邊示范邊講解車削加工的每個步驟。例如,車外圓車削加工的步驟分為六步:第一,起動車床,使工件旋轉。第二,用手搖動床鞍和中滑板的進給手柄,使車刀刀尖靠近右端外圓表面。第三,反方向搖動床鞍手柄,使車刀向右離開工件3~5mm。第四,搖動中滑板手柄,使車刀橫向進給量為背吃刀量。第五,床鞍縱向車削3~5mm中拖板不動,大拖板沿縱向快速退回。停車測量比較,再重新調整,把工件的多余金屬切去。第六,床鞍縱向進給與到尺寸時退回車刀,停車檢查。同時強調幾個問題:一是工件要夾緊,否則會飛出傷人;二是車刀要夾緊,否則車刀會損壞;三是刀架要夾緊,否則車刀會損壞出事故;四是停車變速;五是停車測量;六是嚴禁用手摸正在轉動的工件和空檔裝夾工件;七是卡盤扳手隨時取下。
(三)學生練習
學生根據教師的演示開始技能訓練。在技能訓練中,教師不要包辦替代,要滿足學生急于動手的心理要求,要及時糾正學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例如,有的學生在進刀過程中,由于對中拖板絲杠螺母間隙未能及時消除,出現了多進了幾格就簡單退回了幾格的“假進刀”現象,致使車刀損壞或者工件尺寸加工不準確。有的學生將卡盤板手放在卡盤上開動機床,導致卡盤扳手飛出傷人,此時一定要及時糾正,規范其動作,防止學生形成機械定勢,以后難以改正。
對基礎薄弱的學生采取低起點,先慢后快、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加強指導與輔導等辦法,把車工實習教材的訓練目標,充分按照課時進度,分解實訓目標,做到心中有數。從車單一內容練習到綜合練習,從精度較低到精度較高的單一和綜合練習。允許差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步并逐步達到大綱要求。對動手能力強,接受能力快的學生,允許他們進行高精度、高難度的練習。針對各層次教學要求既不能過高,使學生消化不良,失去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綱要求,減少練習量,放慢教學進度,完不成學習任務。
(四)反饋
在學生練習結束后,教師要及時總結練習情況,讓學生總結訓練中的得與失,對其共性問題、重點環節著重進行講評。對于達不到目標要求的學生,給予個別指導,此時教師要多鼓勵。對于嚴重違反安全操作規程的學生,要嚴肅批評。
(五)總結評比
總結評比是技能訓練的最后一個階段,教師應對學生作品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達不到規定要求,要求學生重新回到強化階段,直到加工出合格零件為止。
參考文獻:
[1]王志遠,陳為華.車工工藝與技能訓練[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2008.
(責任編輯 劉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