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仁
(吉林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測繪隊,吉林 公主嶺 130012)
1、與設計院辦理有關測量交接樁手續,包括測量控制點已知數據和施工現場控制點實地位置。2、對進場的測量儀器進行檢核、校定;3、對測量人員進行技術交底;4、熟悉施工圖紙,掌握有關測量規范;編寫測量方案;進行現場踏勘。5、編制測控布置;6、觀測成果匯總,建立測量控制點成果表。
1、儀器及精度要求。①儀器的要求:水準儀:滿足四等水準測量要求;全站儀:要求測角中誤差滿足小于或等于2″,邊長往返測距誤差小于5mm;②精度指標:水準測量——滿足四等水準測量規范要求。水準測量必須進行往返觀測,觀測順序采取“后-后-前-前”,觀測閉合差小于±20√L (mm),式中L單位為水準觀測路線長度,以公里計;導線測量——一般按一級附合導線測量規范進行。測角中誤差m≤5″,邊長相對中誤差T≤1/20000。
2、水準儀工作原理。從已知水準點出發,按照水準測量規范要求,測出該測段內所有待求點的高程,最后附合到另一個已知水準點上。高速公路、一級公路高差閉合差滿足:±30√L(mm);二級及以下公路滿足:±50√L(mm)。
3、全站儀工作的原理。坐標放樣原理就是置儀器于已知點上,照準另一個已知點,用極坐標的方法測設待放點的實際位置:將儀器置于已知測站點A上,用另一已知點B為定向點,欲測設C點,已知:A、B、C三點平面數據,A點的坐標為A(X0,Y0)、B(Xb,Yb)、C(X,Y),AC與AB的夾角θ和前視距離D。則:后視方位角 A0=arctg(Yb—Y0)/(Xb—X0);前視方位角 A=arctg(Y—Y0)/(X—X0);夾 角 θ= A—A0;前視距離 D=√(X—X0)2+(Y—Y0)2;上述就是坐標放樣原理。
1、根據設計圖紙,對路線的中線、邊線、路線的縱斷面、橫斷面、邊樁、高程、寬度等進行詳細測設工作,主要工作有施工前測量和施工過程中的測量工作。
2、測量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和施工中的具體工作:
①施工前的測量工作。掌握設計圖紙和了解現場情況,理解設計意圖和施工規范對施工測量精度的要求,并同設計人員一起到實地對已知導線點、水準點進行交接。A、已知控制點的復測和施工控制點的加密:施工前必須對原始控制點進行復測,經過復測后限差滿足施工要求的控制點才可以作為施工起算原始控制點;同時根據工程施工需要,加密布設施工控制點以滿足工程施工測量需要。B、施工測量:為滿足工程施工中線的位置準確可靠,在施工前根據原定線的條件進行復核,將丟失的交點樁和里程樁等恢復。C、原地面縱、橫斷面的測量:工程正式開工前必須對原地面進行縱、橫斷面測量,以便計算路基土石方。
②路線中線的測設。在使用全站儀前應該對全站儀的使用方法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A、全站儀放樣步驟:1)、在已知控制點上架設全站儀,照準后視控制點,定向,回車,設置測站完成;2)、指揮測工在待放樣地點立好棱鏡;3)、同時對其進行觀測;4)、根據顯示,指揮測工前后、左右移動棱鏡,直到找到放樣點的實地位置為止,使待放點的精度滿足施工要求。
③路線縱橫斷面測設。測定中線的各里程樁左右兩側原地面高程,為復核設計工程量及路基施工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基平測量:A、水準點的選擇:水準點應選在離施工不受施工干擾破壞、易保留的位置,水準點的密度應根據實際施工需要確定,必須滿足施工。B、水準點高程的測量:水準點高程測量必須與原始水準點聯測,采用往返觀測,水準測量中誤差滿足測量技術規范要求。路線橫斷面測量:A、測定橫斷面方向,測定中樁兩側垂直于中線方向的地面高程;為工程量計算以及施工放樣提供事實依據。B、橫斷面測量主要內容:標定橫斷面方向;測量中樁兩側橫斷面變化點的距離和高度;繪制橫斷面圖。
3、施工過程中的測量工作。路基放線,是根據設計圖紙和各里程樁的填挖高度,測設坡腳、坡頂和路基中線,構成路基輪廓,作為填土和挖土的依據。
測量管理:測量放線的技術管理、儀器設備安全使用管理、施工測量中質量事故的防治及應對措施:
1、測量放線的技術管理:①測量圖紙會審:開工前測量技術人員必須對有關圖紙進行會審,把圖紙中存在問題提出來,上報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加以解決。②編制施工測量方案,在認真熟悉放線有關圖紙的前提下,深入現場實地勘察,確定施工測量方案。③堅持會簽制度,土方開挖前,施工平面圖必須經有關部門會前后方能開工。
2、儀器設備安全使用管理:①測量儀器必須設立專人保管;②測量儀器在運輸過程中禁止顛簸,同時在搬運過程中要輕拿輕放;③施工測量人員在儀器使用前,必須詳細閱讀使用說明書及安全操作注意事項,防止違章操作,損壞儀器設備;④對所使用的儀器設備定期保養。
3、施工測量中質量事故的預防措施:①測量原始資料要經過至少不少于二個人的復核;②認真熟悉圖紙和與放線有關的技術資料,所有圖紙要相互對照審核;③掌握測量標準和技術規范,包括分項工程的質量標準、允許偏差和對測量的精度要求;④橋涵構造物測量放樣要事先做好內業計算,確定施測方案;⑤橋涵構造物及其他主要部位放樣,放線人員測設完畢,要經過復核檢查,核對無誤后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⑥測量儀器定期檢驗,加強維修和保養;⑦測量成果的控制樁要加強保護,防止碰撞及損壞。
4、施工測量中質量事故的處理辦法:發現問題應清楚問題所在——①對事故出現的部位認真復查,不要輕易下結論;②要核對圖紙;③檢查起算坐標、高程引測點及數據是否正確;④檢查各項計算數據、以及記錄是否有誤;⑤如果與其它專業配合施工,專業圖之間是否一致;⑥為了保證質量,必要時應全部返工重測,對未檢查出錯誤所在的情況下,不允許無根據改動觀測數據。
1、測量技術資料應進行科學規范化管理;2、測量原始記錄必須做到:表格規范、格式正確、記錄準確、字跡清晰;3、對原始資料數據嚴格控制涂改和補記。4、各種原始記錄必須專人管理、妥善保管;5、數據必須正確可靠,遵守自檢、互檢、交接檢的“三檢制”;6、測量竣工資料應正確有序、齊全、整理成冊,并有完整的簽字及交接檢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