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施
(渤海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0)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開展,我國在走向世界的同時,對于外語人才的需求量也與日劇增。英語是一門非常重要的應用語言,可以不夸張的講,如果能夠熟練掌握這門外語將有助于學生未來更大的發展空間。有一名教育專家曾經撰文指出:人生是一場旅程,生活是一本無字的書,可是如果我們一輩子只在自己的家門口,那我們生活這本書僅僅是翻開了第一頁。可是,如果我們有機會來到另一個國家,卻不會說,聽不懂,那我們的旅行將會大打折扣。所以,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黃金時期,通過積極地探索來引導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將會為他們未來人生的旅途,添上一翅膀,最起碼,為他們準備一副拐杖,幫助他們走得更遠。國家教育部在新的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本文嘗試借助任務型教學法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
任務型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語言教學研究者經過大量的研究和實踐提出的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模式,是交際教學思想的一種發展形態,它遵循“做中學”的原則,把語言運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它以語言學理論、二語習得理論、學習論和教學論為理論基礎,強調在交際活動中使用語言從而掌握語言,讓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交際課堂活動實現自我價值。任務型教學法,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創造積極的任務情景,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發現任務背后的解決方法以及任務背后所需要掌握的認知目標。學術界認為,任務型教學法是針對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而設計產生的一種教學法,這種設計以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研究任務,并且該教學法具體地對語言的輸入和輸出提出了雙重要求。
這一教學法是建立在美國著名認知教育專家的建構主義理論的基礎上。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有布魯納,維果茨基等等。他們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借助已有的知識和背景進行主動構建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公,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與引導者。
高中是學生學習的關鍵階段,高考如同一把利劍懸在每個學生和教師的心間,很多學生經常發出這樣的感慨:我喜歡英語,但是我不喜歡英語課。很多學生家長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換句話說,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以便在即將到來的高考中取得更大的優勢,在學生的課外時間里填滿了各類的輔導班與學習班。
所以,高中英語教學,用一句知名教育學者葉瀾曾經在一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所進行的描述就是: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我們會發現,曾經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一次次的考試中,變得越來越淡,曾經夢想通過英語學習改變命運的學生,也在一次次不理想的成績面前,漸漸失去了曾經的夢想。
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需要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一定水平的強化和提高。具體來說,英語是一種溝通語言,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在掌握一定的語法結構和詞匯的同時,能基本掌握英語的幾個基礎應用。例如,聽力、說、閱讀、寫作等方面。這些在宏觀上都屬于任務型教學法中的教學任務。任務型教學法的主要應用是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英語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并且在掌握學習難點的同時,提高自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任務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有很大的推廣價值,它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注重學生英語興趣的培養。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不熱愛英語的學生能把英語學好,同樣,一個不熱愛英語教學的教師也是很難把英語的魅力傳達給學生。在任務型教學法中,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動機的激發與夢想的實現來實現和提高。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每一個中學生都有自我實現的需求,這種自我實現不僅僅是通過考試取得一個不俗的成績來證明給老師、家長或者身邊的同學看,而是一種更為高級的自我內驅力的要求。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建立起對知識的渴望與對認知自我成就感的期待時,學生就建立了良好的學生動力。他們會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會向前蘇聯著名文學家曾經說過的一樣:我撲在英語學習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
其次,任務型教學法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建構主義理論。每一個學生并不是一張白紙,或者是一個容器。他們在自己的思維結構里都有著對已有知識的思考與儲備。為什么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的效果不甚理想,其原因就在于無視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的存在。任務型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會通過一系列的評估和測試來對學生已有的英語知識儲備和學習水平進行摸底。然后,在任務的安排與設計時,會讓學生能夠“跳一跳,夠得著”的知識與要求更好地讓學生在一次次的成功體驗中,增強英語學習的信心。
再次,任務型教學法允許學生試錯。這一點是該教學法的一大特色。學生在進行日常的英語練習過程中,英語教師允許并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自主學習,即使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和錯誤都沒有關系。因為,在任務型教學中,學生所出現的錯誤或者問題是教學過程中需要解決的“任務”。只有了解學生的短板,教師才可以設計相應的模塊,從而促進任務型教學目標的實現。
最后,任務型教學法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合作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國大多數的教學組織形式還是以班級授課制為主。這種教學組織形式雖然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但由于班級規模過大等原因,不利于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任務型教學模式下,學生一般會根據自己的學習任務,進行分組教學。在小組互動中發揮大家的智慧。這種互助式的合作學習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有著很大的生命力。可以說是把英語的魅力在學生的一次次思考與發現過程中,得到了更加淋漓盡致的體現。
在任務型英語教學中,進行的大量的互動和協商,就是學生積極思考的表現,通過這種“頭腦風暴”幫助學生建立主動發現問題的意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最主要的,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畢竟,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打開學生的興趣大門,那么學生的英語學習則會變得輕松許多。
結語:盡管在設計任務時,教師需要針對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錯誤而進行了教學任務型的活動,但是還是需要教師在平時上課時,能夠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對任務的敏感度,或者是任務的真實度。正如,我國著名英語教育專家文秋芳曾經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英語學習的最大魅力,也就是最大的價值來自于對英語知識的運用。這種運用從教學法上來講,就是一種任務型教學法德體現。所以,只要能夠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建構已有的知識結構,并且在任務解決過程中得到更大的學習成就感,那么任務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就有非常大的推廣價值。
[1]程可拉,劉津開.中學英語任務型教學理念與教學示例[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2]程曉堂.任務型語言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賀莉莉.任務型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的實施[D].湖南師范大學2006
[4]李震.任務型教學在我國基礎教育英語教學中的應用[D].西南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