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軍 曹沖
(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體育教研室 云南麗江 674100)
一堂完整的體育課由開始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組成。體育課的準備部分是體育課的開始,準備活動開展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整堂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和鍛煉效果。準備活動是體育課的重要教學部分,絕不可忽視。但是,目前高校公體課準備部分內容存在公式化、教條化的現象,無論什么項目的體育課其準備活動的內容總是大同小異。
準備活動的目的在于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調節大腦皮層達到適宜的興奮狀態,提高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機能,讓學生在一開始上課就能達到最佳運動狀態。公體課準備活動內容應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等因素來安排,準備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多種多樣。通過調查顯示,目前高校公體課準備活動的主要形式集中在慢跑和徒手操,做的比較好一些的是適當的增加一些體育游戲。可見公體課的教學中,準備活動的形式過于單一,內容變化少,并且缺乏針對性和趣味性。
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通知強調認真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結合《學生健康體質標準》,通過宣傳指導使“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及“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口號人人知曉。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同時也關系到國家和民族未來。梁啟超先生曾提到“少年強則中國強”,可見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狀況與國家的競爭力緊密相關。
由于高校公體課準備活動教學內容少,形式過于單一,并且缺乏針對性和趣味性,不能滿足現在的高校女大學生的身體及心理的要求,從而抑制了她們積極運動的學習意識,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顯得沉悶、壓抑,教學和鍛煉效果都大打折扣。
然而,打跳作為西南少數民族的一種舞蹈,廣泛流傳于麗江、寧蒗縣、華坪縣、永勝縣、中甸三壩等納西族、傈僳族及一些普米族村寨。納西語稱“咚羅麗”或“紐踔”。“咚羅麗”有“歡樂的跳舞”或“大家來跳舞”等含意。一些地區因其舞時用笛子和葫蘆笙伴奏,也稱之為“蘆笙舞”或“笛子跳”。正是因為打跳具有這樣輕松、歡快的旋律,那么將打跳融入云南高校女生公體課準備活動教學就顯得行之有效,并且迎合了高校女生對美的追求。
高校公體課同其他課程一樣,都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向學生傳授知識和運動技能。然而公體課教學又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體生理機能適應性規律。體育課的準備活動的目的是減少肌肉韌帶間的粘滯性,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促進心血管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發生積極變化,適應體育課基本部分所安排的運動強度,從而減少運動損傷。
傳統準備活動主要由慢跑、徒手操、體育游戲等組成,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但是打跳是一種自娛性的舞蹈,主要的作用是娛樂,同時也可以作為感情交流的紐帶。打跳的內容豐富多彩,集娛樂、健身、消遣、社交、陶冶情操等功能于一體,因此將打跳融入到高校公體課的準備活動,不但可以豐富準備活動的內容,而且還可以改善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由于打跳舞蹈充分體現了人們自娛自樂、溝通情感,成為美化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傳統體育舞蹈,同時是一項與高校女生內心十分吻合的民族傳統的體育舞蹈。打跳的動作簡單易學,節奏舒緩,幅度適中,有一定的步伐和節奏性,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于剛走出課堂的女大學生們來說,一場輕松歡快的打跳舞蹈,既可以放松緊張的神經,又可以使疲憊的心情得到放松,同時又轉移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輕松愉快的進入到體育課的教學中。融入打跳不僅能夠實現注意力的轉移,而且還使學生體驗到公體課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對運動技能的學習興趣,提高運動能力。
目前云南各高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將打跳融入到云南高校公體課準備活動,在公體課教學中將打跳向更大的范圍內推廣。學生在公體課學習中不僅能夠鍛煉身體,還可以通過打跳的特殊性、區域性、民族性等深入了解西南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文化以及生活習慣。打跳雖然在民間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但在高校中打跳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要想改變這種局面,必須擴大打跳的普及面,而在準備活動中融入打跳,正是實現普及打跳的最佳途徑。
打跳的動作具有一定的步伐和節律性,打跳上肢的動作變化較少,主要是強調下肢的動作變化,具體表現為參與打跳者相互牽手,圍成圓圈繞著篝火沿逆時針方向舞動,既有上肢的伸展和屈伸,同時有發展下肢的靈活、力量、柔韌等身體素質。然而一堂完整的體育課的準備活動的時間非常有限,要想讓學生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動作,就必須要求學生有良好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模仿力。人的能力的強弱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對于學習打跳舞蹈的渴望,促使學生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參加學習。
打跳融音樂、舞蹈于一體,歡快、活潑、愉悅、節奏感強,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下完成,不僅保證了動作的質量,也達到了體育課準備活動的強度。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公體課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全面展示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鍛煉意志品質,增強心理承受力,為課外鍛煉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正確評估自己,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體育課教學中,大部分女生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們未能掌握適合自己的健身方法,沒能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從而造成終身體育的意識淡薄。因此,要從本質上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根據高校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讓她們掌握一些簡單易學、形式靈活、效果好的健身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健身鍛煉,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體育課的準備活動的目的在于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調節大腦皮層達到適宜的興奮狀態,提高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機能,讓學生在一開始上課就能達到最佳運動狀態。將打跳融入準備活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加之以音樂伴奏,具有吸引力。通過打跳練習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健身氛圍,這種氛圍形成一種良好的體育導向,使學生立足學校,面向社會,從而達到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相結合的局面。
打跳作為西南少數民族的一種舞蹈,雖然具有一定的表演規模和良好的群眾基礎,但是打跳活動中存在也明顯的不足,主要表現在打跳的宣傳不到位,打跳參與群體比較單一,主要以中老年婦女為主。針對這些現象,應該加大對打跳的宣傳,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打跳中來,通過建立培養大量的專業人才來推廣打跳舞蹈,把打跳發展成為大眾健身的舞蹈。
學校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體育文化傳播的重要基地。學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將打跳融入公體課準備活動教學中,可以通過對學生的學習傳播,將打跳舞蹈推向全省,甚至全國范圍。將打跳以合理的方式融入到準備活動中,才能有效的推廣打跳舞蹈。
傳統公體課準備活動內容缺乏號召力,形式過于單一,并且缺乏針對性和趣味性,造成課堂氣氛沉悶,影響教學效果。融入打跳內容,能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并有塑造美的形體的功效,同時還可以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推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打跳的練習可以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身體素質,有利于高校女生個性的發展,并能在良好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氛圍中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1]李鴻江,尹軍.陽光體育總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7-8.
[2]萬群飛.將健身健美操融入高校女生公體課準備活動內容中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1(21):146.
[3]溫和瓊.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1).
[4]蕭淵實.麗江市中學課間操推行民族打跳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0(1):93-94.